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存在,又似乎从来未曾存在,这就是自在——你存在就像你从未存在,就像你从不存在,从不打扰任何人。没有人会注意到你,因为没有必要。你将享受,你将体会到欢乐的最高峰。
轻松是对的,有了正确的开端,你就轻松了。
这就是判断标准:做任何事情,如果你觉得容易做,这就对了。如果你干得不顺畅,那是什么事不对劲了。如果你紧张,这就意味着你的生活不顺畅。如果你不能入睡,不能放松,这就说明你活得不痛快——你在追逐困难的事情,不可能的事情。
改变你的生活作风,你走的是岔道。有了正确的开端,你总能自在,有了正确的开端,你总会放松——这就是判断标准。所以每当你干什么的时候,你得看看发生了什么:如果你变得平和,如果你变得闲适、自在、放松,这就对了。这就是判断标准,再也没有什么另外的标准。还要记住的是,对你来说是正确的,可能对其他人是不正确的。因为对你来说是容易的事,对其他人也许并不容易,也许别的事对他来说才是容易的。所以,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每一个个体都必须找到对他自己合适的事情。什么对你是容易的?不要听从这个世界,因为有些人喜欢将自己的法则强加于你。这些人是敌人,是罪犯。
一直轻松下去,你就对了。
你得以你一直觉得轻松的方式去生活,就像一个孩子,开心地睡,开心地吃,开心地跳舞,涌动着活力——只要自在。记住,没有人会注意到你。人们可能认为你疯了。因为如果你严肃,他们会认为你是有价值的,可是如果你不停地欢笑,让你的生活充满快乐,他们会认为你是个傻瓜。让他们去想好了。你就当个傻子,但是你自在。不要做一个聪明人而不自在。没有一种智慧能够在不舒畅的生活中开花。那种智慧是虚假的,是借来的。轻松些,轻松并不难,一旦你明白了,你就找到了你的道路。
一直轻松下去,你就对了。
庄子是美丽的,庄子是无可比拟的,庄子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他说:一直轻松下去,你就对了。他没有说:不要暴戾,你就对了;真派,你就对了;不要生气,不然你就错了;不要性欲……不!没有!他说:轻松些,一直轻松下去,你就对了——然后你选择你的道路。他给予你最根本的东西,而不是具体的指点,但是,它恰恰是宇宙的真理。
轻松的正确方式是忘掉正确的方式。
因为你如果过分执著于正确的方式你就会变得不自在。所以对于庄子你也自在些,不然的话你会变得不自在。你是如此起劲地变得不自在,以至你甚至会把庄子也变成一种疯狂。
“轻松的正确方式是忘掉正确的方式。”忘了它,轻松些,这就是一切。忘记生存是轻松的——连这个也要忘记!不然你将过分执著于轻松,以至轻松也将成为你心中的块垒。
如果你去对庄子说:现在我轻松了。他会说:放下它,你仍然念着它,当你轻松时,你就轻松了,没有定义,没有概念。当你轻松时,为什么说呢?为什么还念着它呢?因为如果你念着它,它早晚会成为一个创伤。一个自在的人只是轻松,而且忘我。他并未察觉他是轻松的,他也不知道他是正确的,他并不觉得自己在任何方面有什么了不起。他只是轻松地活着。
当你靠近一个轻松地自在地活着、简简单单、浑然不觉的人,你将会闻到他的气息。紧张有它特有的气息,轻松也有它自己的气息,但你可能对此不会有什么印象。
你是非常紧张,所以你从来只是注意紧张的人——不停地行动的人,坐着笔直,像一尊雕像似的人。于是你有了印象,事情看上去十分困难。你对孩子有印象吗?你注意看他们玩了吗?没有人会留意的!你对庄子也不会留意,当然你也不会注意一个真正自在的人,因为他没有给你施加任何印象。
但是如果你明白,你就会在轻松的人周围感到一种与众不同的频率。你如何感受它?通过什么途径呢?这个途径就是在一个轻松的人身边,你会感到自己也轻松起来,更加自在了。
一个轻松的人将使你轻松,一个紧张的人将使你紧张。和一个自然地活着的人在一起,你会感到随意,他不会以任何方式强加于你,他不会试图在任何方面改变你。他将接受你,他将接受。通过他的接受你能够学会接受,一旦你接受你自己,自然就接管了。自然一接管,海洋就不远了,河流在不停地向它流去。
心灵有一座不可摧毁的,没有什么危险能够干扰的塔,只要这座塔被一个无形的保护者所守卫。保护者对自己的行为不知不觉,当那些行为变得刻意、内省及有意图时,它们就发生了偏差。
无意识的,绝对真诚的道被有意识的自我表现所干扰,所有的这些表现都是谎言。
当一个人以这种心猿意马的方式表现自我的时候,外部世界的风暴趁虚而入,禁锢了他。他不再被道的真诚所守护。
每一个新的行动都是一次新的失败。
如果他的行为是在众目睽睽、光天化日之下,他将被人惩罚。如果他是在私下悄悄地干,这些行为将受到心灵的惩罚。
让每一个明悟真诚含义的人都防止这种表演!
他将与人、与心都和平相处,他将在你看不见的时候,独处的时候,在他的心灵之塔中正确地行动。
第二章 心灵之塔
只有人在受难。苦难的所在不是别处,正是人的内心。
整个自然就是一种欢乐;整个自然总是在庆贺,没有恐惧,没有忧虑。存在继续存在着,可人是个问题。为什么这样?每个人都是个问题。如果只是少数人有问题,我们可以称之为病态,不正常,但事实恰恰相反——只有少数人没有问题。像佛陀、耶稣或庄子那样的人凤毛麟角,他们是自在的,他们的生活是一种喜乐,而不是受苦受难。如果没有他们,那么每一个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人在什么地方出了毛病——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而是整个人类社会出了毛病。这种情形从根部就开始了。当一个孩子诞生的时候,社会开始将孩子纳入那个不自然的模式——那种所有人都深受其害的不自然的模式。心理学家曾竭力想探索孩子的变化从何而起的秘密,他们最终发现了4岁这个年龄段。孩子就在这个年龄上下成为社会的一部分,就在这个年龄上下他不再自然。在4岁之前他仍是那个树木、花朵、鸟儿和动物的大千世界的一部分,在4岁之前他仍是无拘无束的。在此之后他就被驯化了。社会接手了。然后他就得依照规则、道德、正确和错误来生活。然后他就不再完整。于是一切都被区分了。从此,在他行动之前他得有意识地决定该怎么行动,做什么,不做什么。“应该”进入了,“应该”是一种病。区别进入了,现在,孩子不再具有神性,他从那种恩典中跌落了。
这就是《圣经》故事中亚当堕落的含义。在吃智慧树上的果实之前他是自然的,他生活在伊甸园中。伊甸园在这里。那些树仍在那里生长;动物也仍是那里的一部分;太阳、月亮和星辰仍在那里运行。现在,伊甸园就在这里——但是你已经在外面。亚当为什么会被逐出伊甸园呢?因为他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实。在4岁这个年龄上每一个亚当和夏娃都会被逐出伊甸园。这不只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当每个孩子降生的时候,这种情况就一再重演——又一个亚当降生了,又一个夏娃降生了。在4岁之前没有智慧。在4岁这个年龄上孩子开始懂得什么是什么了。然后他就走上岔道,他不再自然,自发性消失了。现在他将按照规则生活。
一旦你开始按照规则生活你将会受罪。因为你不能再自发地爱,你不能享受,你不能跳舞,你不能歌唱。一旦你开始按照规则生活,你不得不纳入一个固定的模式——但生活从来就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它是一种流动,它是一种液状的易变的流动。没有人知道它会向何处去。一旦你开始按规则生活,你就会知道你的去向。但深层中,那种流动停止了。从此你只是按部就班,从此你就在走向死亡——因为你被禁锢了。那种禁锢是非常微妙的——除非你绝对地警醒,你是看不到它的,它就像一副无形的盔甲裹挟着你。
这个时代最富革命性的思想家之一威廉·赖茜①发现了这副盔甲,但是他被社会认定为疯子并投入了监狱。他在监狱中忧患交加地死去。他的忧患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