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牙婆生存记事-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怪不得多多说新娘子是世上最美的女人。

    若她也穿上这样精美的嫁衣……小五遥望门内,心神飞远……

网友上传章节 102 迎新娘荆杀建屋

    知历二十三年的春天并不平静,边关飞沙走石,一场沙暴蔓延至靠近中原的许多村郭。大宋朝人心惶惶,纷纷猜测着这场灾难过后辽国处境艰难,休了将近一年的战事会否因一场天灾而重新发动。辽国的蛮子休养生息一整个冬天,本来指望春季草飞莺长将牛羊赶出圈来上膘,这场出乎意料的天灾却让牛羊发了疯,顺着边境跑的无影无踪,仅剩的也死伤无数,整个辽国遍地都能听到女人和孩子们的哭声,以及男人们唉声叹气的沉沉叹息。

    部落长老们聚集在一起商议着。大宋朝边关将士绷紧了神经,一连数月不敢轻忽。按照往年经验,天灾过后辽国内部矛盾无可调和,这帮畜生最常做的就是以战养民,扰边供己!

    绷了数月的神经,忽然接到朝廷发来的一道明旨,令所有人出乎意料,更不乏在边境守了一辈子关的老兵们怒不可支,除了不敢辱骂皇上,朝堂所有数得着的王公大臣都被反反复复翻出八辈以上的祖宗进行了亲切热情的问候。

    老子们跟辽国人干了一辈子架,赢也好输也罢,个顶个铁铮铮,宁死不屈,从没说句软话!现在是怎样?妈的辽国人还没打来,王八羔子们离边关十万八千里呢,王公老爷们缩在京里就祟了?

    大宋朝这几年就没有风调雨顺过,不是天灾就是**,从没见朝廷赈灾如此及时给力,怎地轮到敌国就变得积极主动,人家还没张口讨,自己先双手奉上?

    什么两国友谊和平相处,什么一视同仁、天下子民,通通狗屁!狗屁不如!

    老子们浴血奋战和□的辽国人拼死厮杀的时候你们怎么不说?

    老子们战友一个个倒下尸骨无存的时候你们怎么不说?

    老子们瘸腿瘸胳膊拼死挡住敌国入侵的时候你们怎么不说?那时候只会躲在汴梁城坚固的城墙后头尖叫,不许敌国强进半步!

    他妈的!

    望着案上摊开的朝廷旨意,大将军戚少商额头青筋狰狞,狠狠骂出粗口。

    曾经容颜俊秀号称汴梁公子之一的苏和观面色不再白皙,边关干燥的寒风吹裂了曾经如奶油般滑腻的皮肤,古铜色皮肤上遍布细细斑纹。在边关城郭女人们眼中他依然是最俊的,走在大街上仍然能收获无数芳心。比之从前,更添一分坚毅阔朗。

    他依旧爱笑,未曾张口先闻笑,戚少商最讨厌他这点,总说看到他的笑容就如同看到草原上吃腐尸的秃鹫,令人心里恶心。尽管如此,苏和观从未改变。

    然而望着黄旨,他的笑容勉强,话语也干巴巴:“朝廷大事为重。我们再不甘心,事已定论,也只好默认。”

    尽管早知道朝廷与辽国在议和,尽管三殿下早就发来暗信叮嘱他们,尽管前一年也明里暗里没少帮助回到草原掌控大局的柔然荆杀,但那些和今天,不能相提并论。

    战争不可能延续下去,议和迟早要进行。帮助柔然荆杀,不过是挑起辽国内部矛盾,让他们自己内耗,从中取利。然而帮辽国‘赈灾’——

    这两个,极大地侮辱了前线将士。

    侮辱了怀抱远大梦想弃笔从戎,心甘情愿放弃汴梁优越生活来到苦寒边关为三殿下大业奔波的苏和观。

    戚少商是军事狂人,他生来的使命就是保家卫国。

    林小五大局为重,他肯在前线奔波无外乎保存林氏利益,为今后争得一席之地。

    而苏和观,他则是纯粹因为三皇子,为他的伟大理想而折服,甚至全然不顾家族制衡之术,全心投奔三皇子,一心一意为他奔波谋划。

    如今的大宋朝廷昏庸无能,吏治冗杂贪污索贿成风。只为还一个太平盛世………他不顾家族反对,舍弃汴梁城中优越的生活,跑到苦寒之地。

    然而这纸‘协助赈灾’旨意,如同一耳光,狠狠地,毫不留情的扇得他一个趔趄,措手不及。

    赈灾?

    赈谁的灾?

    春寒刚过,西北地区刚刚熬过冬季,春天融化的雪水冲破河堤,夹杂着冰凌雪块的刺骨河水将西北数百个村庄变成哀嚎遍野的地狱。临近汴梁的地方匪患不断,商旅百姓叫苦不迭。国内大大小小的灾祸不去赈济,反而来赈敌国的灾?

    朝廷说,粮草和赈灾所需银两已在路上,不日将达。至于赈灾所需人手,由军中调派,务求做到尽快帮助辽国稳定……

    戚少商越想越上火,气的一拍桌案:“他娘的,老子调谁去?我的战士都要上阵杀敌的,个个身上都背负着辽国的人命,个个心里都怀着对辽国的血海深仇——让他们去赈灾?这他娘的究竟是哪个王八蛋的主意!”

    因为气愤,正气凌然的国字脸扭曲成罗刹鬼。

    苏和观默然。使了个眼色示意戚少商亲随去帐外守着。亲自弯腰拾起掉落在地上的圣旨。吹吹上头灰尘,随手丢在案几边角地方,全没当成一回事。

    “军中不是还有三五营新兵?他们和辽国的血仇少,让他们去。”

    戚少商想了想,摇头:“不好。只怕辽国人诡计多端,咱们好心,万一他们使诈贸然发动,新兵蛋子恐怕全员覆灭都不够人家填牙缝。”

    “新老各掺一半?”无论如何不情愿,心中怎样排斥,朝廷明文发旨,做人臣的,只有照做,不可违抗。苏和观将愤怒和背叛感深深按在心底,尽一个幕僚应尽得责任。

    戚少商眉头打结:“老兵对辽国人恨之入骨,恨不得圣诞其肉,叫他们去,我怕出乱子。”

    苏和观脑筋飞速旋转。此事没听三殿下提起,只怕也有二皇子推波助澜。

    他不亏诡计多端的幕僚,忽然合掌:“李长崎不总抱怨咱们不给他仗打?不如把这艰巨任务交给他做!”李长崎是二皇子派系的将领,素来与戚少商不合。

    戚少商认真想了想,大笑:“果然,如此艰巨的任务只有他才能做成!”

    两人对视而笑。

    戚少商想想,道:“此事还要问过三殿下才好。你帮我起草书信,问一问殿下的意思。”

    苏和观点头。

    “最好李长崎和辽国人闹出点什么矛盾才好。”他坏笑。

    “二皇子派为着倒卖军粮案已然焦头烂额,若是李长崎不安分,我看他们离垮台也不远。”

    庆之去年上报的粮库空虚事件经过皇上多月深思熟虑,终于承受不住朝中压力下令彻查。他们手里证据确凿准备充分,打了二皇子派一个措手不及。随着案件深入,牵扯进去的二皇子派系官员越来越多,许多官员被牵扯进去拉下马。朝中私下笑言,如今大狱里关着的官员,一把抓出十个里头九个倒是二皇子派的人马。剩下那个属墙头草,两边摇摆不定。

    双方角力,如今势头再明晰不过,二皇子派漏洞百出,三皇子则占据上风,如今他们什么都不必做,只需推波助澜,看二皇子的笑话罢了。

    戚少商叹息:“庆之可立了大功!”

    提到林庆之,苏和观收起笑容,神情紧了紧。

    庆之此功固然大,却也和二皇子派结下深仇,有风声说二皇子对他恨之入骨,恨不得抽筋剥骨挫骨扬灰,更扬言要他不得好死呢。

    三殿下心里也担忧,叫他暂时住进皇子府避一避风头,偏生庆之极倔,说什么都不肯。也只好加派人手暗暗保护。

    三殿下屡次来信提到庆之,言语中不无懊恼,庆之虽然面上如常,却总觉得两人之间生分了。三殿下从不说悔,话中却也透出几分后悔。他思来想去两人之间的矛盾无非是因为钱多多,虽极为隐晦,苏和观却从信中言语看出,殿下颇为后悔,不该赞同将钱氏送到草原上。

    案件调查其间,他也见过庆之几次,每次提到钱氏和殿下,庆之只淡淡带过,一副不予多谈的模样,他虽忧心却也不好多言。

    对此事戚少商也有所了解。不以为然道:“殿下此事做的过了。”

    苏和观沉沉叹息。

    戚少商不比他,对三殿下心怀崇拜的,他是带兵打仗的粗人,说话直接:“虽并未正式成亲,然庆之已将钱氏当成了妻子。朋友妻不可欺……殿下此举实在伤人!”

    想一想吧,林庆之在边关两头跑,为军草粮饷奔波。虽然也是为家族今后奔波,却不能否认,正是因为他的功劳,自己能放手打仗,三皇子在京中也睡得安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