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聪明的他觉察出,郭嘉已死,曹操在这时候威胁他,极有可能是试探。因此,他咬牙应对,没有背叛曹操。
当他挺过去后,荀攸传达曹操的旨意,让他赶往彭城,出谋划策。
贾诩潜伏十年,终于得到重用。
当即摩拳擦掌,前往彭城。
这一日。
袁熙的大军离开沛县,朝彭城进发。
距离彭城还有百里。
曹操尚未决断,是该驻守徐州,与袁熙决战,还是驰援李通,保住扬州。为了拖延袁熙的形成,也为听取贾诩的意见,他派出臧霸,领兵三万,前往阻挡袁军。
某山谷。
袁熙负责探路,发现了埋伏在谷里的曹军。
这里是通往彭城的必经之路。
地势不算险要,但要绕过这里,需多耗费一天的时间。
袁熙权衡利弊之后,决定歼灭这支伏兵。
回到行军队列中。
袁熙将前面的情况告诉张颌。
张颌建议:“臧霸在这里驻军,是想阻挡我军前进,或是拖延一段时间。主公想击败他,并不难,但是数日内,不可能抵达彭城。末将建议,分兵两路,一路绕道去彭城,中途夹击这股伏兵,一路由北向东,牵制伏兵。”
“这样一来,既达到了歼灭伏兵的目的,又能尽快赶到彭城。”
“你的主意很好,就这么办吧。”袁熙很满意这个建议。
臧霸的伏兵有三万余,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消灭他,等于斩断曹操的双臂。
。。。。。。。。。。
夜色沉静如水。
袁军一分为二,向前开进。
绕道彭城的五万军,由晆固率领,袁熙探路。迎战臧霸的五万军,由张颌率领,负责牵制臧霸,等待晆固的援军。
为达两面夹击的目的,张颌拖慢了一日的进程。
在第二日正午,才对臧霸的伏兵,发起攻击。
所有步军沿小路上山,实施强攻。猛犸象、骑兵、战车,都在山下截住官道,防止臧霸往北面逃窜。战斗开始不久,袁熙、晆固从东面赶来,攻杀臧霸后方。
作为军队的统帅,又最擅长打山地战,臧霸当机立断,留下少量的兵力抵抗,全军向后山转移,准备在后山构筑防线。
后山多丛林,适合臧霸的军队活动。
随处可见百十斤重的巨石,可作为伏击的材料;在臧霸的指挥下,很快构筑数道防线。
“杀啊。。。。”
张颌军势如破竹,消灭臧霸留下的一小股部队,但是攻杀到后山时,却被牢牢的挡住。整个丛林都是伏兵,到处是掩体,连弓箭都失去了作用。
袁熙探查了整个山脉的地势,找到张颌:“不用再攻了。。。。”
“为何?”
张颌不解。
袁熙说道:“往后全是山脉和丛林,臧霸已经将十几里的范围,都变成了防线,我们投入进去再多的兵力,都会被他吃掉。”
………………………………
第385章 毒士之谋
“就这样放走他?”张颌错愕。
“当然不是。”
袁熙环视周围,抬手说道:“守住山口,别让臧霸逃脱即可。我们的大军,立即开赴彭城,与曹操决战。没了臧霸的相助,曹操军力锐减,我们更容易取胜。”
“主公英明。。。。”
张颌派出一个校尉,领五千兵马,驻守山口。
十万大军继续向前。
很快抵达了彭城。
彭城是徐州的一个大城,城高墙厚,极为坚固,也同样历史悠久。四百年前,汉高祖刘邦在这里遭到了自起兵以来最大的惨败,整整56万军,被项羽3万军所败,杀的片甲无还。
而今日,袁熙领军十万,兵临彭城。
虽然没有刘邦的兵力多,却有同样的傲气与希望,都想通过这场战争,换取中原战场的胜利。但是,袁熙能否取胜,尚是未知之数。
咚咚咚。。。
彭城北面,袁军击鼓挑战。
曹操率领文臣武将,到城楼上观察。
跟随曹操上城的,除了程昱、许褚,还有刚到彭城的军师贾诩。
贾诩道:“袁熙的河北军,即使没有巨兽,也十分强大。尤其是骑兵,远非我中原的兵马可比,丞相真想打这一仗吗?”
“我当然不想打。”
“那就免战吧。”贾诩说道。
曹操瞅了他一眼,朝旁边的许褚说道:“传令,各城免战,固守。”
“诺。”
袁熙派出张颌出阵挑战,曹操没有应答。
在城上观察了一会儿,随返回府衙。
对于新上任的军师贾诩,曹操还不是很信任,也怀疑他的能力。
面对棘手的形势,曹操问计:“文和有应对之策吗?”
“有。”
“说来听听。”
贾诩起身道:“我需要一份全国地图。”
曹操着曹亥取来地图。
众文武都目不斜视,期待贾诩的发言。
贾诩上前道:“奉孝推荐在下为军师,在下着实意外,但既然做了军师,当为丞相出谋划策。在来彭城之前,我已经拟定好了上中下三策,可供丞相挑选。”
“哪三策?”曹操问。
贾诩回道:“我拟定的上策是放弃徐州、青州、及寿春、合肥、历阳,固守淮南、兖州、豫州、全力攻打荆州的刘备。中策是放弃徐州,全军东进,迎战周瑜。下策是佯攻袁熙主力,从洛阳、兖州,抽调五到十万兵力,夺取濮阳,切断袁军粮道。”
贾诩说的很干脆,可算得上一气呵成。
在场的文武都听的一气呵成。
程昱和华歆相继起身反驳:“丞相,这样一来,我们会丢失掉中原大部分的地盘。万万不可取。”
“这无异于自断臂膀!就现在的局势看,我们还没到那种地步吧?”很多将领都不喜贾诩的谏言。
曹操也不喜欢,更不赞同。
贾诩需察言观色,轻笑道:“丞相不想丢掉中原大部分的地盘,可以选下策,佯攻袁熙主力,调兵夺取濮阳。现在濮阳的军力,是最羸弱的时候,又无巨兽,集兖州、洛阳的兵力,定可攻下。袁熙被断粮道,他一定会回援的,到时徐州之危自解。”
“咳咳。。。。”
曹操说道:“文和,这才是上策吧?”
“不,在臣看来,这是下策,绝非上策。”贾诩回道。
“那你倒是说说,理由是什么?”
贾诩慢条斯理的道:“其实。。。大家都明白,河北军很强,我们难以取胜,尤其是在多方受敌的情况下,更不可能有所成就。从战争一开始,我们就从进攻战,转为防御战,一直处于下风。在奉孝生前,我曾与他讨论过,他也不赞成与袁熙决战,但是应错阳差,丞相还是发兵了。臣受命为军师,不得不劝谏,这场战争,是该考虑收尾了,不能一错再错。”
“文和,你。。。你休要动摇军心。”程昱呵斥了句。
“我只是据实而论。”
贾诩说道:“就这几个月来的战斗,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我军的野战能力,还需要加强,尤其是将神机营,转化为机动兵力。或是进行大规模的围歼战斗,才是我军取胜的关键。二,虽然奉孝献策,化整为零,出奇兵与袁熙决战,但是我并不认为,这是最好的策略。因为到目前为止,除了困住张颌,消灭笼城的几万袁军外,还没有收到较好的战果。这是我们指挥上的失误,也是决策的失误。。。。”
这句话直接否定了郭嘉。
在场的人都有些微怒。
贾诩继续道:“因此,我建议丞相,放弃徐州、寿春、合肥、历阳、及丞相朝思暮想,企图攻取的青州,将全部兵力,集结于兖州境内,再调集重兵,稳住荆州战局。如此,好处有三。一,我们兵力集中,有足够的条件,在兖州境内,进行大规模的围歼战斗,袁熙若赶来,我们必定取胜。二,荆州乃天下之腹,粮草充足,幅员辽阔,既是养兵屯粮的好地方,也是训练水军的宝地,丞相万万不可丢失。我重兵前往,必定重创刘备,解决后顾之忧。三,将徐州、合肥、历阳让给袁熙、孙权后,袁熙的疆土,与东吴的疆土相连,早晚必起刀兵,这给了丞相以喘息之机,积蓄力量,后发制人。。。。”
“除此之外,丞相不妨深想,袁熙大举进攻中原,他的目的是什么?这几个月来,几乎都在徐州边境、兖州北部作战,驻守于濮阳的高览,虽手握重兵,却没有向西推进。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袁熙的主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