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公觉得怎么样?”
袁熙点点头道:“你们的办法都很好,可以打击到曹操。不过就是手笔太小了,对整个战局没有太大的帮助。”
沮授问:“那主公刚才说的对付曹操的办法是?”
袁熙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微笑着问:“先生可知我们有多少钱?”
“十五万万六千万左右。”
“才十五亿?绝对不止。”
沮授拱手道:“主公,我们真的只有十五万万钱,再没有多的了。”
袁熙道:“据我所知,印刷厂一共印刷了三十二亿纸铜货币。。。。”
“可这三十二亿,并不全在我们手里,大部分已经兑换了出去。我们能调用的,只有一半。”沮授道。
“那如果再加上五铢钱呢?”
“五铢钱?”
“是啊,我们去曹操地盘上买东西,不得使用五铢钱啊?拿纸铜货币给他,他也不认啊。”袁熙道。
“如果加上五铢钱,那数量就非常庞大了。因为一直以来,我们都没有使用过五铢钱,存在户部,可能已经超过了二十亿。。。。”
袁熙斩钉截铁的道:“就拿这二十亿,买空曹操!他不是缺粮、缺马吗,我们买到他一个不剩。还有他治下的官员、世家,也可以通过他们购买。这样曹操的经济会被彻底搞垮。到时我们趁机出兵,他内忧外患,我们一定能取胜。”
沮授喃喃的道:“拿出二十万万。。。这可是大手笔啊。”
“对付曹操,不用大手笔行吗?”袁熙道:“沮先生,你们军政处再开一次会,确定这件事情,然后开始实施。”
沮授应道:“是,臣回去即办。”
。。。。。。。。。。。
沮授作为军政处的领班大臣,有权决定一些大事。特别是袁熙刚交代的动用二十亿五铢钱,更是大事中的大事。他回军政处后,即召集各院的官吏,商议此事。
一些人认为,曹操幅员辽阔,二十亿五铢钱,怕买不空曹操,反倒让河北府蒙受损失。因为拿五铢钱去敌人的地盘上买货物,既危险,价格也要翻好几倍,才有可能买到大量的货物。而且,曹操不会不干预。
这其中的危险,想想就知道。
还有一些人认为,这样做会使得刘备和孙权的实力增强,因为将二十亿五铢钱投到曹操那里,他们没有了货物,就会向刘备、孙权购买。这样刘备和孙权,就有了大量的资金。到时孙权就有钱造船了,刘备也能急速扩军。
别忘了,益州可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根据军政处对全国人口的估算,益州应有六十多万青壮!这比袁熙控制的五个大州,还要多一些。
听完大家的分析后,沮授也犹豫了。
二十亿五铢钱,到底该不该拿出去呢?
如果对战事有益,拿出去也就罢了。
如果有害,又何必多此一举?
为了稳妥起见,他在第二天将事情上报给袁熙。
袁熙说道:“你们军政处倒是有能人啊,能把事情想的如此透彻。”
“多谢主公夸奖。只是这件事情,到底该不该做呢?”。
“做!为什么不做?”
袁熙说道:“只要能在短时间内,从经济上重创曹操,使他内忧外患,我们就值得一搏。至于刘备、孙权会坐大,那都是后话了。他们即使坐大,也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已经消灭曹操,也就无惧于他们。”
………………………………
第536章 姜维大捷
袁熙顿了顿,继续说道:“我估计曹操也没有那个时间向刘备、孙权,采购货物。因为在这二十亿钱撒出去时,我们的大军,已经杀往许昌,他忙于对付我们,哪还有心思与刘备、孙权交涉?”
“主公说的是。”沮授拱手道:“既然主公心意已决,臣即令户部,调拨五铢钱,向曹操治下采购。”
“嗯,这件事情还是交由甄俨去做,他对中原的世家熟悉,便于采购货物。切记,不可走漏了风声,免得曹操有所准备。”
“是。”
沮授应下。
。。。。。。。。。。
前往边境的姜维、马云禄,已经抵达长城。
他们拿着袁熙的手令,从田豫那里调走了所有的骑兵,大约五千左右,加上姜维的五百亲兵、以及马云禄带去的两千轻骑,共计七千五百。
军力不算多,实力也不强。
但是对于现在的匈奴、乌桓、鲜卑来说,已经很有压力了。
因为上一战他们投入的近十万兵,已经是所有的精锐,现在要面对姜维的近八千骑兵,除非三家再联合,方有一战之力。
可惜。。。
自左贤王、轲比能、蹋顿死后,他们为了争夺首领之位,闹的不可开交。在自顾不暇时,又怎么能联合其他异族呢。
姜维首先选择了攻打乌桓。
因为乌桓地处偏远,实力最弱。
从地图上看,只有鲜卑能增援他,可是鲜卑正在为争夺首领的事情分心,各部落分散,各自为政,怎么能增援乌桓呢。
于是,在姜维的率领下,近八千骑兵驰入乌桓境地。
于短短十日之内,杀了一万多乌桓人。准确的说,是杀了一万多的男丁,其中包括刚组建的两千多青壮,还没有形成战斗力,便被姜维歼灭了。
至始至终,乌桓都没有像样的抵抗。
他们被动挨打,损失极重。
在这十天以内,将最后的兵力、青壮,也折腾的干干净净。
但是姜维并没有占领那里。
在这一番攻杀后,他和马云禄继续往西走,向鲜卑的地盘杀去。
鲜卑比乌桓要强大,境内的几大部落,仍有兵力两万余,在遇到姜维袭击时,他们被迫联合在一起,殊死抵抗。
怎奈姜维计谋百出,鲜卑联军不敌。
在激战数日后,先后被消灭。
据军中主簿统计,此战杀了鲜卑两万三千兵马,所有青壮被奴隶,并缴获了大量的牲畜,运往长城内。
这些奴隶被押往长城,将服役两年,帮着修筑长城。
“伯约,我们去不去匈奴那里?”在重创鲜卑后,马云禄问。
“我也在犹豫。。。。”
姜维命令大军停下,他坐到远处的一个小山坡上,朝走过来的马云禄道:“匈奴不比鲜卑、乌桓,他们在最西面,距此数百里。一旦交战,我们连方向都无法辩明,很可能还要穿越沙漠。”
“最令我担心的是粮草。我们带来的粮草,只够食用半个月的,而去攻打匈奴,少则数月,多则半年,我们的粮草该如何支撑?别忘了,匈奴连他们自己的粮草,都没办法解决。”
马云禄道:“既然是这样,我们回邺城了?”
“也不行。”
姜维深吸了口气道:“我们把鲜卑、乌桓重创,使他们连一点自保的能力也没有。匈奴右贤王知道这个消息后,肯定会出兵,到时这广阔的土地,都是匈奴的了。你想想,那时的匈奴,岂不比现在的三家异族还要可怕吗?假以时日,必定会成为我们的威胁。”
“你考虑的真远啊。。。。”
马云禄对姜维真有些佩服了。
从出征到现在,姜维一直能把控住局势,不管多危险的时候,都有计策拿出来,屡屡出人意料,重创敌军。
这是姜维事先想好的策略,还是事到临头,随机应变?
马云禄更倾向于前者,因为姜维的做事风格太沉稳了,不像是随意冒险的人。那每一次遇到的危险,都可能是姜维的计策。
这样一想,马云禄自愧不如。
“不考虑的深远些不行啊,主公将重任托付于我,我又是第一次远征,岂能玩忽大意?”姜维收起手上的地图说道:“我们先回长城,随机待命。”
“随机待命?什么意思?”
马云禄不明白,不是说不回去吗。
“随机待命,就是等歼敌的机会出现时,我们再出手。我有预感,匈奴右贤王不会等太久,他一定会出兵攻打鲜卑和乌桓,到时。。。。”
“到时我们将他一网打尽?!”马云禄惊喜的道。
“嗯。”
姜维点点头。
。。。。。。。
没过几日,姜维、马云禄的几千骑兵,返回长城驻扎。为了不让匈奴起疑,姜维故意散布消息,说自己已经回了幽州。
右贤王很快得知东面发生的事情。
先是乌桓、鲜卑被重创,已经没有自保的能力。再是姜维收兵回幽州。这等于是将一块肥肉,放在了他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