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谎言来让对手看不清自己的虚实。
兵不厌诈,其实说的是在前提既定的情况下,手段的选择和运用尽可以千奇百怪,没有一定之规。一切竞争的目标都是要取得胜利;为了取得胜利,可以运用一切手段,包括伪装和欺骗的手段。换句话说,为了达到取胜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宋朝时狄青征讨侬智高,大军集结到了接近前线的桂林。
出征前,他听说南方有崇尚鬼神的风俗,于是让人准备好一百个铜钱,作出与神订下誓约的样子,祝祷说:“万能的神啊,如果你想让我军获胜的话,请让铜钱的正面都朝上。”
左右幕府的官员都劝他不要这样做,担心倘若不如意,会动摇军心。狄青不听,一定要投掷铜钱。这时成千上万的士卒都紧张地注视着狄青,只见狄青挥手一掷,一百个铜钱落地,竟然全部正面朝上。
全军欢呼,声震林野。狄青也非常高兴,让左右的人取一百个钉子来,按着铜钱落地时疏疏密密的原状,贴地将铜钱钉住,然后用青纱将这块地面笼照起来。狄青亲手把它封死,说:“等到我们凯旋回来时,一定拜谢神灵,然后再取起这些铜钱。”
敌人听说这件事后,十分紧张,认为是天助狄青,因此军心震动惶恐,很快被狄青率军平定。狄青凯旋归来时,履行前言来取钱。拔开钉子以后,幕府的人才看到,这一百个钱原来是特制的,两面都是正面。
当时作战任务艰巨,军心惶惑不稳,因此狄青借用神来鼓舞士气,以坚定大家的信心,同时扰乱敌人的军心。
克敌智谋第14章 常胜不败的智谋(9)
把这个道理再往前推一步,似乎可以说,只要目的正确,为了达到目的,可以采用一切手段。这当中包含着强烈的实用主义色彩:从现实出发,面对现实选择手段。因为,现实常常是难以超越的;幻想代替不了现实。
春秋时期,周王姬林继位,年轻气盛,不管三七二十一解除了郑国国君姬寤生在中央政府的职务。这对姬寤生的声望是一个打击,他立即向国王报复,派遣军队进入王城洛阳附近,把边界麦田里的小麦刈割而去。稻米熟时,再把稻米刈割而去。姬林除了七窍生烟外,毫无办法。
不久,郑国跟宋国开战,不分胜负。郑国国君姬寤生打算利用国王的剩余价值帮助自己,这才到洛阳朝觐。
姬林挖苦地问他:“郑国粮食收成如何?”姬寤生说:“托大王洪福,五谷丰登。”姬林做出如释重负的模样说:“那就好了,王城的粮食,我可以留下自己吃了。”
然后送给姬寤生十车小米,以此来羞辱他说:“请你收下,郑国如果有荒年时,请不要再抢。”
但是姬寤生是一个脸皮坚厚而且有谋略的大人物,能够化羞辱为荣耀。他发了一阵脾气后,立刻冷静下来,用绸缎把十车黍米密密包住,招摇过市宣传说:“宋国久不朝贡,国王赐下十车绸缎,命我们讨伐宋国。”
结果鲁齐两国不明真相,信以为真,都派出军队,会同郑国作战,把宋军统帅孔父嘉杀得大败而逃。
“诈”,可以使对手防不胜防,造成种种假像,使对手迷惑昏乱,从而乱中取胜。“诈”的手段也可以多种多样,可以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全看你怎么在具体情景中加以运用了。基本的原则应是灵活机动,随机应变,智谋便在手段的运用中显现出来。
在面临和处理各种难题时,必须做清醒的现实主义者,而不要做愚蠢的理想家或伪善的道德家。
曹操的主薄杨修,谋划立曹植为魏太子。曹丕很忧虑,于是用车载废竹篓,将吴质藏在其中,与吴质来商议对策。
杨修将此告诉了曹操,曹丕害怕了,赶快将情况告诉了吴质。吴质说:“没关系。”次日,曹丕再用车装竹篓,篓内都装上绢。
杨修又把此事告诉了曹操,曹操带人来检查,推开篓子检查一下,根本无人,全是丝绢。从此曹操不再怀疑曹丕,反过来开始怀疑曹植和杨修。
“诈”即伪装,欺骗。这一点最容易受到道德家们的指责。他们往往撇开现实情况,撇开目的将手段孤立出来,然后空泛抽象地批评欺骗不道德、不符合人们行为的准则。然而,这种指责不是迂腐,就是别有用心。因为兵不厌诈是将目的与手段联合起来说的。手段为目的服务,手段与目的一致,才应该是行为的最高准则,因而也是最符合道德的。
宋高宗建炎初年,由于金兵南侵,皇帝跑到钱塘,而留下张浚在平江镇守后方。
当时汤东野正当守将,有一天听说有皇帝的赦令将到,心里对这件事感到怀疑,便跑去向张浚禀告。张浚说:“马上派遣内行的官员前去看看,让驿站的坐骑走得慢些,先让前去的官员把诏书拿回来。”
汤东野派去的官员打开诏书一看,原来是由于杭州发生兵变,逼宋高宗退位,改由太后听政,宋高宗迫于无奈而写下的沼书。
汤东野考虑到不能宣读这样的诏书。但是有诏书来这件事已经宣扬出去了,将士们渴望得到朝廷的赏赐,如果得知杭州发生兵变高宗退位后,一定会发生兵变。
他同张浚商量这件事。张浚说:“马上打开府库拿出钱来,作出行将对众军行赏的姿态。”于是他们就把这封被逼而写的假诏书藏起来,私下里把州府中过去收藏的高宗皇帝登基时大赦天下的诏书放在车中。
等到迎来诏书后,他们把它张贴在城楼上才离开。那城楼的台阶立即禁止通行。没有人敢上去,因此谁也看不出诏书上的破绽。
同时,他们就按照皇帝祭天地时赏赐的惯例,把钱银、布帛赏给将士,于是军心较为平定。
克敌智谋第15章 先发制人的智谋(1)
妇人之仁是绝对不能成事的,以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才是真正的大仁大勇。
快刀斩乱麻
在别人意想不到的情况下迅速出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出人意料的办法打击对方,使之一败涂地。因此,这一谋略关键在跳出常规束缚,出其不意,集中精锐力量,以气势、准确和力度取胜。
在这里,人的决心和意志尤为重要,至少应作好成败在此一举、“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思想准备。既要敢于冒险,又要善于冒险,而拖泥带水,犹豫不决,面面俱到,有时往往是失败的根源。
北魏高洋小时候内心很聪明,但外表显得很隐晦,大家不了解他,只有父亲高欢觉得他有独特之处,经常说:“这孩子在见识和谋虑上都超过我。”
有一次,高欢想观察一下他的儿子们的智慧和见识,让他们每人各自处理一团乱丝,其它孩子都手忙脚乱地理,只有高洋不慌不忙地拿起刀,一下子就把乱丝斩断了。
高欢惊讶地问他,他回答说:“对乱的东西就必须斩断。”
高峻据守高平,久久不能攻下,汉光武帝派遣寇恂(xǘn)手捧盖上皇帝玉玺的诏书前往去招降他。寇恂到了高峻的府第,高峻派军师皇甫文出来谒见。
皇甫文进来后,说话强硬,态度傲慢,寇恂二话不说,马上下令把他推出去杀了,众位将领都来劝谏,说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云云。
寇恂不听,坚持把皇甫文斩了,把他的副手放回到高峻那里去,让他转告高峻说:“你的军师无礼傲慢,我已经把他杀了。你想投降就投降,不投降就顽抗下去试试看。”
高峻害怕了,当天开了城门投降了。
众位将领都去向寇恂祝贺,顺便问:“请问:您杀了他的使者就能使那所城池投降,这是为什么呢?”
寇恂说:“皇甫文是高峻的心腹,是给他出主意的人。皇甫文来见我时言语之间流露出不肯屈服之意,必定是没有投降的意思。我要是保全了他的性命,他就会继续给高峻出谋划策,让高峻别投降;杀了他皇甫文,那么高峻就丧了胆,因此才会投降。
在当时的情形下,如果稍有犹豫不决,就可能给对手留下喘息的机会,而延误战机。唯有快刀斩乱麻,攻击对手的软肋,才能让对手从心理上溃不成军而投降。
夏侯懋镇守濮阳,吕布派将领假装来降,乘机却直截了当地劫持了夏侯懋作人质,来索取财宝,众位将领都束手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