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种田]小户女-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品箫也是做作惯得,就势扑在了地上,委屈就泪水横流。

刘乾坤夹着包袱家什回到院子里就看品箫伏在地上哭得雨带梨花,凄凄惨惨的。哎呦心疼死刘乾坤了。

他也不顾的包袱家什了,随手一扔赶紧的上前扶。

还没有扶起就听见祖母大喝“乾坤!”

刘乾坤才看见祖母站在厨房门口上。

“祖母安。”刘乾坤放开品箫,跪在地上磕起了头。

“啊?祖母。孙媳品箫给您磕头了。”品箫个反应快的。从刘乾坤说出祖母那会,就明白了这个粗壮如仆人的老妇是她的祖婆婆。赶紧的做戏,上前行礼。

“哼,品箫?既然嫁入了刘家门,还叫什么名字。又不是有名牌花魁。你娘家姓什么?”刘老太太忍着一口气问道。

孙子不是娶了大户婢女么?怎么像是大户妾?老太太又仔细的看了她的眉形,身形,还真是像才破过的处呢。

“娘家姓姬。也是京城大姓。”

“既然是大姓,跟应该明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以后就叫刘姬氏!你们先归拢一下行礼,中午等你们娘回来再敬茶!”

“是,祖母。”

夫妻两个开始收拾院子的行礼。老太太虽然又回厨房煮饭,但是双目还是紧紧的瞄着有多少嫁妆。

东西不多,不知道私房多少?当初孙家嫚子要嫁过来,说是和她哥哥一样的分家,有二十五亩田呢。

这个大户婢女孙媳妇刚来,等摸清了底细,再计较刚才对她不敬的错处。



看着窄小的房间,这就是她和相公的卧房了。还不如知府府上的官房大!

刚才她也里里外外的看了,家里没有丫环婆子,更没有干粗活的长工,奴才!难道以后要自己烧菜做饭?洗衣叠被?那可不行,她的指甲养了很长时间才长了这么长,要是断了可要心疼死了。

“相公,你先去看看祖母吧,我归拢一下行李。”品箫对忙里忙外往屋里搬东西的刘乾坤说道。

刘乾坤看着乱糟糟的房间也觉得很烦气,再说了娘们收拾屋子也算是本分,所以他也就应了一声,到厨房和祖母说说话,知道一下家里的麦子收的怎么样了。

品箫看着刘乾坤走了,赶紧的把两个衣箱子上了锁,体积有个百八十两银子也稳稳地落在了箱子底了。这刘家也太穷了些?就是不知道是不是真穷,要是有那几百亩地也算是上等农户了。等她借着有了身子后,买几个丫鬟婆子伺候着,也不算差的。

收好体积,她才规整衣服,被褥,看了看那刘乾坤的棉花布被一股子骚味,忍着恶心从炕上给他拖了下来,扔在了院子里。

其实那刘乾坤就是个面儿光,里子邋遢很。

刘家老太太在厨房里话里话外的询问者孙子那大户婢女孙媳妇带了多少嫁妆?

刘乾坤见是奶奶问,说了知府夫人送了多少银两,又品箫又金银头面等等,还有上好衣裳两箱子和八床真丝白棉花被。

那刘老太太多少也算精明的,觉得那品箫体己应该不少于二十五亩良田的价,心里也放心大半来。

快到晌午彭春赶着一个小驴车回来了,车上装着今天上午四个人忙活的成果。今年的麦子比往年的雨水足,长的沉甸甸的,虽然累得他们不想多说话,倒也心情不错。

当看着儿子回来的刘寡妇泪眼朦胧啊!天知道,这十几日了,老太太,姑太太还有大姑姐对她脸不是脸,鼻子不是鼻子的!儿子终于回来了,她的依靠终于回来了。

一门四寡妇整齐的坐在狭小的正堂里等着品箫敬茶。

倒是把见过大世面的品箫给吓了一跳!这些个相公可没有对她说!夫人也没有说!她这么一个媳妇要伺候太婆婆,太姑婆婆,婆婆,姑婆婆,还有一个未娶亲的表小叔子!就是金山银山,这个刘家也能吃垮!还有刚刚听着她们话里话外这麦子是自己再收?让她下晌也下地?

这可怎么办好?要不这样?

品箫自己倒了茶,敬茶礼仪倒是做得头头是道,让刘寡妇眼里流出满意的笑容。送了她一对银镯子!这可是大手笔啊,在这镇西也就孙家能和她相比了,那孙家媳妇进门个个送了一对镯子,可惜她不知道人家是金镯子!

刘老太太送了一只银扳子,太姑婆和姑婆两人是两角银子。

四个长辈的出手,让品箫害怕起来,这家子真是不富裕。她是要做正头娘子享福不是来伺候这些老寡妇的。

中午的饭食是烙饼子和疙瘩面汤就咸菜,吃的品箫想吐。这,这些饭有些馊味了!

其实是老太太舍不得用盐,用得咸菜水调味的,怎么不馊?倒是除了她,人人吃的很香。



方奎五月初一到好友徐二爷家暖寿,路上却想起孙嫚姑娘的生辰是七巧节,可是要送什么礼才好?

真是不能想,一想就想见面。哎,还是忍忍吧,这会去找她,她也没有时间来理他,家里忙着收麦子呢。

徐二爷就是与方奎一起去知府大人府上的徐文峰的族兄。虽说一族,但是相隔的远了些,倒是上次能与那刘乾坤一起出门游学,就有徐二爷的撮合。

徐二爷大名徐文清,家里有十几间铺子,做的是茶楼银楼生意。他与方奎都是家中嫡子,上面有一个庶兄,下有五六个庶妹庶弟,家里也是鸡飞狗跳的好不欢腾。

酒过三巡,徐文清喝的八分醉了,对还清醒的方奎说“方奎,你还真是不够意思!怎么不痛快的吃酒了?”

“二哥,前个喝的过了,想起了就难受。先让兄弟缓缓,过几日一定与你痛饮三百杯。”

其实是方奎知道了自己出糗后,总是警告自己不喝,少喝。

“是吗?走,陪哥哥醒醒酒去。”

“好。”

两人勾肩搭背的往那花园里走去。

身后琴子和徐文清的书童马驹跟着。

徐文清和方奎进了园子里文阁轩,坐下了吹着微风,讨论着前个老师留的题。

最后喝了几口醒酒汤,徐文清又问“可得偿所愿了?上个月满镇上都议论纷纷你与那孙家姑娘天作之合呢。”

方奎舒心的长吐了一口气“可不是。先前都以为不可能了,总算是苦尽甘来。多谢二哥帮忙!”

“哈哈,记得请吃喜酒时,让弟妹亲自给我斟酒。算是谢媒酒呢。”

“理当如此!”

“对了,方奎你怎么看人就那么特别啊?你念念人家两年不忘,那你看中人家时,弟妹十岁才是,你是不是有些隐疾啊?”两个人熟极了,徐文清半开玩笑着调侃着。

“也许吧。倒是她张开了来,我更心悦她!哥哥,你说我有隐疾不?”方奎说起未婚妻,现在是大大方方的。不是以前在内心苦苦挣扎的,懊恼万分的样子。

“好啦,管你个球。心定了,是不是后年县试进场?”

“看看再说吧。”方奎倒是没有那么大的心思,他现在只想等着媳妇长大了,赶紧娶进门。

徐文清看他无所谓的样子,心里无比羡慕的说“哎,李伯母不强求你,你轻松多了。我可是要下场了,我老娘成天的在我耳边说着,要争气,要光宗耀祖。”

看着他愁苦的样子,方奎笑了笑说道。

“好吧,我陪二哥一起去。算是有苦同担了。”

“好兄弟!对了,前个茶楼里来了胡商说七八月有胡瓜从我们镇上往上京运,我也与他定了一马车,倒是送伯母些尝尝鲜。”

“那说好了,一定多留给我些。”方奎抿了口杯中的茶,心思一动。

徐文清大大咧咧的说道“你也不怕撑着!再说了不耐放,吃不了烂了。”

方奎急了“一定要多与我些。”

“哈哈,肯定的多给你。是想着送弟妹吧?”



五月初的天气热了起来,满山遍野里都是忙着收割的麦子的人。孙家人更是勤快着呢,天一擦亮就起身吃早饭,带着几罐子水就到麦田里劳动着。中午,老爷子赶着牛车送饭,晚上非得到了看不见镰刀了才回来,吃几口饭就躺在炕上不想动弹的睡觉。老爷子还得和两个儿子守夜看着麦场。这样的日子过得沉闷又实在。

孙嫚子总是家里最早一个起来的,起来就赶紧的做早饭。每天每顿都不重样,尽量让在麦田里枯燥挥着镰刀的哥哥们,赶着牛车每天装卸麦捆子的老爷子和在麦场里挥着叉子翻腾麦子的老娘嫂子们吃得好点。

十几口人家饭也是量大,累人,但是她瞅着空闲给全家洗着衣服,照看着三个小侄子老老实实的,让两个嫂子更感动。

这天一早,天有点阴,全家人的心有点紧啊。这麦收就怕遇上阴雨天!这麦子才收了一半不到呢,再说麦场上的还没干,要是垒起来,用帘子遮盖着也容易生芽发霉。

这天气就更加让孙家人下猛劲的干活计。没成想中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