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笑话不是这里的重点,重点是不要让成功把你膨胀得像个热气球。要学会把随权力而来的傲慢自大踢到一边。理由之一:傲慢会成为你的肉中刺,让他人对你的尊敬减少;理由之二:狗急了会跳墙,“他们”会报复。
人的记性很好,而且非常好。如果你怠慢了他们或是对他们开了点不成熟的玩笑,他们都会记得。他们会炮轰你的政策,会在你失意时落井下石。因为他们不是小人,只是随处可见的普通人,不喜欢被贬抑。
胜利时宽宏大量,失败时更要如此;要记住来日方长。有人受伤了,要对他特别好。单纯的仁心具有无比的力量。要四处散发你的人性光辉,(千万别忘了,任何胜利多半是运气)倒霉的时候也一样。
世上没有正确答案;别逼人太甚。麦肯锡的顾问团和许多MBA人士的问题在于认为上天给了他们这些答案。他们知道上天一定有答案,所以过度强力地推销。因此,26岁的他们残酷无情地对待一个49岁在战场上打滚了几十年的老兵。虽然MBA们的身价忽高忽低,但即使麦肯锡等大咨询公司愿意接纳你入行,也不表示你一定知道正确答案。话尽于此。
记住:我们每个人都是自我世界的中心。人人都是自己那出戏里的主角,每个人都珍惜自己的想法(和理想)。有人虽然最后接受了你的意见,但还是将之转变成“他自己的”(虽然看来还是很像你的)意见。如果你不断提醒自己,对方是他自己世界的焦点,这对你会有利得多。让他自己的那颗星星发光,他会为此而爱你。
得罪人太容易了。由5个人组成迎新会欢迎你。你相信感谢卡的魔力,于是事后寄出4张感谢卡。这很糟糕。大大的糟糕。
要不得罪人,唯有小心,非常小心。做笔记,检查,再检查,再做第三次检查,确定这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的名单完全正确。然后检查他们的名字拼对了没有,检查一次、两次、三次。检查他们的头衔,一次、两次、三次(也许四次)。
别忘记商场就是人性游戏,而无意间得罪人实在非常非常容易。再提醒一次:关键在于努力苦干(而且对这类“小”事慎重以待)。
要有一位喜欢浇你冷水的朋友。身居高位时是听不到真话的。保持眼光正确是非常困难的事,而困难程度又与你宝座的高度成正比。
最佳的防备,是一个绝不拍马屁的好朋友。他可能是你的配偶,也可能是一年谈不到三次话的大学室友。可是无论你身居何处,身处何境,千万不能脱离现实。你需要一个可以嘲笑你的人。这还不够,你需要一个以嘲笑你为乐,也因而使你自嘲的人。古罗马议员在对群众演说时,都会有个随从站在后面,那些人的工作是靠过来不停重复:“记住,你并非永垂不朽。”你也一样,最好常有人提醒你,而且最好用当头棒喝的方式。
很简单,无论你多么努力避免听到假话,无论你多么“开明”,最后都会被“应声虫”围绕。当人们不断对你复诵你的看法英明时,你很难不信以为真。要拒绝诱惑。
趁时机未完全成熟先一步行动,而且要迅速。时机决定一切。当然,时机未成熟前贸然行动的事常有,比如关系网络尚未建妥的时候。可是另一方面,等得太久可能更错。“他们”永远不会准备好去面对革命性的行动,所以,在时机未完全成熟前,稍早一步迅速下手去做“必要之恶”(比如裁员)是必要的。
力转乾坤的总裁当中,做得最好的那些人就是如此,例如已故的联邦太平洋铁路公司的迈克尔·沃尔什。他用心聆听公司老人的意见,深谙情势,和下属做朋友。他沟通再沟通,不断地沟通。可是,就在别人还未料及之前,他采取了大行动。他遵行的是一句古语:“两步跳过一个洞,非智也。”于是他一步就跳过去。
恶战之后往往血迹斑斑,可是至少快刀斩乱麻。沃尔什家族先通知你他们会怎么做,然后就做了。一次完成,又快又准。接着,就是破坏后的建设了。
知道何时当止,与知道何时当行一样重要。最好的军事(以及企业)领袖都同意,好的攻击胜过好的防御。主动出击,先驰得点,尤其在当今人潮汹涌的市场中,是很关键的。可是,不管你是拿破仑、汉尼拔,还是热狗店老板,总会有被对方击中要害的时候。这时要赶紧撤退,这样你可以少牺牲一些人马,以后伺机反攻。知道何时认输,是最后成功的重要因素。
锲而不舍。我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新奇士公司的成功故事。这家美国企业产品大量外销到日本,甚至和日本那些通常很难缠的农夫建立极佳的关系。有人问该公司总裁秘诀何在,他说,事实上很简单,我30年来定期到日本去考察市场。
我喜欢这个故事。我爱这个故事。你想在“棘手”的日本市场成功吗?不必臭汗淋漓,只要锲而不舍。几十年后,肯定就可以有所斩获。
简言之,胜利往往归于韧性最强的人。不论大事小事,几乎所有的事都是不断挫折之后才得以完成的。有些人中途转向(有时是有道理的;请看上节),还有些人吃了闷棍,倒下去,爬起来,又被打倒,可是始终坚持在那儿。
退一步海阔天空。人往往自陷于今天的交易,今天的胜利,今天的失败,今天的一切当中,无法自拔。对今天有相当程度的投入当然是必要的,任何值得一走的道路多半都坎坷难行。所以,一方面要认真,要怀抱热情,要有使命感,可是另一方面,你该知道今天的胜利(或挫折)只是漫长旅程中的一小步。试着把眼光放远。失败时坦然接受,胜利时更要宽厚,因为人生还有好多回合,好多场比赛没赛完。大人物通常了解这一点(别忘了,他们毕竟爬上了巅峰),所以,他们对于后起之秀如何处理挫折极为重视。一位总裁告诉我:“经常愁眉不展的人,在快车道上待不久。”请记住这些话。
小心中间地带的妥协。就长远来看,失败与延迟可能比和稀泥式的结果更可贵。许多事到了最后都是“半调子”,目的只在延缓分歧,因此不再继续下去。但是话说回来,我不妨再提醒一次:要往远处看。这只是一个回合。和稀泥的妥协可能是个错误,或许你被打得鼻青脸肿,变成烈士更好些。不妨接受令人等得发疯的拖延战,因为它容你退到角落休养生息(同时为伙伴们打气),以准备明天,或是许多个明天之后再出发为胜利而战。
把没人肯做的小工作拿到没人管的地方完成。一直随侍在权力中心身旁,比如说当个领袖的特别助理,确实挺诱惑人的,而且往往报偿丰厚。不过另一方面,你还是必须很快建立起有实质的职业记录。从事的工作光耀炫人会使你成为注目的焦点,可是也会让你更难去做自己的事,赢取自己的战绩。灯光照着你时,你不太会去冒险,更何况你的一举一动都在老板虎视眈眈之下。
对策是:让你的同事刮目相看。接下没人想接的,得深入荒山僻野的小任务,然后把它做好,做得非常好。革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标志。
有个电脑软件设计师来上我的课。他的公司对客户服务不甚关注,而那正是他所热衷的。当下他正好是水银灯下的明日之星。我们谈过之后,我鼓励他跟着直觉走。他回去后,自愿降级接手客户服务的业务。结果他如鱼得水,不但将公司的弱点转变为主要优点,还使自己摇身成为不可忽视的中坚人士。
目标多半愚不可及;要把握今天。有远见,这是个好点子,因为远见能激励你和周围的人。可是,要让你的“远见”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事实上,要学会创造一个能够迥然不同的远见,比如当你的电脑屏幕上出现令人振奋的灵光时。机会主义不是个脏字,至少不比权力脏。当机会之窗洞开,别因为它不合你的远期计划就把窗帘拉上。如果你这样做,真会把远见变成眼罩。
老实说,我这么讲还是在裹糖衣。我早就觉得目标是蠢事。人生动荡多变,只追求一颗目前发光的星星(却无视银河中的其他),这种理念毫无道理。其实应该将每一天都看做可以尽情挥洒的空白画布。当然,对我有效的不一定对你有效。不过,至少用我的角度想想看。
与朋友携手造桥,勿与敌人共同烧桥。我讨厌冲突,唯恐避之不及。可是这不只是我的个性,而是我认为冲突没什么道理。你才华洋溢,分析技巧高明,可是这些东西很少能化敌为友,而且不论结果输赢,备战与收拾善后都会浪费你一大堆时间。
把敌人抛在脑后,对他们的周围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