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我表露是一种相当矛盾的现象,
随着表露的深入,关系也更加亲密,但是也增加了风险,
记住一句话:
“我们因了解而更亲密,但是也可能因了解而分离。”
有哪些秘密是只有亲密的朋友才知道的?而又有哪些事情是大家知道的?
跟别人谈论自己心里的感觉与想法(自己的秘密)是相当危险的事,而自己为何会跟某些人说出这些话呢?
【练习】6-1:我的秘密。
【技巧】自我表露:
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相关讯息与个人的意见和感觉,可增进双方的了解促进关系的进展
步骤:
1。 从你希望对方知道的讯息开始,
2。 决定你愿意冒多少险,每个人对自我表露的态度都不一样,
3。 逐渐分享、进入较深入的层次,
4。 只有在长期的关系中,才作亲密的自我表露,
5。 当对方有所响应时,才可持续的作自我表露。
自我表露的原则:
1。 表露出那些你希望别人也向你表露的讯息:
自我表露是相当互动性的,
所以,表露的重点要放在双方所共同所想要表露的层面。
2。 只有在你能接受所冒的险时,才表露出较亲密的讯息:
在自我坦露前,想一想你是否能承当这些风险。
3。 渐进式地自我坦露:
接受别人的自我坦露以及将自己的秘密说给别人知晓,是一样具威胁性的,
要随着关系的进展而渐渐地坦露出深层的讯息。
不要因此吓坏了对方,或因此让自己不安。
4。 保留亲密与非常个人化的自我表露于稳定的关系:
在亲密的关系中表露出内心的害怕、爱与深层的秘密才是适当的。
5。 当有回报时才继续亲密的自我表露:
人们期待有对等的自我表露。
当对方明显地没有回报时,
表示对方不认为你们的关系适宜作这么多的自我表露。
这时,该开始省思你们的关系了,
想想是否自己进展太快,而对方还没有做好准备。
在哪些状况下你才愿意谈谈你内心的话呢?是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你是否说出内心的想法或感觉呢?
第二节 倾听
你会听人说话吗?
我们往往是个好的演说家,但不是好的听众。
在这一节,我们将要讨论如何当个好听众:
要了解对方,增进双方的关系,倾听对方所传达出的讯息是必要的。
你是个好听众吗?
有哪些因素会干扰你,让你无法专心听对方说话呢?
(一)、注意:
要听人说话的第一步是要能够集中注意力,
让自己能专心地接收他人所传达的讯息。
(1)。 减少阻碍倾听的因素:
保持一个能倾听的条件。
将外在的干扰减小(如将音响的音量减低),
了解自己的限制,
若听力不好,可请对方大声点;听不清楚,也可请对方重述或说慢点。
(2)。 生理及心理上的准备:
每个人注意听的方式有所不同,
了解自己听人说话的方式,了解你一般都会注意哪些讯息。
将自己准备好,当个好听众。
生理上的准备:你是否将视线放在对方的身上,你是否耳朵清干净了。
心理上的准备:你是否排除杂念准备听人说话呢了?
(3)。 听与说顺利的转换:
我们在与人交谈时,并不只是当听众或者是说话者,
而是听众与说话者两个角色之间的转换。
在互动时,确实注意自己目前的角色。
(4)。 先听完再说:
抢话说不是一个好现象,
先听完对方所说的,有了足够的讯息再加以响应之。
(5)。 注意要配合情境的目的:
人的专注力有限,如果每个时刻都。要专心一致的话那太累了。
在娱乐、了解、评估、助人等状况下的注意力都有所不同。
想想看,在下列的情况中:(1)边吃饭边看电视,(2)专心地看电视,(3)边聊天边看电视;在哪种状况下,你对电视内容的理解最好。
再进一步想想:
在哪些状况下,你容易注意他人所说的话;而在哪些状况下,你无法注意对方所说的话?
(二)、了解,积极的倾听:
了解指的是我们能对讯息作正确的解读,能赋予它正确的意义。
若无法了解对方所传达的意义,或者是误解对方的意思,
那这样的倾听是没有帮助的。
(1)。 确认讯息的组织:
我们在倾听他人说话时,应该用心地去确认对方所传达的讯息的内容的组织:
说话的目的、主要观点、能说明或支持主要观点的细节;
或者是能去组织讯息的人、事、时、地、物,
(在不同的状况下,讯息的组织有所不同,
确认组织后,更能建构对方的讯息内容。)
(2)。 注意非语言讯息:
我们都知道,非语言讯息在沟通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观察伴随语言而来的非语言讯息对于讯息的解释相当重要的。
我们可以从对方的语调、身体语言、表情等讯息来理解对方的意思。
回想一下在与好友聊天时,他使用了哪些非语言的讯息,这些是否有助于你对讯息的理解?
(3)。 询问:
有时,讯息是相当模糊不清的,
所以,我们可以借着询问来厘清讯息的意义。
询问时有几个要点要注意:
(A)。 问题目标要具体:
小白:“帮我买罐饮料。”
小凯:“你想要喝哪一种饮料?”(具体)
小伟:“是我前天喝的那种吗?”(模糊,除非小白知道小伟前天喝什么)
(B)。 不要使用一两个字的问题,以免太唐突:
凯凯:“我昨天跟莉莉吵架了”
伟伟:『什么?』(指的是听不清楚凯凯说的话?还是很讶异他们会吵架?)
小佳:“是什么问题让你们吵架呢?”
(C)。 使用正向的非语言行为:
询问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讯息,不要让对方觉得你在打断他或者是在质疑他。
所以,在询问时,抱持着谦卑的态度,带有诚意的口吻去问对方。
(D)。 把无知归于自己:
有时你的询问会让对方感到不快,
而在某些状况下,你的问话会让他人觉得是他说不清楚。
所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尽量将过失归于自己(是自己听不清楚)。
凯凯:“我觉得莉莉很可爱”
小鸣:“对不起,我刚刚没注意听你在说什么,能否再说一次。”
(三)、整理摘要:
因为在与人交谈时,往往不是一两句话而已,有时是长篇大论。
所以在了解讯息以后,要将讯息做整理并且做摘要,
让讯息更有组织,在脑中的储存时间更长。
(1)。 简述语意:
将你所了解到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可分成两大类:
内容的简述:针对讯息中的实质意义以及弦外之音加以描述。
感受的简述:根据对方的非语言讯息,描述其所传达出来的情绪反应。
例如:凯凯:“今天是莉莉的生日,我亲自作了一个蛋糕,想给他一个惊喜!”
内容摘要:你今天自己烤了一个蛋糕准备让莉莉过一个难忘的生日。
感受摘要:对于今天的宴会你感到很兴奋。
你也可以试一试:
例如:小伟:“我完了,等一下要上场打球,现在都没有球感。”
内容摘要:?
感受摘要:?
(2)。 摘要:
将所接收到的讯息加以简要地整理一番。
【练习】6-2:整理摘要。
(四)、评价:
对于我们所接受到的讯息,我们不只是听而已,还可能要加以评价一番,
以判断我们所了解到的讯息的可信度以及真实性。
(1)。 区分事实与推论:
事实是现象客观的描述,能直接观察而证明其正确性。
推论是根据观察的结果所做的推断与归纳。
例如:小鸣满脸通红。
事实→小鸣整个脸胀红着。
推论→小鸣现在很生气。
打印机最近因为卡纸而送修了五次。
事实→这两个礼拜以来,这台打印机因为卡纸的问题送修了五次。
推论→这种机型的打印机很容易卡纸,真烂。
(2)。 评估推论:
我们在谈话时,往往不只是描述客观的事实,常常已经加入了一些评价与推论,
所以评估推论的有效性也是相当重要的。
而我们在推论的时候,往往会在辅以支持证据来支持我们的推论。
所以在评估推论是否恰当时,这些证据正是我们的评估标准。
例如:“大雕的球技很好,
在上次大专杯比赛的时候,他一举拿下了男单冠军与混双冠军。”
→大雕的球技很好是推论,而后面的陈述是加以说明的证据。
在评估推论时,有三点要注意:
1。 是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