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些人并不缺书。而那些稍微懂点字的人,让他们去读那些经典,缺了人指导,也根本就读不下去。倒不是没有即识得字,又能读懂书的人,但这些人数量实在不多。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三国时代出身寒族的多为武将,而文臣却几乎全部出身名门了。
而第三点,也是刘宇最忌讳的一点,就是用卖书来赚钱,非但无法收得天下士子之心,反而会弄巧成拙。汉代的阶级如何划分?士农工商。读书人是瞧不起农民,但如果比较起来,他们更瞧不起商人。大汉的商业也不是不行,商人也不是不多,靠从商而至富可敌国者,也不在少数,但却从来没有人能够靠卖书发家,只里面固然有制书不易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那些读书人宁可自己去找书抄,也不会去买那些带了铜臭味的书籍,怕脏了自己的手。刘宇如果造书,虽然可能会赚点钱,但一旦那些读书人知道他竟然拿着圣人之言去赚取私利,那他可就真的要被天下的读书人骂死了。别的不说,刘宇的那个忘年交的大儒郑玄恐怕会第一个出来骂他。
所以,刘宇在心里清楚的很,书,可以造,但只能用作礼品,绝不能用来赚钱!这次进京,刘宇给那些较为正直的文臣准备的,就是一系列的礼品书。这部分礼品书中包括一乐(《乐经》)、二典(《尔雅》《孝经》)、三传(《公羊传》《毂梁传》《左传》)、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按理说,四书的划分是宋代的事情,是朱熹老大的功劳,不过刘宇也不客气,直接将其占为己有了。
除此之外,刘宇又将自己多年来多多少少努力回忆起来的一些程朱理学的学问,比如理气论、动静观、格物致知论等编辑成册,命名为《儒学新探》,也列在礼品书之中。倒不是刘宇自不量力,他在儒林之中虽然声名不显,但这本《儒学新探》的题记作者却是天下有名的郑玄。尽管只是一篇题记,但也足够让天下士人青睐这本书了,更何况在这个题记中,郑玄对刘宇这些理论大为褒奖,尤其是格物致知论,更是被郑玄推崇为开百年儒学未有之境界。
礼品清单在益州各部的悉心准备之下,终于有了一个有条理的单子,而刘宇在各项准备工作都做好之后,也终于在益州众官的拜送下,离开成都,北返洛阳。
………………………………
第三十五章 魏浪入南中 刘宇返洛阳(下)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春四月,骠骑大将军、阳城侯、益州牧刘宇,在许褚的五百虎卫的护送下,带着夫人孙琳,以及浩浩荡荡的车队,启程离开成都,北上京师。
自古都道蜀道难行,但刘宇进入益州之后,修路就一直是益州政府的重中之重。如今的益州山道,虽不能说是通衢大道,但也比之前好了许多,至少可算得上是平坦通畅,估计现在再打仗,就不用再去造木牛流马了。这些平坦山道,也可算得上一一条条血汗之路,不过不是蜀中百姓的血汗,而是西凉羌族胡人的血汗或者血肉;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刘宇当时从西凉俘获的那些西凉俘虏如今只剩下不到二百人,对于这些后来祸乱中国的胡族,刘宇从没想过留他们一条活路。
车队晓行夜宿,一路之上,就见所经之处山清水秀,每到有村舍之处,刘宇都会让车马缓行,自己和孙琳则轻车径入,视察民情。值得欣慰的是,刘宇随机探查的这几个村落,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老百姓的脸上都带着幸福满意的笑容,每家每户都盈有余粮,这点从刘宇的一次经历就能够看出来,有次刘宇一行来到一个村落,就已经是炊烟袅袅的日暮时分,眼看不能赶到临近县城,刘宇就命令的大队选择一平坦处安下营寨,自己却和孙琳一起往村中游览。因为正是从田间收工的时间,所以走进村口,刘宇夫妇就遇到了一群从田间回来的农夫百姓。这群人一路说笑而至,猛然看见刘宇和孙琳这么两个生面孔,虽然微有惊讶,但他们倒不认生,反而很客气的邀请刘宇两人到自己家中吃饭。刘宇两人最后跟着一个叫王二柱的豪爽汉子到他家去吃饭。
本来刘宇倒没估计能吃到什么好的饭食,但没想到王二柱一进自家院门就放开嗓门儿喊道:“媳妇儿!去把咱们家笼子里的老母鸡收拾一下,再弄上几个鸡蛋,整几个菜,招待客人!”就听到屋内传来清脆的声音:“柱子哥,你又骗我给你开荤吧!”听到媳妇的话,王二柱当着刘宇和孙琳两个客人的面,脸上顿时有些觉得下不来,不由脸红脖子粗扯着嗓子道:“你这婆娘,平日由着你的性子,你倒是越发无礼起来,你你快点出来!”
“嗯?柱子哥今天怎么火气这么大?”屋内的声音有些惊讶,而后就听吱呀一声,只见后屋房门开处,一个头帕包头的女子闪身出来,一抬眼看到刘宇两人,衣着气派都大异常人,连忙面带笑容的说道:“原来真是有贵客驾临,你看我,平日和柱子哥说笑惯了,今天倒让两位见笑。我这就去准备饭菜,招待两位。”说着就要转身去后院。
刘宇从刚才就有点发愣,这王二柱也太大方点了吧,自己夫妇和他素不相识,可他刚见面就要杀鸡取蛋的款待。刘宇这几年虽然知道益州的情况有所好转,老百姓的生活有所改善,但却没有具体的去了解细节问题,在他的印象中,这母鸡可是农家的重要财产,以前在后世看书的时候,那些农人如果要杀鸡待客的话,那可就是最高规格的款待了,自己跟人家素昧平生的,哪好意思让他这么破费,于是连忙出言制止道:“大妹子,别听二柱兄弟的,简单的弄点白饭咸菜就行,那母鸡就算了,千万不要太过破费了!”那妇人呵呵一笑道:“这位大哥,你是外地来的吧?现在我们这些农户家里少说都有两三只鸡呢,就我们家吧,母鸡就由四只,如今有一只鸡又在抱窝,估计过不了多少日子就又能有一窝鸡仔儿,区区一只母鸡,根本就不算是什么!你二位先进屋喝点水,晚饭很快就弄好!”
刘宇现在倒有些哭笑不得,自己是堂堂的益州牧,竟被人说成是外地来的,看来自己这个州牧做的还是有所不足啊。果然,等了不长的时间,二柱的媳妇儿就端出几盘冷热菜肴,更让刘宇惊讶的是,王二柱竟然又从橱柜中拿出一坛酒,闻着味道,却也是不错的酒水。
吃饭间,刘宇很好奇的问道:“二柱兄弟,看来现在村中的情况很是不错啊。”“那当然,”王二柱喝了一杯酒:“大哥,您真是外地来的?”刘宇一愣,想了想道:“确实,我本是京城人氏,因为有事才来到益州。不过我看这村中景象,就是京师附近的村落,也是大有不如啊。”
听了这话,王二柱更是露出一副自豪得意的样子,端着酒杯向刘宇说道:“大哥,不是我说大话,京师,京师附近的村落怎么可能比得上我们益州的村落,不是吹牛,就我们村里现在的情况,比起其他州郡的县城还要富庶呢。”猛地喝了一口酒,王二柱看到刘宇好像有点不信的样子,脸上有点儿发红,借着酒劲儿向刘宇说道:“大哥,我说的你还别不信,跟您说,我们村里东头那个老李家有个亲戚在兖州范县。去年总算老天爷开眼,没闹出什么大灾,所以收成也都还不错,按理说,他的日子应该过的不错吧?可您猜怎么着?当今皇上又加赋了!听说一下子就加了两成,那兖州的地方官更狠,愣是把赋税加到三成,这么一来,那家一年的收成,一下子被那些官府吃进去了七成,结果他们家冬天都没挺过去。这不,开春的时候,他们一家子到益州来投奔老李家,咱们县在邻村分给了他田地房屋,听说是逃难来的,家中没有粮食,又每个月拨给他们一石粮米,现在他们一家过的,比之前可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听了王二柱的话,刘宇心中很是高兴,毕竟自己治下能够如此安泰升平,他的心中也是无比欣慰的。吃完饭,王二柱夫妻俩又带着刘宇夫妇到村西头的大树底下参加村里的夜会,中间一堆篝火,全村的百姓都轻松愉快的相互嬉笑玩闹,各家的小孩子追逐嬉戏的笑语欢颜更是彰显出一派安逸舒心的气氛。
夜已深,农户们都三三两两的返回自己的家中安歇,刘宇两人也向二柱夫妻告辞回到了自己的营盘。第二天,大队继续启程,向北而行。在路上不止一日,这天终于穿过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