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追随智慧-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开发软件的人是否得到报酬?”唐木就说:“为何如此?因为软件必须成为某种共享的东西,才能不断完善。”比尔.盖茨说:“谁会从事专业的软件开发却分文无获?哪有业余爱好者会花费‘3人/年’的精力去编写软件,去修正软件,编写使用手册,却免费发放给别人使用?”唐木就说:“难道我们还永远要为‘臭虫’和‘后门’614付钱吗,难道源代码还永远是付了钱也不能得到的禁果吗?难道软件的开发和完善还永远是排斥用户的闭门造车吗?”……
如果这仅仅是一个软件用户的牢骚,微软也就可以不用在乎。但现在,“自由软件”似乎很得人心。过去有人把微软的创新能力讥讽为“捕捉创新技术的能力”,甚至说它是一个拙劣的“跟随者”,还暗示微软偷别人的东西。如今,针对微软的“知识产权”,他们提出“消费者主权”;针对微软的“打击盗版”,他们提出“源码共享”;针对微软的“创新自由”,他们提出“复制自由”。这里所谓“复制自由”的本意,其实是“复制免费”。“自由软件”者的逻辑似乎有些混乱:既然要谴责微软是个“跟随者”,那么自己又有什么正当理由成为“复制者”呢?
既然微软不是“创新者”,它的源码又有什么用呢?直接请“创新者”开放源码岂不更好?如果微软的竞争者那么需要微软的源码,那么除了需要其中的“创新”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东西值得浪费那么多口舌么?
我们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微软过去始终在创新,现615在还在创新。不然,就不能解释希格玛大厦中发生的那些事。当然我们还没有证据可以证明,在“软件免费”
和“源码共享”的原则下,程序员必会失去创新的能力。
就现在的情形看,微软的创新能力,是以它的巨大利润为基础的,所以微软员工始终对“免费”概念不屑一顾。
“免费必然导致软件设计人员的不负责任,”凌小宁这样说,“所以,免费的技术永远不会成为最好的技术。”但“自由软件运动”的领袖理查德.斯德尔曼针锋相对地说:“不自由的软件只能归于平庸。”
关于这场争论,罗杰.瑞迪在2000年的春天与记者有过一番问答:记者问:“让消费者免费使用的研发成果,能够对微软这样依靠卖软件获得利润的公司,构成真正的威胁吗?微软会不会垮掉?”罗杰.瑞迪回答:“我不这样认为。免费的商业模式是可行的……不管商业模式怎样变化,微软会不断变换方向去适应。”又问:“你的意思是,免费软件能成为最好的软件?”
616又答:“是的。免费软件有可能成为最好的软件。很多应用软件商会在它的基础上做很多东西。”这话说得有点含糊,但若细心体会,就可发现,这位“图灵奖”获得者在维护软件开发者的创新自由。但是他把作为基础的软件和形形色色的应用软件分开了--自由软件可以成为重要的软件基础,但在它之上建立起来的应用软件则是有偿的。这样看来,他的看法既不同于那些抨击微软的人,也不同于微软人。
比尔闭门数月,营造“Microsoft。”
整整一个春天,张亚勤都在默默看着太平洋那一边发生的事情,希格玛大厦里这位首席科学家,关注的事情真不少:官司、股票、新产品的发布、市场的营销。
但他更想知道比尔.盖茨在干什么。到了4月,他终于做出这样一个结论:“比尔好像在扭转微软的整个方向。”方兴东也盯着比尔.盖茨。1999年10月,他挺有把握地说:“种种迹象表明,‘维纳斯计划’是微软的最后617一张王牌。”到了2000年开始的时候,他又说,对微软涉嫌垄断案的判决是一场“信息屠龙大战”,而比尔.盖茨辞去首席执行官,已经“成为象征性人物”。
后来的事实证明,张亚勤说对了,而方兴东又说错了。
自从在1月13日辞去首席执行官以后,比尔.盖茨连续数月除了应付官司,就是闭门苦思冥想。真是像他对员工们所说,他在微软上花的时间,一点也没有少。
当斯蒂夫.鲍尔默把大批股票期权分给员工的时候,比尔.盖茨却在试图营造公司的新战略。
张亚勤早就得到消息,“新战略”将在5月7日发布。
“这将是一个关键的日子。”他这样想。但到了这一天,什么也没有发生。他又听说,还要让大家等上一两个星期。可事实上,微软的35000员工又焦心地等待了6个星期。看来,构筑未来的大厦比人们想像的更加复杂,就连比尔.盖茨也不例外。
“新战略”虽然没有如期而至,但比尔.盖茨已经将它的主旨透露出来,叫做“新一代网络平台”。
618“新一代”是不言而喻的,“网络”也在意料之中,所以,新战略的核心,就应当是“平台”了。张亚勤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平台”,也就是这个意思。此前我们已经叙述,“平台”是一种操作系统,也是一种标准。个人电脑时代的“平台”以“视窗”为代表。网络时代的“平台”,是以因特网为中心。这样看来,比尔.盖茨脑袋里面正在酝酿的“新一代网络平台”,说得简单露骨一点,其实也就是因特网时代的“视窗”。
希格玛大厦里的年轻人,对于这道理全都心知肚明,根本等不及首席软件设计师从雷德蒙的8号楼里发出指示,就在心里勾画出他们未来的蓝图。
概括地说,整个微软都在走向网络世界。因特网将成为新时代的中心。
今天,你的生活中还有“上网”和“下网”的区别,将来,你将总是在网上。网络将不再是“视窗”独领风骚的世界,里面包括无线通讯,包括智能家电,也包括新一代人机界面。个人电脑仍将不可替代,但最活跃的将不再是个人电脑,而是“非个人电脑”--电话、电视、可移动的通讯工具,以及形形色色的其他设备。所619以,新一代平台必是开放的平台,它不仅要适应个人电脑,还要适应“非个人电脑”。
什么样的基础研究、什么样的产品开发、什么样的技术、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才能在服务领域里继续领先?
这是微软今天面临的全部问题的关键。很显然,技术很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也即一个“软件服务体系”。当网络更普遍、用户更多的时候,要用“提供服务”来取代“推销软件”。软件仍是新时代的主角,但那些印着微软标记、花花绿绿的盒子,将不再横行天下,甚至有可能越来越少。微软不能仅靠“卖软件”来发展自己,“视窗”仍将存在,但其销售额也许只在营销总额中占1%的部分。竞争将转向服务领域,企业利润也将以提供服务的方式产生。
举例来说,你现在要在你的电脑上做一些文字处理,就需要买一个“办公室”软件回来。将来,你不需要再去买各种各样的软件,也不需要再去关心软件的升级换代。你在自己的各种家电上,比如电视、电话、还有电脑,只需要一种服务。不是买一种软件安装在电话或者电视上,而是到网络上去寻找你需要的功能,然后拿来620使用,用完了,再还给人家。网络的功能是提供用户需要的东西,让用户在电脑上找到想要的软件,在电视上找到想要的节目,在电话上找到想要找的人。比如你每天打开电视的时候,不愿意在那些空洞无物、毫无新闻的“新闻”上浪费时间,但你很想知道最新的足球赛事、福利彩票的最新一轮中奖号码,或者当天早上美国大选的情况,网络就会为你找出这些,并且展示在你的电视屏幕上,就像商店里的售货小姐从货架上为你拿来你最喜欢的那双皮鞋一样。又比如有一天你行走在川藏公路上,忽然想要告诉李开复你的最新感受,但你忘记了电话号码。这不要紧,你拿起电话,呼叫李开复,电话不仅找来你需要的号码,而且可以在网络上为你寻找李开复的踪迹。如果你们是密友,他的行程对你公开,电话就会在网络上的任何一个地方找到他。也许他正在中南海里拜会一位国家领导人,电话就很有礼貌地不去打扰。
也许他是在飞往雷德蒙的飞机上,电话就会自动将你的信号接到他的移动通讯器上。也许他是在办公室里,电话就会接到他的电脑上。所有这些,都是在转瞬间完成,比你阅读这一段文字的时间还要短。
621只要知道微软现在98%的营销额都是建立在“卖软件”的基础之上,就可以想像,下定决心驱赶整个公司开进“服务业”,对于微软来说,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不得了的变化。问题在于,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