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生智谋串串烧-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这句话,实际上暗合了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总结出的8020定律:总结果的80%是由20%的原因形成的。;    
    习惯上,我们往往认为所有事务一样重要;所有目标和每一分好处都一样好,都必须付出相同的努力;所有机会都有近似价值。;但是19世纪,帕累托发现:社会约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20%的社会财富。;这种统计的不平衡性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这就是8020定律,即80%的结果(产出、;酬劳),往往源于20%的原因(投入、;努力)。;    
    8020定律恰恰指出了在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报酬之间存在的这样一种典型的不平衡现象:    
    80%的成绩归功于20%的努力;    
    80%的电话是来自20%的朋友;    
    80%的总产量来自20%的产品;    
    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中;    
    80%的利润来自20%的客户    
    80%的销售来自20%的销售人员    
    80%的时间用在了20%的日常事情上。    
    80%的事情在20%的高效率的时间内被完成    
    80%的效率提升可以来自20%的环节改进    
    


治事智谋第10章 抓大放小的智谋(13)

    8020定律告诉我们,不要平均地分析、;处理和看待问题,抓大放小就是抓住关键的少数;要找出那些能给我们带来80%的成就,却仅占我们时间20%的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在战争中占领了战略枢纽,就在全局中占有了优势。天同此理,在政治和生活中如果抓住了问题的要害,也就把握了事件发展的方向,这就是责其大指而不苛求小处的道理。    
    汉朝曹参是刘邦的同乡。在秦朝时候,他同汉高祖和萧何都是秦朝的小吏。后来跟着汉高祖起兵,立了功,当了当时齐国的丞相。    
    他到任的时候,听说当地有个盖公对于黄老之学研究很深。于是派人把他请来,向他请教,知道了统治之道在于清静而民自定。曹参用这种方法治理齐国九年,齐国大治。    
    当时中央政府的丞相萧何死了,曹参被召到中央政府,准备继任丞相。临走的时候,他告诉自己的继任人说:“治理齐国要特别注意安定市场和监狱,不要轻易整治。”继任者奇怪地问说:“难道管治地方没有比这更重要的吗?”    
    曹参说:“当然不是。但是监狱和市场,是三教九流混杂并容的地方。如果轻易整治,那些坏人到哪里去容身呢?治国不在苛察,而在宽容并包。倘若对民众吹毛求疵,务必找出奸邪之人,则人将恐惧混乱于下,更不用说治理国家了。”    
    曹参的故事启示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善于从纷繁复杂的工作中理出头绪,把资源用在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上。;    
    汲黯是濮阳人,汉武帝时候推行黄老哲学的一个人物。    
    据司马迁记载:“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当汲黯任东海太守的时候,用这种办法治理东海。只用了一年多时间,东海就大治了。    
    汲黯的这种黄老哲学符合一个原则,就是“上无为而下有为”。汲黯管理督促他的属下,叫他们把事情办好,这就是“下有为”,在叫他们办事的时候,要给他们一定的自由。    
    汲黯只“责大指,不苛小”,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他并不亲自办事,这就是“上无为”。汲黯的身体不好,经常害病。但他能够责成他的属吏替他办事,这是法家的办事方法。    
         
    


治事智谋第11章 掌握分寸的智谋(1)

    懂得做正确的事,要比懂得正确地做事重要得多。    
    有分寸方圆自在    
    处世之道,以中为度,不即不离,中和为福,偏激为灾。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只有掌握了处理事情的分寸,才能方圆自在,游刃有余。    
    把握分寸就是阴阳调和,刚柔相济,讲求平衡。平衡是宇宙间的一条普遍规律,我国古人很早就提倡平衡,就是把握不同的几个方面的平衡,失去平衡,过分偏重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矛盾就会激化,就会出毛病。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种观点陈旧过时了,总在讲寻求平衡的中庸之道,为什么就不可以偏激一点、极端一点?为什么不可以矫枉过正?当然可以。但极端到底,就会引起强烈的反作用。    
    每一种力量都像弹簧一样,压的力量越大,反弹就越高,反作用力就越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就是破坏了事物内在的平衡吗?    
    北宋时,掌握护卫京城重任的马军副都指挥使张旻,遵照圣旨训练士兵,但他对士兵太过严厉残酷,结果激起士兵哗变。哗变平息以后,皇上召集大臣们商议处理此事。    
    有人主张马上撤换张旻以平息众怒,也有人主张把所有参与哗变的士兵全部抓起来。但王旦对以上两种意见都不赞同,他说:“如果处罚张旻,那么将帅以后还怎么服众?但马上就捕捉谋划哗变的人,那么整个京城都会震惊。陛下几次都想任用张旻为枢密,现在如果提拔任用,使他解除了兵权,反叛他的人们自当安心了啊。”    
    皇上一边点头一边对左右赞叹说:“王旦善于处理大事,不愧是当宰相的奇才呀!”    
    任何问题都有其细微深奥的地方,如果不能把握分寸,企图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问题,一竿子插到底,往往会使别人产生逆反心理,进而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反而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明朝周之屏在南粤做官时,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下令全国清查土地,对耕地进行重新丈量。当时的官员认为瑶族、侗族人民居住的地区,他们的耕地朝廷一向不过问,无法进行丈量。    
    前来朝见天子的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级官员们,也在朝廷上提出同样的意见。宰相张居正厉声说:“你们只管丈量。”    
    周之屏领会了他的意图,行了礼便出去了。其它人还在窃窃私语,不肯离开。    
    张居正只好笑着对他们说:“刚才离开的人是理解了我的意图的人。”    
    大家出来后问周之屏,张居正的话究意是什么意思。周之屏说:“宰相正想通过丈量土地,统一法度,来治国齐天下,他考虑的是全国这个全局,难道肯明确地提出什么‘某某田不能丈量’这类的意见吗?我们下属官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嘛!”    
    大家这才真正领会了张居正的意思。    
    操守情面的分寸    
    曹操在官渡召请华歆出山,华歆的亲戚朋友来相送的有一千多人,赠送的礼品有数千种。华歆来者不拒,一概收下。但他悄悄地在各人送的东西上面题上姓名标记。    
    到了临走那天,他告诉众人说:“我本来没有拒收你们礼物的意思,不想大家所送的东西太多了。而我只有一辆车,要走很远的路,如今天下兵连祸结,我恐怕带着大量的财物遭到不测。所以好意我心领了,礼物请各位收回。”    
    于是将大家的馈赠一一奉还。众人都十分佩服他的德行。    
    我国是“礼仪之邦”,互相之间送礼是常事,如果一开始就坚决不收,就会伤了大家的心,被人认为是不讲情面。如果收下以后,就会有人以此相求,甚至被认为是贪图小利之人。而华歆的做法可以说是既不拂他人好意,不伤情面,又避免嫌疑,保全自己的名节,其中的分寸是掌握得很好的。    
    宋朝韩雍驻守南方边境时,有个当地的头领准备了酒宴进献给他。酒菜用一个大盒子装上,还把一个美女藏在另一个盒子里,直接进献到韩公所住的寝帐中。    
    


治事智谋第11章 掌握分寸的智谋(2)

    韩雍知道这里必有隐藏的东西,就把那位头领请到军帐里,打开盒子,让藏在盒子里的美女献酒之后,仍让她钻进盒子里,然而把盒子交还给头领,让她跟头领一起出去了。    
    这是那头领想借此来试探韩公的,韩公不驳对方请他饮酒的好意,又能若无其事地处理他派来的美女,分寸把握得很到位。    
    这不是一味死守规矩的道学家所能做到的。    
    北宋仁宗时,龙图阁直学士明镐任并州(治所即今山西太原)知州。当时,边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