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生智谋串串烧-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王于是同意张倚出使赵国,临行前,芒卯又对张倚如此这艇地交待了一番。    
    张倚到赵国后对赵王说:“现在大王既然要联合秦国来攻打我们魏国,邺城这个地方我们是保不住的了。为了避免军事争端,魏王情愿把邺城献给大王,不知大王可肯接受?”    
    赵王心中暗喜,嘴上却问:“魏王的美意敝国领受了,但不知贵国对我们有什么要求?”    
    张倚回答说:“其实也说不上什么要求。魏与赵世代友好,原来出于一国,而魏与秦却有着世仇。秦国是虎狼之国,秦兵凶狠残暴。魏王的意思,不外乎希望与大王永结邦交,如果大王看得起敝国,就请与秦国断绝关系。我们的邺城正等待着大王前去接收啊!请大王三思。”    
    赵王为了稳妥起见,又征求了相国的意见,相国说:“与秦国联合攻魏,兴师动众,最终也不过是得到邺城,现在不动一兵一卒就可以得到,何乐而不为呢?请大王接受赵王于是答应了魏国的条件,立即宣布与秦国绝交,下令关闭关卡,不准秦国人通过。秦赵两国撕破了脸,秦国放弃了进攻魏国的计划,反而把矛头转向了赵国。    
    赵王派使节兴冲冲地到魏国去接收邺城,芒卯却领兵拒使节于边境之外。    
    使节说明来意,芒卯说:“我国之所以派张倚出使贵国,目的就是为了保全邺城,怎么去把它拱手相让给你们呢?如果张倚真有这种说法,那是他弄错了,我可不知道。”    
    赵国使节垂头丧气地回去报告赵王。赵王一听大惊,才知道上了魏国的当了,正要讨伐魏国背信,又听说秦国正在拉拢魏国一起来进攻赵国,更加惶恐不安,连忙召开紧急会议,反过来自动割让五个城邑给魏国,以求联合魏国共同抵抗秦国。    
    赵国之所以在这次外交斗争中偷鸡不着蚀把米,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赵王过于贪婪,而忘记了轻诺者必寡信的道理。    
    从许诺者的角度来说,有人认为,信用是一种美德,因此对人动辄许诺,或者只因为当时的气氛,或是一时冲动,使答应了非自己能力所及的事,结果给自己带来一层无法解脱的负担,这种行为相当没有意义,其结果必然是让周围的人对他失去信任,自己也很被动。    
    三国时的华歆和王朗与同乡,有一次乘一条船避难。    
    


处世智谋第4章 立信背信的智谋(5)

    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这条船正好还宽大,为什么不可以让他上船呢?”    
    后来敌兵越追越近,王郎慌了手脚,就想把那个人扔下船。    
    华歆止住他说:“当初我拿不定主意,就是为了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受了别人的请求,怎么可以在危急关头,把他抛弃呢?”于是仍然象起初一样将那人带在船上一同逃走。    
    旁边的人因此判断华歆的人品比王朗更高,追随他的人也就多起来。    
    所谓轻诺者必寡信,对于别人的请求和托付,不肯乱许诺,更不空许诺,因为一个讲信修义的人,为了保持自己的形象,是不会答应自己办不到事情的,答应别人一件事,就一定要做到。    
    这既是一种责任,又是一种负担,因此如果我们从来不知拒绝别人,总有一天会把自己陷入到骑虎难下的境地。    
    城下之盟不必守    
    人之所以要讲信用,乃是为了在交易中驱使对方按自己的意愿行动。所以,信用只能用来对待自己人及盟友。若对敌人也讲信用,那他就是个呆鸟。    
    孔子住在陈国,外出时路经蒲国,恰好碰到公叔氏在蒲起事,与卫国为敌。    
    他听说孔子准备经过蒲国到卫国去,于是派人中途拦住孔子,对他说:“你答应不去卫国,我们才能放你走。”    
    孔子想了想,与拦路的军队订下不去卫国的盟约,于是被放出城。孔子一出城门,马上下令马夫驱车往卫国的方向疾驰。孔子的弟子子贡问:“刚刚订立的盟约能违背吗?”    
    孔子答:“被迫订的盟约,是城下之盟,连神也不会信守的。”    
    最守信用的人,也是不受城下之盟的约束,这就是大信不信的道理。    
    战国时,楚襄王做太子时,在齐国当人质。楚怀王驾崩,太子向齐王告辞准备回楚国,齐王不答应,说:“给我楚国东边的土地五百里,你就可以回去;不给,你就别想走。”    
    太子说:“我有太傅,请让我去问问他。”太傅慎子说:“把东边的土地给齐,是为了你回国继位,如果为了爱地不送死去的父亲,不义,臣认为可以答应献地。”    
    太子去见齐王说:“按着您的要求,我敬献五百里地。”于是齐王同意楚太子归去。太子归楚后,即位为王。齐国派兵车五十辆来楚索取土地。    
    楚王问慎子说:“齐使者来取东地,怎么办呢?”慎子说:“君王您明日上朝时,让大家都献计。”    
    第二天,上柱国子良入见楚王,楚王说:“我能够返回故国,执掌国家大权,是因为许给了齐国五百里土地。如今齐来取土地,怎么办呢?”    
    子良说:“您不能不给呀,您是金口玉言,已经答应把边地献给万乘之强的齐国,如果不给就是不讲信用,以后也难以缔约结盟于诸侯。我看,先给他地而后再向他进攻,给地是信,进攻用武也有理由,所以,还是先把地给他。”    
    子良退出,昭常入见楚王,王问:“齐使来取东边的五百里地,怎么办呢?”    
    昭常答:“不能给!万乘之国是因为土地广大才能称为万乘,现在我国去掉东边疆土五百里,是等于割掉我国的一半了。这样就只不过有万乘的称号,而连千乘之用都没有了,不行,臣认为不能给地。我请求镇守东边的土地。”    
    


处世智谋第4章 立信背信的智谋(6)

    昭常退出。景鲤入见齐王,王问:“齐使者来取东地五百里,你看怎么办呢?”    
    景鲤说:“不能给他们。不过,楚也难以独自守住它。大王身为至尊,金口玉言,答应将地给万乘之强齐,如果不给,天下人会说不义。可是楚又无力独守,臣请求西去求救于秦。”    
    景鲤出,慎子入。楚王把三位大夫的主张都讲给慎子,说:“子良对我说,不能不献东地,可以先献,后以武力夺回。昭说,不能献地于齐,他请求镇守东地。景鲤说,不能给齐地,但楚无力自守,应求救于秦。你看我用谁的办法呢?”    
    慎子答:“大王都可以采用。”    
    楚王不高兴地说:“你真是奇怪,都可以采用是什么意思?”    
    慎子说:“我并不开玩笑,而是从他们的说法受到启发。你等我说完,就会知道此三计并行是可以的。大王您可以让上柱国子良带车五十乘向齐献地五百里。第二天,派昭常去东地守,第三日,再派景鲤带五十乘战车去向秦求救。”    
    楚王按着他的三计并行之策,派子良到了齐国去献地,暗中吩咐昭常坚守东地。    
    齐王高高兴兴地派人去接受东地,昭常站在城墙上对来者说:“我奉命守东地,同东地共死生,我这五尺男儿,年龄六十,以及三十多万的楚国士卒,虽然武器装备不好,但愿为守东地而献身。”    
    使者回报齐王,齐王对子良说:“大夫您亲自来献地,可是昭常又镇守在那儿不走,这是怎么回事?”    
    子良按照楚王教给他的话回答说:“臣亲身受楚君的命令,昭常是假传王命的,请大王进攻东地讨伐昭常吧!”    
    于是齐王大举兴兵去讨伐昭常,可是还没有到楚国的疆界,秦国的五十万兵就到了齐的边界。秦帅右壤说:“齐阻止楚太子归国,这是不仁;又要攻夺楚国的土地五百里,这是不义。如果退兵那就罢了,不然,我们也就不客气了。”    
    齐王听了大为惊恐,就放子良归楚,又向秦派出使者求和,以解除齐的危难。    
    这件事情看上去好象是楚国言而无信,但是与其未动一兵一卒,东地仍归属楚国的战果相比,还是值得的。而且因为齐王无理贪求在先,强迫楚国立下城下之盟,因此楚国并没有背上“背信弃义”之名。    
    是信用也是道具    
    人以诚立,为人必须诚实守信,但这是指对信得过的朋友。但是在敌我对立的特殊情境中,对待信用却要灵活。在特定情况下,信用是做给人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