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男才女貌-第3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枪舌战,刘宇就打从心底感到一阵疲惫,自己所倚重的高层都这么难以说服,更不要说他们下面的这些见识短浅的人了。不过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总算是将整个益州集团的上层全部劝服了,所以刘宇现在还能够在这么多人的一致反对声中安然高座。看看下面那些唾沫横飞,已经变得有点疲惫的官员们,刘宇心中暗想:时机也差不多了!

    其实这个时候,反对的声音已经比一开始的时候,要微弱一些了,底下的那帮官员们,也许大局观不是那么强,眼光也不是那么长远,但这不代表他们没有眼神。早就有人注意到,面对这么大的一个变革提案,虽然众人争吵的场面很热烈,但三省六部、军机处的高层,从中书令到侍中再到尚书仆射,从军机大臣到六部尚书,一个个在这热情似火的大厅中,竟然一致的对科举制不置一词,一个个闭目养神,老神在在的,好像朝堂上吵翻了天,却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似的。

    政府高层人员的这种态度,顿时让很多人反对的声音小了下来,甚至消失不见。这些高层多少代表了整个朝廷的各大势力,可以说,那些正在争吵的官员,他们的身后总有那么一两个势力在支持,也正因如此,这些高层的态度才更加的让人重视。俗话说:蛇无头不行,一旦发现自己倚为靠山的势力态度如此暧昧,那些精明的人自然会再次斟酌自己的言行。

    逐渐的,随着发现情况异常的人越来越多,议事厅中反对的声音也就开始越来越小,直到最后几个一直喋喋不休的人终于察觉到厅内气氛诡异而愕然住嘴,惊疑不定的坐看有看,不知道到底是出了什么事情。等到厅中完全安静下来,看着下面那些鬼头鬼脑到处乱看,妄图从他人的表情中敲除一点端倪来的官员,刘宇心中冷笑一声,暗自想到:“你们这些人总算是说完了,如今也该轮到别人说说了吧!”一边想着,一边向站在前排的郭嘉使了个眼色。

    郭嘉接到刘宇的暗示,这才结束了自己老僧入定般的状态,眼睛中精光一闪,昂然出班,开始针对科举制展开长篇大论,但他嘴里所说出来的,可就都是对科举制的赞美支持的言词了。从郭嘉开始,陈群、崔、国渊、陈琳等人,也就是益州集团最顶端的那些人物,一个个都开始对科举制大加赞美,继而表示强烈支持起来。

    若是别人支持也就算了,可陈群、崔>;|出身的人对于科举制竟然也如此支持,这下可让刚才那些满嘴反对之言的人目瞪口呆了。厅中的局面与刚才相比仿佛一下子颠倒了过来,屋子里到处是称赞的言语,而刚才的那些反对者,见到自己的后台都明确表明立场了,他们自然不会再这么不长眼的跟这些大势力唱反调。

    ―

    会议进行到最后,绝大部分官员已经改变了自己开始的立场,转而支持科举制的试行了,可见榜样的力量确实是无穷的!看到下面那一张张变色龙一般的脸,刘宇不由的为自己日后是否要好好的整顿吏治而大动心思。不过这次科举制能够最终获得通过,刘宇终于算是放下了一桩心事。
………………………………

第四十八章 封王背后

    举制的试行时间,被决定在三个月之后,而第一试的省六部共同议定。 说起来,这次科举制能够获得上层的一致通过,主要还是刘宇做出了巨大的让步。有些事情,并不是单纯的只是靠强硬的手段就能够通过的,刘宇也许能够不在乎其他的那些小官员的反对,但对于自己集团最核心的这些属下,他却不得不顾及到这些人的意见。

    具体的让步就在于这次科举所选拔出来的人才的任用。按照唐宋时代的开科取士的惯例,凡是经过殿试的前三甲,也就是状元、榜眼和探花,一般都会直接被朝廷的中央机构任用,虽然很多都是从翰林院开始,但逐渐的都能升入朝廷的决策层。不过现在益州并没有翰林院这个机构,而且,虽然刘宇想要削弱世族在朝廷中的势力,但问题是,在他自己的集团中,世族出身的人却占了半数,这也是刘宇有时感到无可奈何的一个原因,毕竟投鼠忌器啊!

    对于科举制,这些世族出身的官员,比如陈群、崔>;u。决反对,以至于刘宇不得不苦口婆心的一个个的说服,到最后,竟然整整折腾一个晚上,才勉强让他们同意支持自己。至于条件嘛,就是此次科考所选取的人才,不能进入中央三省六部,而只能派往各地郡县担任地方官职。刘宇对此也无话可说,毕竟他之所以要在这个时候提出科举制度,本来的原因就是为了解决整个益州地方官员紧缺地状况。所以这些官员提出这个要求,刘宇也是无话可说。

    既然只能选拔地方官员,那所谓的殿试也就免了,尽管知道这种重大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毕竟自己的意愿没能完全实现,刘宇的心里还是有点不痛快,眼看时近正午,便想传令散去众人。谁想一个亲兵匆匆忙忙从门外跑进来道:“启禀主公,朝廷有钦使持皇上圣旨到来,如今正在府门之外!”

    刘宇听了一愣,心中暗想:朝廷?现在的朝廷不就是董卓吗?这个家伙又要搞什么鬼?但随即又反应过来,想来是自己的那一纸同盟的约定招惹来地。薰卓一直将自己视为最大的威胁,如今他得到了益州同盟的承诺。自然要给刘宇一点好处才过的去!所以估计这圣旨对自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想到这里,刘宇当即起身道:“速速将钦使请进来!”亲兵出去不久,就带着一个内廷宦官走了进来。

    尽管汉室倾危,但毕竟现在的朝廷还是顶着正统的名义,刘宇身为地方牧守,对待朝廷派来地使节,还是要礼数周全的。所以看到那内侍走进府门,便带着厅中的大小官员出来迎接。

    那个内侍看到刘宇亲自出迎,脸上顿时露出受宠若惊的表情。紧走两步来到刘宇跟前一躬到地道:“小人常侍郭全,见过大将军!哦,不对,是参见蜀王殿下!”刘宇吃了一惊,心中大感疑惑。不过却还是笑着向郭全拱手道:“常侍远道而来,多有辛苦,不知常侍此来。可是陛下有什么旨意吗?”

    郭全一脸谄媚的笑容向刘宇说道:“殿下所言不错,我这次来,正是来向殿下宣旨的!”一边说,一边将一份明黄丝缎做成的圣旨托在手中。按照礼制,官员接受圣旨是要焚烛设案的,不过刘宇可没有准备这些,于是便准备简单地跪迎一下,但还没等他跪下,郭全便连忙说道:“殿下,皇上口谕,殿下接旨,,不必跪迎。”

    刘宇到现在还弄不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不过既然不必下跪,他自然也没有理由反对,于是便躬身冲着圣旨施了一礼,算是全了礼数。郭全当即展开圣旨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骠骑大将军屡次有功于国……特加封刘宇为大将军,赐爵蜀王,赏九锡,准带剑着履上殿,见君不参,辞君不拜!钦此!”刘宇听着郭全将这圣旨读完,一边听,一边暗暗心惊,没想到董卓为了那一纸合约,竟会弄出这么大的动静。

    要知道,自从西汉几次藩王之乱之后,汉朝对于宗室亲王的册封,就一直是处在一个极度严格地情况之下,到了东汉中后期,能够被封王号的,更是只有当朝皇帝的嫡系子孙而已,而且这些宗室亲王的权利也是被严格限制的,不要说执掌一州地军政大权,就是寻常的有实权的职位,也论不到他们头上,所以,像刘宇这种情况还能被封王,这在当时简直就是不可想象地事情!可见,董卓为了拉拢刘宇,实在是弄出了不小的阵仗!

    但从这份圣旨之中,刘宇还听出了一些不同的声音,也听出了董卓这个家伙不怀好意的一面!“哼,就知道董卓这个家伙不可能有这么好的心肠!”刘宇在心中暗暗冷笑。不过这种情绪不能在脸上表现出来,刘宇好像丝毫没有什么想法一般,笑着对郭全说道:“有劳常侍为在下的事情辛劳!”转身对左右说道:“速速准备宴席,好好款待郭常侍!”

    郭全连忙说道:“殿下言重了,下官也是尽自己的职责罢了,岂敢领受殿下的赏赐。另外下官还要尽快的回京…。”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刘宇打断道:“常侍若是在这么客气,就是看不起我益州了!常侍一路远来,路途辛苦,我若是不加以款待,岂不是缺了礼数!还请常侍不要再推辞了!还有,我承蒙皇上如此厚待,自当具表谢恩,这谢恩表章,还要烦劳常侍为我带回京城,呈交圣上!”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