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刘宇身旁的小吏插嘴道:“孙先生,我家太守听说先生前来求仕,饭也不吃,衣服也未及更换,就跑来恭迎先生了!”天哪!孙乾感动得快要哭了,一郡太守竟对自己这样一个小儒生如此殊遇,这真是,真是太tmd有面子啦!孙乾强压住内心的激动,大礼参拜道:“乾蒙主公知遇之恩,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劳!随肝脑涂地,在所不惜!”殊不知,刘宇此刻内心的激动丝毫不下于他,姑且不说孙乾出色的内政才能,就说他的外交才能,就为自己和洛阳朝廷之间架起了一座可靠的桥梁!许商毕竟是商人,对于官面上的人情世故毕竟不熟。如今有了孙乾,自己和朝中各大势力之间的交往就能更加密切了!
就这样,孙乾被任命为谯郡郡丞,协助刘宇和孙琳打理内政。孙乾也的确没让刘宇失望,他的内政才能很快就显现了出来,刘宇和孙琳身上的担子一下就轻了不少!孙乾为报答刘宇的知遇之恩,尽心竭力地处理政务,同时他又向刘宇推荐了他的一个朋友――山阳人伊籍伊机伯。
当听到伊籍的名字时,刘宇又是一阵激动,这又是一个中上的人才啊!伊籍不但是个内政好手,同时他的谋略也有过人之处。三国演义上记载,曹操攻打荆州时,伊籍曾向刘备献计,劝其趁势攻取荆襄以拒曹操,不过刘备考虑到自己多年经营起来的仁义招牌,权衡之后便以不忍夺同宗之基业为名拒绝了。(当然,刘备后来夺得不亦乐乎!)可以说,伊籍当时的建议是很中肯和正确的,具有很好的战略眼光和很强的战术可操作性。只不过刘备也有自己的苦衷,在刘备看来,土地没了可以再夺,但名声没了可没有后悔药吃!放弃荆襄就可得到名声,这样,只要自己不死,刘备军团就永远会得到天下人的支持!而在自己身边文武集团的辅佐下,东山再起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而事后的发展也印证了刘备的观点,赤壁之战后,刘备军团借由荆州迅速崛起成为与孙曹相抗衡的强势集团。这也说明刘备做作为纵横天下的一代枭雄,他的大局观还是要比伊籍高明的多的!
不过不管怎么样,这样的人才,刘宇是决不会放过的,于是便派孙乾携带厚礼以及谯郡长史的任命,亲往山阳请伊籍出仕!最后,在孙乾的邀请和游说下,也感于刘宇的诚意,20岁的伊籍出仕为谯郡长史!至此,日后刘备集团的四大内政达人有一半投到了刘宇的麾下。“唉,不知刘大大以后还能不能玩转内政。”刘宇在心里不负责任的yy着。
得到了孙乾和伊籍的效力后的刘宇和孙琳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虽说平时仍然有些事务要亲自处理,但毕竟是比开始的时候要轻松许多。不过刘宇又发愁了,这次他是在为农业发展发愁。其实如果按照其他州郡的治理办法来看,孙乾和伊籍的施政是很妥当的,只要继续妥善施政,农业产量自然会上去。可刘宇是熟知历史的后世人,先不说三年后的那场起义,单说明年,自己如果没记错的话,淮河流域就会遭遇一场大的水患,而由于救助不及时加上雨后天气闷热,瘟疫很快便流行起来。历史上的张角就是在这次大灾中最终建立起自己的势力的。有这样几颗定时炸弹在自己头上悬着,刘宇怎么可能有耐心去等着农业自然发展!不过怎样才能快速发展农业呢?按照历史经验,农业的发展是和水利设施的建设密切相关的,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发展农业就要合理充分的利用水资源,而充分利用水资源则要有更为先进的灌溉工具!刘宇记得三国志还有后汉书里曾经记载魏国马钧曾设计制作了翻车,也就是后世最为简单的原始引水灌溉设备。
可惜刘宇对这翻车只知其名,不知其实,因为刘宇在啃三国时都是着重看军事、政治、谋略方面的记载,其他如农业、商业方面的事往往只是扫上一眼。不过刘宇隐约记得后汉书上似乎记载着,马钧只是改进了翻车,而翻车的最初制造者另有其人,而且也在这个时代,只不过,那人是个太监,那个太监好像是叫毕什么的,唉,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如今刘宇只好悲叹:“千金易得,一匠难求啊!”
也许老天体谅刘宇的一片苦心,刘宇正为那个姓毕的宦官的全名发愁时,门吏高声大喊:“圣旨到!”刘宇连忙下跪接旨。圣旨的大体意思就是:刘宇上次进献的那几件水晶制品很受皇室人员的喜欢,故而汉灵帝下旨命谯郡太守刘宇火速再进贡一批水晶器物进京。
看着这份公然索贿的圣旨,刘宇不禁大叹昏君无道!老子这里辛辛苦苦求发展,你那里口口声声讨贡奉!靠,你不亡谁忘!不过这些话可不能宣之于口。事实上,也就只有刘宇这样反动到骨子里的人才敢有如此腹诽!刘宇将圣旨接过,信口问了一句:“公公怎么称呼?”那宦官答道:“咱家毕岚!”
刘宇足足愣了5秒钟,才一下子跳了起来,拉着宦官的手大叫:“对,毕岚,就是叫毕岚!”激动过后,刘宇和毕岚又细细攀谈了一番,发现毕岚自小进宫,大概是受汉灵帝的影响,他对工匠手艺十分感兴趣,经常做点小玩意。可惜他的品阶太低,汉灵帝一直都不知道自己在宫中竟有这样一个同行!刘宇在了解完全部情况之后,嘴角露出一丝邪邪的笑容。
五天后,谯郡新进贡的水晶制品和谯郡太守刘宇的一份奏折一起送进了洛阳,奏折的内容很简单:“为保证向皇家进贡的水晶质量,臣请派常侍毕岚常驻谯郡监工!”
………………………………
第十章 利兵甲定计赚郑浑
却说刘宇在阴差阳错的情况下偶然遇到了历史上翻车的创造者宦官毕岚,如此的宝贝刘宇当然不能轻易的放过,于是一纸奏章送上洛阳,将毕岚留在谯郡对玻璃制品进行监工。
毕岚在内廷事实上也不是什么有势力的太监,他和十常侍并不是很对路。朝廷当然不会在意一个宦官,何况刘宇在谯郡给了毕岚很高的待遇,毕岚也乐得在此坐享安乐。当然这也只是初期的感情投资罢了,作为后世来的熟捻现代人才管理理念的人,无论是刘宇还是孙琳都不会就这样让一个有创造能力的人就此闲置的。等到朝廷的行文一到,毕岚的舒适生活就此结束了。
刘宇先是找到毕岚,说了一大堆恭维的话,然后又开始诉苦,说想在谯郡兴修水利,但苦于没有合适的技术和工具,也没有能主持这方面工作的人才。毕岚在谯郡住了这大半个月,刘宇对他一直甚是优待,一听刘宇的难处,顿时生出报效之心,他本来就是个很喜欢搞些小东西,尤其是对农田灌溉工具颇有研究,当年就是因为家乡大旱,父母无力抚养,才将他送入宫中为宦,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当时的那种无奈与悲伤的感觉,仍然萦绕在他的心头,如今刘宇让他主持谯郡的水利设施的规划与建造,可说是搔到了他的痒处,于是毕岚马上全身心的投入到灌溉器械的发明与灌溉方法的研究上去了。刘宇虽然对翻车知之不详,但总算也在史书上读到过相关记载,如今就将他记得比较清楚的一些资料数据提供给了毕岚,使他少走很多的冤枉路。
毕岚不愧是翻车的原创人员,短短十天便做出了一个模型还有一套方案。刘宇和孙琳仔细研究过后,都是赞不绝口,真不愧是古代的发明家,谁说宦官没用,古有郑和,今有毕岚嘛!嗯,好象说反了,此时郑和的祖宗还不知道生没生出来呢!刘宇当下就批准在谯郡全面推广使用毕岚的水利工具和灌溉方法。至于孙琳提到的保密问题,刘宇倒不是很担心,大汉现在的官员还没有什么粮食忧患意识,能关注这点的少之又少,而且每个县、村、乡的翻车灌溉系统都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制作布局,农民只是使用者,核心的东西根本会外露。等到以后,嘿嘿,另有对策!
谯郡的行政方面在刘宇、孙琳、孙乾、伊籍等人的努力下,终于慢慢走向了良性循环的轨道,汉光和四年(181)二月,谯郡的农业生产在严寒的冬日进入了暂歇期,刘宇自问现在还没那个能力去弄什么大棚蔬菜。农事的停顿使郡内的各级行政机关得以休息,毕竟前面几个月大家几乎是拼了命的工作。所以,大部分衙署的吏员都得到了十两黄金的过年费,欢天喜地的休假去了。刘宇和孙琳就没有这么好的命了,虽说他们身为一郡的最高长官,不理政事都是情理之中的,但谁让这两个人都是一腔雄心壮志呢。孙琳在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