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了几天,易森过来告诉我,他已经和台湾优轩谈妥了,技术股份与投资股份比例为8:5,即台湾优轩出资5万美元,今后利润分成按8:5计算。然后很兴奋地问我,“怎么样,很不错吧?”
老实说,我很吃惊,这条件对易森而言,好得不能再好了,干股占大头,以后我再也没有听说过了。后来王赢利恨恨地对我一个朋友说,当时没经验,被易森那一套给骗了!确实,易森虽然不是很能说的人,但他那一套技术,市场,人文,企业理念的乱七八糟的东西捏到一起,还真挺能蒙人,至少阿唐就死心塌地的追随了他两年!
不过,我的那份在哪里?
好象看出我的疑惑,易森说,明天郑升会来和我谈一下我在新公司的地位和报酬。另外,易森将出任总经理,王赢利和郑升任副总经理,让我以后有什么事先找郑升商量。
我对突然在我和易森之间横出一个郑升,多少有些意外,不过想到公司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每个人在历史大潮中的地位也要不断变化,也就释然了。多好的阿唐同志啊!
次日,郑升到公司和我谈话,说易总对我很欣赏,说我是天翔里易总的第一员大将。我将继续在新公司出任销售部经理,工资是800多元,另外我将在公司的股份中拥有5%的份额。我虽然对易总的称谓感到很不习惯,还是从正规化管理角度加以理解。所有的干股是61。5%,我占到5%也不错。
接着,郑升又和我探讨销售部的人员组成,他说,易总说除我之外,销售部再要2人,学历是本科以上,问我谁合适?我想了一下说,王青霞和玉敏。
郑升和我同岁,是易森大姐的孩子,郑升在14岁时随母亲到了香港发展,已经非常港化了。那时我对他的做派非常不习惯,觉得他过於虚伪多礼。后来我也结识了其他香港人,都没有他这么严重。或许是从大陆奔赴香港发展,为适应环境,矫枉过正了。
其实,我们可能由於太久生活在单一文化氛围里,缺乏宽容精神,求同性太强。如果今天阿唐回中国,举止做派恐怕也会给人认为是假洋鬼子,虚伪不堪。
不过即使今天的阿唐,对郑升的一些做法还是不能认同。譬如他说,上下级要有神秘感,不能打成一片。这或许对下里巴人是适用的,对我们这种以高学历者为主要员工的电脑公司来说,就是做作了。
易森是个很聪明的人。聪明的人往往有一个通病就是跟风快,总想尝试一下新的思路和做法。那段时间,郑升对他影响不小,好在郑升很快就失宠了,流毒才不至於扩散。
接下来,郑升一个一个地和所有的入选人员谈话,地点在玉渊潭公园的某个亭子里,联络暗号是什么什么。哈哈,不是说笑,是真的。我也不知道易森和郑升是谁想出来的招数,恐怕易森的可能性大。
入选的人有,销售部:阿唐,王青霞和玉敏;软件部:易森,小虎,馨儿的朋友小芸和与小虎同期招来的管理字库生产的胡湘;硬件部:黄菲。一共8人,几乎囊括了全部天翔的精英。
一天,易森问我有没有同学介绍来做管理部经理,现在缺少这么一个人。我马上就想到了同学小邹。
易森和小邹谈完后,基本满意。不过,他又找到我说,小邹是不错,不过似乎更适合搞销售,问我是否愿意和小邹对调?
我沉吟了一下说,公司早期的销售工作很重要,他一个新人进入角色很困难,我还是做销售部吧。
易森没有坚持己见,小邹正式但任管理部经理。
俗话说,旁观者清,小邹确实不适合做管理工作。易森这个局外人第一次见面就看出了问题,我这个和小邹认识了快10年的人还朦然不知。
小邹的工资是600多元,他有些不满,认为外企里这点工资太低。
工资定的确实不高,我在天翔的工资加奖金也差不多是七,八百块。但那时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觉得这就是自己的企业,我有5%的股份哪,也就不去计较这些了。
易森交给小邹的第一个工作是撰写一份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报告,这是我们企业管理专业的长项。他很快就写完了,我做了结构调整,去掉了国营色彩浓厚的部分,再加以文字润色,经易森审定,排版打印,交给了台商投资方。
接着,小邹开始着手准备公司注册等工作,他实际上是第一个在新公司拿工资的人,计薪日自90年12月起。易森是第2个,自91年1月起;其他人是自91年2月起。
最后是全体入选人员在“崇德厚”饭庄与台湾投资方见面。
那天,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紧张,兴奋和期待的神色,我估计我也好不到哪儿去。毕究那时能在外企工作还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情。
第三十一章 别了天翔
第三十一章别了天翔
王赢利在第二次和我们见面时,抱怨说我们的使用手册看不大懂,然后给了我们一份台湾同类系统的使用手册做参考。
易森的文笔很不错,应该在阿唐之上,他在进入IT业前,曾经梦想过做个小说家。前几天我为了查阅相关人员近况,居然在网上检索到了他的好几篇文章,还是原来的风格,亦庄亦谐,文采飞扬,能把一件很枯燥的技术问题说故事般地讲出来。这种风格用来写杂文或什么的,当然是上上之选,用来写用户手册就云里雾里了,往往给人感觉通篇不知所云。
从一开始进天翔,我就想重新撰写一个新的手册,但由於过多事务性工作的纠缠,一直未能付诸实践。借此机会,从90年12月中起,我正式开始写新用户手册。
台湾的手册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其主旨很简单,一句话,页页有图。你费了半天口舌让用户如何如何操作,倒不如一张图来的清楚明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文笔不如一张图。
我先求易森在系统上加了一个功能,类似于Windows上的ALT+PrintScreen存储当前屏幕,这样,我可以随时把我想要的屏幕信息抓下来。
手册一开始是大致介绍一下整个系统,而且告诉用户,看不下去可以跳过去。
接着是编排一个很简单的纯文字文稿,从录入,编辑,存取到打印的全过程,每一个步骤都有一张图像。实际上大多数的用户也就只用到这些功能。很类似现在家用电器手册的QuickStart,如果十几年前没有这个东东,那它们都是抄袭阿唐的概念!呵呵。
然后是高级操作,分文字,表格,图像,杂志,数学符号几个章节。最后是编排一张报纸。
每一个章节,都附有一个编排好的文件,用户可以和自己的作品比对。每一个章节,都列出了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全篇的最后是附录,关键词索引。
洋洋洒洒,十几万字。我用了差不多一个月时间写完。
以阿唐手稿为蓝本的用户手册,在天翔和新公司中一直用到90年代中期,两家先后退出电脑文字处理市场为止。
90年12月底,黄光被增补进了入选新公司的名单中。
尽管黄光不是我最喜欢的手下,如果没有学历要求,我还是会选青霞和黄光,不是因为他们俩资历最老,而是因为他们的能力。
黄光是个聪明人,他是局外人中第一个觉察到异样的人。那天中午他一个人出去吃饭,回来后满脸通红,显然是喝了酒。
我不动声色,静待表演。几天下来,他很平静地接受了这一切,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没有丝毫不满,至少表面是这样。我相当满意,心里不痛快谁都会有,压抑失落而毅然独行的悲壮美,才是好汉子应该追求的,我动了惜才之念。
正好,黄光的哥哥冀晓冬打给我一个电话,问我是不是有什么异动,黄光这两天回家不痛快。我正好卖了个人情,说确实是要组建新公司,黄光未被入选是因为学历不够,不过,我再努力一下。
我找到易森,说我想再增补黄光,特别提到这几天他处变不惊的表现。易森很感兴趣,当即拍板同意。
冀晓冬是一个讲意气的人,因为黄光的事情欠了我两次情,以后他发达后,我几次求他,他都没有二话。不象一些人,地位一变,就狗眼看人低了。
90年12月和91年1月初,我分别将两单生意合共近二万元收入转至朋友帐户,后转至新公司。所以,即使不论我对新公司的其它贡献,单从金钱进出角度,我也不欠台湾投资者的。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