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推辞了!还有,我承蒙皇上如此厚待,自当具表谢恩,这谢恩表章,还要烦劳常侍为我带回京城,呈交圣上!”被刘宇这么一说,郭全倒真的不好再要求离开了,没办法,只好跟随着刘宇派来的亲随一起下去了。
等看到郭全出去,刘宇才再次回到座位上坐下。郭嘉、陈群等人互看了一眼,同时抱拳屈膝,跪倒在地,向
拜道:“臣等恭喜蜀王!大王千岁千千岁!”刘宇被笑,双手向上虚抬一下道:“诸公快快请起!”等到众人起身之后,刘宇看着他们问道:“诸位对于这次皇上的圣旨,有何看法,这道旨意。我是不是要接下来呢?”
陈群跨一步出班道:“主公,所谓当仁不让,主公既有大功,又有大志,承受王爵,乃是理所当然。还请主公不要推辞!”刘宇点了点头,又将目光投向了一旁正在思索着什么地郭嘉问道:“奉孝,你觉得该当如何呢?”
郭嘉听到刘宇询问,便回答道:“主公,长文所言有理,以主公的功勋,就算是承受王爵,也是理所当然之事。不过,王号可以接受,这九锡却一定要推辞!”刘宇会心一笑道:“这又是为何呢?”郭嘉看着刘宇的表情。就知道他是在明知故问,因为有些事情并不是适合刘宇说的,于是便继续说道:“朝廷的这道旨意,必然是董卓从中主导。主公原本是侯爵,按照礼制。爵进一级,也应当是公爵,也就是蜀公。
而董卓竟然操纵朝廷直接晋封主公为王爵,这既是在向主公示好,也是在向天下表明我益州与关中的关系,让天下诸侯对关中蠢蠢欲动者都心存忌惮!”
刘宇不置可否的用食指敲打了几下桌子,眼睛转动了几下,显然是在想什么事情。而郭嘉的话却还没有说完。“主公,蜀王地爵位,主公不妨接受,但九锡礼器,却万万不可接受!”郭嘉语气坚决的向刘宇说道。“哦?这是为何?”大概是郭嘉的语气太过严肃,将刘宇从他自己的思绪中拉回到现实之中,饶有兴致的向郭嘉问道。
所谓的九锡,就是具有特殊意义地九种礼器。是天子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器用之物,代表了一个皇朝的天子对臣下的最高礼遇。这九种礼器都是特赐用物,它们分别是:车马、衣服(也就是衮冕之服)、乐(定音、校音器具)、朱户、纳陛、虎贲、斧铖、弓矢、(音chng,供祭礼用的香酒)。
对于九锡,刘宇没有什么感觉,他只是在印象中记得当年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好像看到过,那个曹操就曾经接受过九锡,但刘宇从来就没有感到接受这些东西有什么不妥,毕竟他是来自那个相对自由的后世,对于这些具有所谓的象征意义地器物的感觉迟钝也是理所当然,这个时候看到郭嘉对九锡这么重视,他的心中自然也就有了兴趣。
郭嘉正色道:“主公有所不知,这九锡之礼,虽然见于《礼记》,但自商周以降,九锡同时赐予一人地情况,只出现过一次!”刘宇被郭嘉这么一说,心中更是感到好奇,连忙追问道:“只出现过一次?奉孝,不要卖关子了,到底何人还受过九锡之礼?”郭嘉叹了一口气道:“不瞒主公,接受九锡之礼的,正是二百年前的逆臣王莽!王莽在悖逆朝廷之前,曾经接受过九锡之礼,所以主公万万不可接受啊!”
原来是王莽。刘宇心中了然。尽管在后世将汉朝分成了东西两汉,但在这个时代中的人都不会这么进行朝代划分,在他们看来,自从前206年刘邦建国之后,一直到现在的初平三年,整整398地漫长岁月,都是大汉的天下,至于王莽建立新朝的那25年,大汉地士人~承认过,他们将王莽看作是汉朝的乱臣贼子,而大汉社稷虽然一度倾危,但最终还是被光武皇帝力挽狂澜于即倒,拨乱反正,使汉家香火可以延续,高祖血脉不至就此断绝。
郭嘉的话一说出来,刘宇就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反对接受九锡了,王莽接受了九锡,而后反叛了朝廷,成为大逆不道的乱臣,前车之鉴不远,若是刘宇就此接受了九锡的话,恐怕日后的流言蜚语就将源源不绝,到时刘宇的声名将遭受到严重的打击,而各地的豪杰智能之士,也将在心中产生怀疑。想通了这一点,刘宇的嘴角忍不住浮起一丝冷笑:原来这里面还有这种讲究!董卓,看来我还是小看了你手底下的那些人,没想到他们还能给你想出这样的招法!
“奉孝,你这番话说的很对!不但这九锡之礼我不能接受,就算是圣旨中所说的带剑着履上殿,面君不参不拜的特权,我也要一并力辞!”郭嘉、陈群等人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惊讶,他们是少数知道刘宇的一些毛病的人,刘宇不太愿意跪拜的毛病,他们也都知道,在他们看来,这几项特权完全是为了刘宇量身定做的,可刘宇却要推辞!
“主公曾经是当今陛下的师尊,同时又是有大功于国的人,这不参不拜的殊荣,主公也可说是当之无愧了,不知主公为什么要一力推辞呢?”中书舍人陈琳不解的向刘宇问道。刘宇微微一笑道:“我益州远离京师,本就难得见到天子,我要来这不参不拜的特权,又有什么用处呢?更何况,天地君亲师,对皇上执礼,乃是理所应当的,这带剑着履上殿,就是对当今皇上的不忠不敬,此权臣恶徒所为,我怎可效法呢?薰卓这么做,不过是为了给他自己找个伴儿,免得到时候天下诸侯总是找他麻烦!他有此心肠,我又岂能中了他的奸计!”
郭嘉等人被刘宇这么一说,顿时躬身道:“主公确是明鉴!”等他们直起身子,刘宇有说了一句让所有人吃惊的话:“依我看,薰卓这厮已经有了废汉自立之心,哼,他自己死期不远,我又何必承他这么多的人情呢!”
………………………………
第四十九章 称孤道寡
宇的这句话,让他手下的很多人都感到相当的惊讶,群臣顶端的那几个人来说,却没有太大的反应,仿佛他们早就已经在心中做出了和刘宇相同的结论一样。 很明显,蜀王的王爵是在向刘宇表示诚意,九锡的赏赐则是对刘宇的试探,而其他的那些超越臣子本分的承诺,则是对刘宇的拉拢。这一切,都在表明董卓是因为自己的野心膨胀,而在寻求刘宇对他行为的默认态度。要知道,刘宇毕竟是汉室宗亲,如果董卓要取汉而代之的话,刘宇将是他最大的敌人。
不过刘宇表现出对于帝位的那种野心,在一些和他有过深交的诸侯的眼中并不是什么秘密,董卓就是一个明白刘宇绝非池中之物的人。也正是因为如此,董卓才会向刘宇进行这种示意。对董卓来说,他现在和皇帝比起来,缺少的只是一个名分而已,其实以他现在的权势和奢华生活,早就已经超过了有名无实的汉献帝,但古代中国人却总是有那么一种皇帝情节,就像董卓这样,明明已经是无冕之王,但那个皇帝的冠冕,对他来说,却是致命的诱惑。
如今的董卓其实已经没有了当年年轻时的那种志在天下的锐气,多年的征战以及日益贪图安逸的思想倾向,让董卓越来越倾向于偏安一隅。曾经作为当年秦国国土,拥有雄关坚城的关中地区,自古就有金汤之地地称号。富饶的关中平原,也足以为董卓所追求的那种奢靡生活提供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就是在这片土地上称帝,过上一把皇帝的瘾,享受一下那种被别人称为皇上的生活!
在董卓看来,默认自己称帝,对刘宇并没有什么坏处,毕竟凭借关中的力量。对于益州根本就不能产生什么威胁,而对于像刘宇这样同样想要成为皇帝的人来说,挡在他面前地最大的障碍,并不是他董卓,而是长安名正言顺继承东汉皇统的汉献帝。而如果汉献帝被他董卓所取代的话,东汉传自光武帝刘秀的嫡系正统血脉也就就此断绝了,到那个时候刘宇再想称帝,那就没有了任何的阻碍与顾忌,甚至可以变得光明正大,毕竟他刘宇也是汉高祖的后裔!
薰卓费尽苦心。
只不过是想和刘宇暗中达成一个互惠的协议,在他看来,这对于刘宇并不是什么坏事。或者说是一件大好事。当然,条件就是刘宇到时候不能打着铲除逆臣的旗号攻打关中。董卓的这个思路,看起来好像是有些疯狂而大胆,毕竟向一个汉室宗亲表达自己想要篡夺汉家地江山,就算是这种表示是隐讳的,那也是一种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举动,但董卓地这招棋却也是想好了各种路数才谨慎出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