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遇上乾隆大叔(何枝可依)-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亲王不以为意,嘿嘿一笑:“谁叫青依越来越年轻漂亮呢?这怎么能怪本王?永琪,你说五皇叔说的是不是?”
永琪有些尴尬地笑着说:“柳贵人可能人逢喜事精神爽,看来的确容光焕发。”
和亲王在永琪背后重重地拍了一掌:“你这小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会说话了?”
乾隆扫了青依一眼,觉得和亲王说的的确是事实,心中便隐约有些不悦。
四人在亭中坐定。评点了几处早荷的优胜,喝了几杯酒。这酒居然是甜甜的果酒。
“这酒味道很好。”青依道。
和亲王和永琪对望了一眼,都会心地笑了。
和亲王道:“这酒恐怕是皇兄特意为你准备的,对于我们来说,简直就称不上是酒,所以在等你们来的时候,我和永琪已经喝了大半坛了。”
乾隆道:“既然是来赏荷,就应该风雅一些,大碗喝烈酒,有何意趣?喝些果酒最相宜。”
他又招来宫女,让宫女泡茶。
只见宫女拿来一个大肚白瓷瓶,从中倒出清水煮茶,又从一个紫砂缸里拿出一包包用小纱囊装着的茶叶。
“敢问皇兄,这白瓷瓶里的清水可是有什么来头?”和亲王问。
永琪也说:“我闻到这纱囊装的茶叶带着一缕幽香。”
乾隆道:“这水是朕让宫女收集的晨荷上的露珠,所以朕将这道茶取名为荷露清茗。至于这茶叶,是青依制作的,你们问她吧!”
青依道:“我听说过皇上在收集荷叶上的露珠用来煮茶。那日经过一片荷塘,看见莲花花开大如手掌,想到荷花晚含而晓放,便取了一些茶叶用透气的纱囊装好,晚上置于荷花花心里,早上再取出。第二日取出的茶叶带着一股荷花的清香。我便如法炮制,拿了一些茶叶来制这荷香清茶。这些茶包都是在荷花花心里放置了九晚的。”
和亲王一听抚掌道:“青依果然有颗七窍玲珑心,如此脱俗雅事也只有你会做!”
“柳常在行事一向有新意,这并不算什么出奇的事。”永琪目光里满是赞赏。
宫女将茶泡好了。
和亲王一喝,更是赞不绝口。
“皇兄的荷露清茗和青依的荷香清茶真是绝配啊!茶香,荷香融为一体,水清洌而甘甜,回味时只觉满口生香,真如古人所说,颊齿留香啊!”
乾隆骄傲地笑着:“难得你这个只会灌酒的人今日居然会品茶了!”
四人在亭中坐了一阵子,喝完了那壶茶。永琪提议到湖中泛舟。
和亲王道:“永琪你还记得那年和皇叔一同去泛舟摘莲花和莲蓬吗?”
“当然记得,当时柳贵人也一起去帮忙了。”永琪回答。
青依想起当时永琪可爱的样子,不由得笑起来:“当时五阿哥还小,居然不知道吃莲子要将中间的莲心挖出来,否则会苦的。”
乾隆和和亲王一听都呵呵笑起来。
“这等糗事,柳常在可别提了!”永琪央求道。
小舟在湖中左右划动,他们看见开得漂亮的荷花便摘下来放在船舱里。
“采多一些去送给皇额娘吧。她老人家喜欢用荷花插瓶。”乾隆道。他站在一旁,指挥着其余三人摘花。
“嗯,”和亲王挑了一支紫瓣黄蕊的莲花递给乾隆,“这支漂亮,皇兄给青依簪在鬓上,肯定好看。”
乾隆道:“何须你来挑选?”
说罢,自己伸手摘了一支粉红色的给青依簪上,回头示威般地向和亲王看了一眼,却发现和亲王在偷笑。
这才明白中了和亲王的圈套。
但看见青依如花的笑颜,真是人比花娇,乾隆心里也高兴起来。
=========================================================
青依回到轻芜殿后,便将荷花挑了一些最好的,派人送给皇太后。太后今年对她的态度略微好了一些。可能是因为虽然每日都有妃子在暗地里嫉恨青依,编排她的不是,但青依这两年来循规蹈矩,并没有什么实际的错处,太后便也就不太相信那传来传去的话了。
过了几日,皇太后派人叫她一同去游览西郊园林。
她去到,发现乾隆和皇后也在。
“皇儿怎么不叫上青依这丫头呢?哀家可是听说,她一有空就往长春园跑,西郊园林也不知来了多少次了,肯定是很喜欢这西郊园林的景色的。”皇太后责怪乾隆。
乾隆看了青依一眼道:“朕是打算今日陪皇额娘和母后游览一下。郎世宁前几日来汇报说有几处地方已经建设好了,希望朕能来视察一下,朕想着这座园子本来就是建来给皇额娘祝寿的,自然是由皇额娘来审核比较好。皇后把持后宫,整日操劳,也一起出来散散心。”
“你能有这份孝顺额娘的心,额娘已经很开心了。”皇太后朝青依招手,“来,青依,你经常来这西郊园林,今天你就负责为哀家引路,介绍一下这西郊园林的美景分别有哪些。”
“好,青依一定竭尽所能为太后和皇后娘娘效劳。”
一行人便沿着青石铺成的小径朝前走去。宫女太监们在后面跟着。
清风习习,碧波淼淼。远处重峦叠翠,近处宝塔耸立。坐在昆明湖边的观景长廊里,视野开阔,美景尽收眼底。
“太后娘娘,此处应该是最佳的观景之处,近景、远景有层次地搭配在一起,无论您的目光落在何处,都是一副天然图画。能工巧匠们将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考虑到了。我来这里看上半天也不厌。”青依指着眼前的景物道。
太后呵呵一笑:“看来你真是来的次数不少了,还看出门道了。的确,哀家也觉得此处甚妙。”
“太后娘娘如果在下雪的时候来,又会有另一番感受。此处平旷无碍,放眼望去,昆明湖的万里碧波化作了一片雪白的冰原,与万寿山上的青松相衬,青的树,白的雪,加上金碧辉煌的几座寺庙,真是丹青妙手点染的画卷。”
“听你这丫头一说,哀家倒是后悔年前没有来此观赏雪景了。”太后悠然神往。
“皇额娘何必惋惜,今年冬天下雪时,臣媳陪你来看就是。”皇后道。
“是啊,那时有更多的地方完工了,景致会更加地美。”
他们观看了最近才完全修好的佛香阁等几处宫殿,又朝万寿山山顶爬去。
走了一会儿,太后有些乏力,乾隆便亲自扶着母亲,慢慢地往上走。山路两旁有树遮阴,并不炎热。但众人还是流汗了。有宫女疾步走上前,挤过前面的叶蓁,奉上洁白的汗巾。乾隆望了她一眼,迟疑了一下,才接过给太后拭汗。
作者有话要说:这几章平淡些,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腰痛得厉害,坐在电脑前时就被家人骂:“又说腰痛,又坐在电脑前不动,你不是自己找来的吗?!”无言以对,惨……

清漪

青依这时发现那个宫女是很久不见的如意。如意的面容有些憔悴,难道是最近病了?
他们登上了山顶,鸟瞰整个西苑的景色。
远看,只见山青水秀,阁耸廊回,金碧辉映,满目皆景,处处入画。近看,山上绿茵丛中,点缀着景福阁、重翠亭、写秋轩、画中游等楼台亭阁,各有妙处。
乾隆道:“这蝠形的山,寿桃状的海,就是儿臣当初为庆祝皇额娘六十大寿时最初的设想,福山寿海,祝愿母后添福加寿。”
“皇儿总是为额娘着想,额娘真是开心。”皇太后一脸的幸福。
“孝敬皇额娘,是儿臣们应该做的。”皇后道,“这西苑建了这么久,都还未正式起名,不如今日就让母后为它赐名?”
乾隆也道:“是啊,择日不如撞日,皇额娘今日就为西郊园林定个名吧?”
皇太后慈爱地看了自己儿子一眼:“皇儿这不是在考额娘学问吗?额娘读书不多,只是爱看佛经而已。还是皇儿来取名吧,你这个最擅长了。”
乾隆沉吟了片刻,望着烟波浩渺的昆明湖说:“儿臣以为山水之美在于灵气,而滋润万物的水是最有灵气的。这西苑最美的地方就是这的昆明湖。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看碧波万顷,清风送爽,涟漪泛起,实在是舒适悠闲不过……”
青依满怀期待地看着他,以为会从他嘴里吐出“颐和园”三个字,谁料他的目光在青依身上掠过:“不如就叫‘清漪园’?”
“皇儿说得不错,清漪园,的确是个好名字。”太后高兴地说。
皇后望了望乾隆,又望了望青依,没有出声。
青依表情有些呆,是啊,她记起来了,导游曾经说过,颐和园曾经在战火中毁坏,重修后改名为“颐和园”……
他们返回圆明园,在同乐园一同用了晚膳,才各自回寝宫。
青依望着随太后离开的如意问:“如意不是皇上的侍女吗?为何在同乐园时在太后娘娘身后服侍,现在又随太后回宫?”
乾隆道:“前些日子,太后处少了一个宫女,朕便将她派到长春仙馆去侍奉太后了。”
他面色有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