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桓鋈税鸦按椒⒒叭说氖焙颍巴丫涞妹婺咳橇恕U庵钟蜗繁冉嫌腥の缎裕⒆油岜冉舷不丁�
建议四:教孩子学会提问。
倾听他人,就要给予他人更多的说的时间。如果孩子能够掌握恰当的提问方式,可以帮助他把说的机会给他人。
对于陌生的同学,在交谈的时候,两人往往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但是怎样提问却是有讲究的。
比如,有些孩子会这样问:“你是从外地转学来的吧?”“你爸爸妈妈是做什么的?”“你有兄弟姐妹吗?”“你现在住在哪里呢?”“你以前学习成绩好吗?”“你喜不喜欢我们的班级?”“我们两个交朋友好吗?”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方式往往会让对方感到压抑,同时,这种提问往往三言两语就可以回答。
如果孩子换一种方式提问,把回答改成开放式的,那么,就可以引导他人畅所欲言。比如“你是从什么地方转学过来的?”“你们那里是怎么样的?有没有好玩的地方?”“你到我们班后有什么想法吗?”“你能不能谈谈你来这里后的所见所闻?”这样,对方就可能介绍一些提问者不太了解的事情,这种提问方式无疑是巧妙的。
当然,父母应该教导孩子,在提问的时候尽量避免涉及对方隐私和敏感的话题。
建议五:父母要调整说话的方式。
许多父母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喜欢把自己置于家长的权威位置上,喜欢对孩子下命令。事实上,这种命令式的话往往让孩子产生反感,由此而对父母的话充耳不闻。如果父母能够调整自己的心态,把自己置于孩子的朋友这种角色,与孩子平等地交流,平等地对话,孩子反而能够倾听父母的每一句话。
例如,不要说“跟你说了多少遍,进门后一定要随手关门!”而要说“有礼貌的人应该进门就随手关门,因为这是对屋里的人的尊重。”
不要说“每天都要我来叫你起床,你到底起不起床?”而要说“一个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起不起床是自己的事,不应该让别人来叫。”
不要说“你是个最懒的孩子了,有谁像你那样把自己的房间弄得这样脏?还不快收拾房间!”而要说“我看你有必要收拾一下自己的房间了,要不,客人进来参观都会觉得不好意思的。”
不要说“我说的话你怎么不认真听呀?这孩子老是心不在焉。”而要说“妈妈有件重要的事情要跟你说,你要认真听,我讲完后还得让你帮我办个事。”
不要说“我刚说完你就忘记了,是不是不想听呀?”而要说“今天是不是精神不太好,要不要我再重复一遍,你再认真地听一下?”
父母调整了与孩子交流的心态,调整了说话的方式,孩子就有可能认真倾听父母说话,也就能学会认真倾听他人说话。
建议六:教给孩子倾听他人的礼仪。
倾听他人有许多好处,但是,怎样才能认真地倾听他人呢?
(1)倾听他人的环境最好比较安静,这样可以减少外界的干扰。
(2)交谈时保持冷静的心态,不要受到其他事物的影响。
(3)要面带微笑,不要显示出不耐烦的样子;要让对方到轻松自如,而不是拘束。
(4)倾听时不要挑对方的毛病,不要当场提出自己的批判性意见,更不要与对方争论,尽量避免使用否定别人的回答或评论式的回答,如“不可能”、“我不同意”、“我可不这样想”、“我认为不该这样”,等等。应该站在对方的立场去倾听,努力理解对方说的每一句话,并可以对他人的话进行重复。
(5)交谈过程中要少讲多听,不随意打断他人的讲话。
(6)倾听的过程当中要运用眼神、表情等非语言传播手段来表示自己在认真倾听。尽可能以柔和的目光注视着对方,并通过点头、微笑等方式及时对对方的谈话做出反映;也可以不时地说“是的”、“明白了”、“继续说吧”、“对”等语言来表示自己在认真倾听。
(7)如果对对方谈到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可以先点点头,然后简单地表明自己的态度,最后再说“请接着说下去”、“这件事你觉得怎么样?”“还有其他事情吗?”等,这样会使对方谈兴更浓。
(8)要注意倾听对方说的内容,最好能够在对方讲完后简单地复述一遍,这样可以让对方感到被认真倾听,同时也确保理解了对方所讲的内容。
(9)如果对对方的谈话不感兴趣,可以委婉地转换话题,比如,“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谈一下关于……的问题?”,等等。
交往的习惯
第33种习惯 与他人分享(1)
一个年轻时只顾自己的人,将会变成一个非常吝啬的人,老来便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守财奴。 ——豪斯
从前,有一位犹太教长老酷爱打高尔夫球。在一个安息日,这位长老突然觉得很想打高尔夫球。按照犹太教的规定,信徒在安息日必须休息,不能做任何事情。但是,这位长老实在忍受不住,决定偷偷地去高尔夫球场。
来到高尔夫球场,空旷的球场上一个人也没有。长老高兴地想:反正也没人看见我在打高尔夫球,我只要打九个洞就回去,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于是,长老高兴地开始打球了。他刚打第二洞,就被天使发现了。天使非常生气,就到上帝面前去告状,要求上帝惩罚这位长老。
上帝答应天使要惩罚长老。
这时,长老正在打第三洞。只见他轻轻地一挥球杆,球就进洞了。这一球是多么完美,长老高兴极了!
天使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令她意外的是,接下来的几个球,长老都是一杆就打进去了。天使非常不解,而且非常生气。她又跑到上帝面前说:“上帝呀,你不是要惩罚这位长老吗?怎么不惩罚他呢?”
上帝说:“我已经在惩罚他了!”
天使看了看长老,只见极度兴奋的长老,早已忘记自己只打九洞的计划,决定再打九洞。天使不解地问上帝:“我怎么没见您在惩罚他?”上帝笑而不语。
这位长老又打完了九洞,每次都是一杆就进洞,长老心里很高兴,但是,不一会儿,他就露出了不悦的表情。
上帝语重心长地对天使说:“你看见了吗?他取得了这么优秀的成绩,心里十分高兴,但是,他却不能跟任何人讲这件事情,不能跟任何人分享心中的愉悦,这不是对他最好的惩罚吗?”
天使这才恍然大悟。
分享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快乐。萧伯纳曾经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分享能够让人减少痛苦,获得快乐。一个人在生活中需要与人分享自己的痛苦和快乐,没有分享,他的人生就是一种惩罚。
教给孩子分享的习惯吧!孩子将能够从分享中获得快乐!
许多父母习惯于过度溺爱孩子,把孩子放在家庭的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看到的孩子却是心中没有他人的孩子。他们不会关心父母,不会关心他人,更不会关心社会,这样的孩子是值得父母焦虑的。
如今的孩子通常会有一种“自我中心”的心理,这种自我中心的心理根源于父母的私爱和溺爱。为了不让孩子的爱心枯竭、泯灭,父母不仅要爱孩子,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爱。千万不要只知一味地给予孩子爱,这种爱恰恰是对孩子是没有好处的。“溺爱是父母与孩子关系上最可悲的事,用这种爱培养出来的儿童不肯把心灵献一点儿给别人。”这是一位教育家的经验之谈。因此,父母在爱孩子的时候,应该教孩子学会与人分享。
与别人分享好吃好玩的东西,对别人说一些关心体贴的话,同情并帮助有困难的人,不计较别人的过错,对别人能够宽容和谦让,孩子的爱心就是通过这样一次次的行为模仿和强化而逐渐形成的。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分享的习惯呢?
建议一:通过移情引导孩子与他人分享。
从孩子还只有几个月大的时候,父母就要让孩子学着与别人分享东西。孩子渐渐长大了,在餐桌上,可让他学着给长辈夹菜;鼓励孩子给爸爸妈妈拿东西;教孩子给客人让座,让孩子做这些力所能及的事,从中品尝做了有益于他人的事而带来的喜悦。
一位妈妈是这样教育孩子与他人分享的。
一天,这位妈妈带着孩子去公园玩,她们来到公园休息的地方,妈妈拿出从家里带来的牛奶给孩子喝。这时候,妈妈注意到旁边有一个小男孩正用渴望的眼神看着自己女儿手中的牛奶,这位小男孩的妈妈可能暂时离开了。这时,妈妈对女儿说:“丽佳,给这位小弟弟喝一瓶牛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