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成功]白领极限生存-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芰Γ踔量梢缘ザ揽⒓涓丛拥娜砑H欢钦庑┳悦环驳娜耍獾饺驹惫さ耐端摺K切枰�4小时解决的问题,外面的服务公司一般半小时就解决了,更何况他们还摆出一付“这点问题都不会,也太弱智了吧”的样子。 
杂志社也经常面临同样的问题。想聘请一位编辑,来应聘的全是主编级的人物,言必谈“杂志定位”与“重大选题策划”,对区区编辑一职不屑一顾。可是不久就会发现,这些善于策划的人对写一篇小稿子却无能为力。 
有个做贸易的朋友在聘人的时候,将学历要求从大学本科降为大学专科,招收了几个大专生。试用期满后,他格外满意。用他的话说:这些大专生比那些名校出来的本科生更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 
显然,这些大专生更加珍惜眼前的工作职位,结果他们倾尽全力投入后的产出,比那些本科生漫不经心的工作产出要高出很多。 
另一位部门经理对此则有更偏激的说法:“一个项目里,只需要一个有头脑的人,其余都是些中等智力但十分认真而细心的人即可。” 
然而有头脑的人太多,“中等智力”的人却供不应求。在这个就业市场上,永远是一大堆人才苦于找不到工作,而一大堆职位苦于找不到人。这边有许多满腹经纶无用武之地,那边在抱怨为何一个名校毕业生连稳稳当当地复印一份文件都不会。 
不是真的不会,而是总是出这样那样的差错。或者是印歪了,或者是缺了最后一张,或者订起来的时候乱了顺序,或者是印漏了最旁边的一列字…… 
大概脑子里考虑的大事太多,无暇考虑这些细枝末节的小事。 
全能的人,在做一些最基础的工作时,往往比低能的人还低能。 
然而,全能的人,在做高端工作时,就比低能的人高能了吗? 
未必。 
见到一对有趣的夫妇。聪明活泼的丈夫是帮别家公司策划项目的自由职业者,本分老实的妻子是一家公关公司的项目经理。谈到两人的性格差异时,丈夫笑着说:“我善于策划,她善于执行。” 
一年过后,善于策划的丈夫生意做得山穷水尽,如今自己勉强维持着一个濒临破产的小公司;善于执行的妻子已升至副总经理。总经理对她的评价是:“项目完成得不仅每个细节都趋于完美,而且还很有创意。” 
看来有没有卓越的才智还是第二步的事,先学会把文件复印到最完美才是正经事。       
… 
和男同事风情与共 
…       
若不谈风情,把男同事从同事中隔离出来似乎没什么必要。 
所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除却吃喝,男性也是一件要事。女人都期望被才色俱全的男同事围绕着。把工作另存为“爱情”,职场、情场两得意。什么“没时间谈恋爱”,那真是闷出鸟来,“恋爱工作二合一”才是神仙般的职业生涯。 
梅尔·吉布森和海伦·亨特在《男人百分百》(《Whatwomenwant?》)中忘情演绎的男女同事关系正是这样的楷模。风流倜傥、事业有成的男主角遭遇精明能干、才华横溢的女上司,然后这一对冤家从针锋相对、相持不下发展到老套的惺惺相惜,以相爱而告终。如今办公室里的大龄女子增速迅猛,若能在男同事里发掘出须眉知己,也是件功德圆满的好事。可惜这样的情节似乎永远只能出现在传说中,现实的情景是:男同事永远觉得女同事太丑、太笨或者太心高气傲;女同事永远嫌男同事太懦弱、太没男人味道。 
就算是这样,男同事在办公室里还是受异性欢迎的。尤其是那种稍微懂得一点察言观色的男同事,遇到换饮用水瓶,排除传真机、复印机、电脑故障时,能够勇于挺身而出英雄救美,让女同事滋生倍受呵护的暖流,从而对他刮目相看。不过,在“中性”风刮遍全球的今日,这样的男同事已成稀有动物。而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分化,办公室内一切体力劳动均有相应的公司随时待命,男同事靠原始本钱上赚取优势益发显得没有必要。 
但男同事毕竟是男同事,和女性就是不同。一幅漫画作品恰如其分地诠释了这种不同:它把男女的大脑比作电视遥控器,女性遥控器上有许多按钮:容颜、身材、爱情、财富、婚姻、孩子……,男性的只有两个键:食物和性,真正简洁明快,直奔主题。女人善于幻想奇迹,男人倾向面对现实。男女在一起的时候就变成女人幻想男人创造奇迹。比如,男同事可以在工作的时候,发挥男人应该让着女人的优良传统;男同事可以在休息的时候,行使女士优先的高贵礼仪。 
结果是一次次幻灭。现在阴盛阳衰地厉害。男人争之唯恐不及,哪里肯让? 
伊藤博文曾经吟诗一首,“醒握天下权,醉卧美人边”一副权色嘴脸暴露无遗。美人是什么,无非和权力和财物一样是个物件而已,等待着被占有,被挥霍。同理可得,男同事是什么?不过是办公室里一件有智力的物件而已。当他有不一样思维时,借鉴他;当他创造力丰富时,欣赏他;当他善解人意效力于你时,享受他;当他像段木头时,忽视他。 
仅此而已。       
… 
当同事变成朋友 
…       
虽然江湖规律是同事成不了朋友,但事实上的情况是,除却和同事相处的时间、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吃饭的时间、睡觉的时间,想再为朋友安排出一个专有时间,简直比每天坚持晨跑还难。 
于是姑且把同事当成朋友,一起逛街、一起健身、一起钱柜、一起旅行……但总觉得同事成为朋友,最多也只是一起消磨时间的那种酒肉朋友,难以深交,毕竟利益纠缠,让人不得不有所保留。 
偶尔遇到老同学、或小时候的玩友,以为可以痛快淋漓谈一场友情的时候,却发现无从谈起。双方只是忙着补叙别后这些年的空白:你换工作啦?女友也换了?怎么结婚的时候也不通知一声?以前你不是挺喜欢玩游戏的嘛,怎么现在不玩了……明明聊了一个晚上,事后回想起来,什么都没谈。有时一两年未见的老朋友,就有点话不投机的感觉: 
一起去野外生存吧!带着账蓬,到乡下庄稼地边上过一夜! 
有毛病啊,好不容易五一长假,睡个懒觉还来不及呢。 
职业与生活习惯迥异,没了共同语言。异地恋之所以难维系,大概也是同一个道理吧。 
倒是同事能带来不少惊喜。 
由于作息时间大致相同,一起去健身、旅行成为最容易不过的事,往往一呼百应;生活的圈子大致相同,大家的关注点也趋于一致,话题自然也多;此外每天相处8个小时,简直比和爱人呆在一起的时间还多,日久难免生情,偶尔有些情场或情绪的失意,也能得到不少善意的安慰。 
被“姑且”认可的朋友,其实在发挥着朋友的全部功能;而理想中的那些朋友,成了乌托邦一样的信仰。尤其是在半径20公里的大城市里,风尘仆仆跑出去,只是为了和旧朋友见一面,已够资格成为茶余饭后被传播的美谈。物以稀为贵,为了谈项目跑个大老远的人比比皆是,反之则稀有。 
有些精英人物不仅适应了这些同事朋友,还以此为荣。有个被派驻上海的香港女经理说:“我现在的朋友除了同事,就是生意中结识的客户。我觉得很好啊,大家的兴趣相当,很多事可以谈。” 
接到一封邮件,在美国求学的大学同学发来的,呼吁我们当年同寝室的6个人各写一段文字,忆忆当年校园情谊。在几段已写就的文字里,有同时结交多个联谊寝室的诡计,有圣诞一起醉倒的丑态,有联合起来捉弄老师的恶作剧……一幕幕青春刹那间让身处的办公室连带窗外的城市一起变成灰色。对友情的乌托邦情结或许正缘于此吧。这个乌托邦里,有着年少懵懂时的寸寸光阴,叫人如何能不珍惜? 
这样精采的时刻,一生得一两次足矣。其余时间,还是与同事一起挥霍吧。       
… 
破碎的老板梦 
…       
打了许多年工才知道,能赚钱的老板都不是一般的料子,不管他是搓麻绳的、做餐桌上的湿毛巾的、还是卖小馄饨的。当然,一出手就是地产、金融之流,更非常人所能企及。 
我认识的一个大老板当年靠销售医疗器械起家。为了争取一个客户,他做了个情感投资计划:一天一个电话,两天一封信。两个月过去了,芝麻还是没有开门。又过了一些日子,在他例行电话问候的时候,客户正在发高烧,家里一个人也没有。销售员立马奔过去端茶倒水,送上亲人牌温暖。一个月后,签下第一份订单。 
碰巧我也认识这个老板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