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的某一个理想或某一目标时,当重大谈判达成协议时,当讲演或表演获
得极大成功时,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稳健自得的步姿,这样才能表现自
己的兴奋和踌躇满志、自得意满的心情。
4.沉思踱步型:行走时,步子速度时快时慢,快的时候,步子急促;慢
的时候,低视地面,缓缓徐行,或偶尔抬头回顾,或不时停下搓手。总的步
态是“踱来踱去”。这种步伐的语义是“焦急、心事重重、集中思考”。这
种步姿常见于在战争中,指挥者正在筹划一个重大的战役,或为某一战况焦
虑不安;在学习上,碰到难题不能解决;在工作上遇到了关键问题难于决策
定夺;在购买股票时,已进入实质性阶段难于拍板;在爱情上产生了情感上
的矛盾,取舍不定等等。比如:影片《大决战》中的“平津战役”,毛泽东
担心放跑了计划在运动中加以歼灭的国民党第
36军,战斗结果没有报来,他
焦虑不安,在雪地里来回沉思踱步;警卫员劝他回屋他也不听。毛泽东当时
行走的就是这种步姿。
研究步姿语言的运用,应该与研究坐姿、立姿语有所区别。步姿是一种
动态信息,而不是静态信息,所以要放在动态中来考察。比如一个职员在礼
堂听经理作年终总结报告,经理接着又宣布发奖时,当念到了他的名字,这
时,大家催他上台领奖。在从座位上走出来到领到奖品,这个过程需要变化
运用三种步姿,由最初的稳健自得型到自如轻松型,再到庄重礼仪型,正是
这种步姿的变化,才适应了交际的需要。又如,两名中学生在校同自如轻松
地向教室里走去,当看到老师在教室门口向他们招手时,就立刻加快了步子,
步姿也改为庄重礼仪型。正是这些,体现了步姿语运用的要求。
五、体态语运用的总体要求
运用体态语言的总体要求是:准确、适度,自然、得体,和谐、统一。
(一)准确、适度
所谓准确、适度,就是要根据交际内容、交际环境、交际对象、交际目
的的需要,准确恰当地运用体态语言。
(二)自然、得体
就是要求体态的运用不故作姿势;要适合自己的身份和交际场合。无论
是从审美的角度,还是从表达功能的角度,体态的运用,都要自然、得体。
做到既要符合审美的原则,给人以美感,又要符合特定的情况。
据有关资料介绍,赫鲁晓夫在一次参加联合国大会时,为了表示不满,
竟脱下皮鞋,敲打桌子。在许多国家首脑云集的联合国会议上,身为一国领
导人的赫鲁晓夫,如此使用体态语言,无疑是不得体的,给人以轻狂的感觉,
有失身份,有伤大雅,有损国家和他本人的形象。
(三)和谐、统一
和谐统一,包括两方面:
1.体态语言和有声语言的配合统一
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配合一致,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愿望,否则,
就不能收到既定效果。
2.各种体态语言之间要求一致而协调
各种体态语之间配合使用必须协调一致。运用体态语言,要有整体观念,
表情、手势、体姿不仅要配合有声语言,它们之间也应该彼此呼应与配合。
第二节体态语的读解
第二节体态语的读解
情景:那逃跑的野人这时也停住脚步。。呆呆地站在那里,
既不进又不退,看起来逃跑的意思比过来的意思要多些。我向他
大声招呼,做手势叫他过来。他明白了我的意思,向前走了几
步。。我又向他招手,叫他过来,并且尽量做出各种姿势来鼓励
他。他这才慢慢地往前走,每走十步二十步,便下一个跪,仿佛
对我搭救他的性命表示感谢。我对他微笑着,作出和蔼的样子,
又用手招他,叫他再走近一点。末了,他走到我跟前,再跪下去,
吻着地面,把头贴在地上,看样子仿佛在宣誓终身作我的奴隶。
上文中的“我”是鲁滨逊,“野人”是星期五。两人因言语不通,体态语起
了替代作用。两人由于读解的正确,终于彼此相识、接近和理解了。
读解体态语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结合对象的生活习性来读解
古人说:“言如其人”,其实认真研究起来,“体态也如其人。”
如:小说《林海雪原》中的座山雕每次大笑则是要杀人,所以在威虎山
摆百鸡宴,他大笑时,栾平就知道要被杀,赶紧跪地求饶。《李自成》中写
张献忠带着将士送李自成等人远去,张可旺等人密切注意张献忠的“信息”。
张献忠有个习惯,每遇作重大决定便捋胡须,捋到最后紧紧一捏就是要办,
持到中途松手就是不办。最后,他决定不杀李自成,将手一松,就转头回去
了。所以,读解体态语言,要了解具体对象。结合他们的性格、教养,文化
程度,个人经历,生活习惯等情况,因人而异。
二、结合国家、民族、地区的文化背景来读解
关于这一点,前面已分别在有关部分作过介绍。体态语是有鲜明的民族
性的,是一种文化特点的反映。所以,读解体态语必须非常重视各国、各民
族的习惯。
三、结合“体态簇”来综合读解
什么叫“体态簇”呢?一连串的互相配合的用来传递某一复杂信息的体
态就是“体态簇”。交际的实践说明,不能只观察个别体态,必须整体观察
一连串的各种体态(即体态簇),注意他们之间的一致性或不矛盾性,才能
准确地读解体态语。尼伦伯·卡莱罗在他写的《怎样洞察别人》一书中说:
“一个姿态只能代表一种意义,如果不了解这个人的姿态簇即一连串配合的
姿态,没有把他前后的动作加以融会贯通,只单凭某个表情就骤下结论,难
免会犯下‘断章取义’的错误,造成误解的后果。”
比如:一个人用手或用笔在桌上敲打,腿不停地抖动,脚跟或脚尖在地
板上打拍子,双眉时时皱紧,嘴闭合,是一种表示厌烦的“姿态簇”。
再如:手臂交叠、身体后移、交叉双腿、背往后仰,眼睛可能看着别处
或偶尔看看手表,好象要随时走开,这是表示厌烦、拒绝的“姿态簇”。
四、认真领悟对方的隐喻体态语
四、认真领悟对方的隐喻体态语
五、仔细观察、领会交际场合的群体体态语
在社交场合,交际对象有时不是单个人,而是两个以上的人,形成群体,
这就给读解每一个人的体态语带来了困难。比如你在路上碰到一对恋人散
步,你与其中的男青年是很久不见的好友,寒暄之后,又继续各种久别重逢
的谈话。这时女青年不高兴了,她一会儿用脚踢石子,一会儿抬起手腕看表,
男青年一面同你热情交谈,偶尔不安地用眼看看冷落在一边的女友。如果你
注意并读解了他们的体态语,你就应立即结束交谈;如果你不“识相”,没
完没了地拉着他叙旧,那就成了不受欢迎的交际者。现代京剧《沙家浜》中
的阿庆嫂就有这种能耐,同时与狡猾的刁德一和粗笨的胡传魁交际,细致观
察读解两人的体态语,应付裕如,终于化险为夷,取得了胜利。连刁德一都
说“这个女人不寻常”,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第八章书面语言的交际艺术
第八章书面语言的交际艺术
第一节书面语言的特点和要求
一、书面语交际的特点
(一)规范性
书面语和口头语相比,有一个突出的优点:比较规范。书面语要以口语
为基础,离开了口语,书面语就会缺乏活力,就会僵化。但是,书面语产生
之后,表达上就要讲究规范,而且,对推动口语交际的规范和发展,起到了
积极的作用。书面语是“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所谓典范
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即以鲁迅的作品、毛泽东的作品及其他有权威性的
文件为语法规范。
(二)精确性
相对于口头语和体态语而言,书面语比较准确、比较精炼。这是因为它
们作用于人的感官不同和三种形式各自所运用的工具不同造成的。口头语作
用于人的听觉,听话时由于对方发音不清,或音同字异,会发生一些障碍,
而体态语虽然是诉之于视觉,但它的“语言”是不精确的,所以都不如书面
语准确、精炼。
例如:将一个人名片的内容用口语当面表述,会觉得相当费事,述不见
得有很好的效果。如果将名片一递给对方,那就什么都不用说,姓名、单位、
职务、职称,乃至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电报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