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俊,总有一种冲动在内心深处乱窜,一直极其难耐,就像是受煎熬。所写的内容全部是真实的,只不过有些言词比较夸张罢了。”当记者问她现在是否还有这样的冲动时,她说这种想法已经不强烈了,而且她现在上毕业班,学习任务较重,一切以学习为重。据了解,她从四年级开始爱上了写作课,从五年级起,她开始记下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随着她的日记越写越长,本来很私密的东西在她的两个好朋友之间成了“课外读物”,还被加上了大量眉批和注脚,而她的父母对自己女儿的思想全然不知。她在笔记中这样写道:“成人世界里,有种种宣泄方式,比如去酒吧、蹦迪、游玩,甚至找个异性朋友谈恋爱,我为什么不能如此?”针对此事,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孙教授认为,她的行为仅仅是青春期的一种朦胧 意识而已。小学阶段高年级的孩子会出现对异性不确定的爱慕、好感之类的感觉,一些家长也许会大惊小怪,实际上说明家长并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如果能把孩子的兴趣因势利导到文学、自然科学等方面,问题可能会很好地解决。相反,如果家长兴师问罪,可能会使孩子产生罪恶感,反而对其心理健康不利。
(摘自《牵手青春期》第156页,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分析1孙云晓 张引墨
爱情是人类精神的一种最深沉的冲动。
费尔巴哈说过:爱就是成为一个人。但是如果对爱把握得不好,就会在没有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之前先被火热的爱毁掉了。
有理性的专家认为:爱,首先不是一种感情也不是一种感情冲动,而是一种关系方式,在这种关系中,人们希望在考虑他人利益的情况下合作。
哲学家弗罗姆认为爱有这些特质:是一种积极的情绪,是给予,而不是只求获得;爱的基本要素是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
这些权威把爱理解为一种利他的合作关系,一种给予,是一个人之所以被称为人的条件,这是不无道理的。
爱好像也很不简单,没那么唾手可得。也许它像任何一种艺术一样,需要经过认真的学习、实践、锻炼才能获得。
由于爱的对象不同,爱可以分为爱自己、爱父母、爱儿女(亲情)、爱朋友(友谊)、夫妇的爱(爱情)、对陌生人的爱(公德)以及对环境、动物、事物的爱。
这些,好像很少有人告诉中国的孩子。很多的时候,他们的时间和空间被其他的事物占满。
爱的问题,常常被忽略了。但每个人都知道爱的重要性,它是一个人能否幸福的根源。
在这里,我们想把爱的定义放窄,只放到男孩和女孩的关系上来。有人说,解释爱就是结束爱。这种说法并不合理。事实上,男孩与女孩的交往,有一个真实可见的过程,有其不可忽视的科学因素。
在中国,这个问题往往令教育者忧心忡忡。
青春的苏醒不可蔑视
有一天,少男少女们会突然听见在他们的心底响起一阵最甜蜜、最温柔的音乐。这是青春苏醒了,是存在的庄严召唤,是生机勃勃的人的本质的回归。
普希金14岁时曾写下了自己的第一次自白:一颗火热的心被征服了我承认,我已坠入情网谁能禁止这种奇妙的感情突然出现呢?
谁又有权利指责初次产生的爱情呢?粗暴的干预会造成青少年一生的感情压抑。这份感情需要的是爱护、同情、体谅,需要一点设身处地的思想,而不是蔑视。
生理影响客观存在
不可否认,少年的爱情具有纯精神的性质,表现为情感的友谊形式,但它又不全是柏拉图式的,因为它终究要导致性的接近。
使人激动不安的感情无疑是“大脑的功能”。
感情产生的基础是神经系统,感情在功能上是同人体的所有器官(血液循环系统、内分泌腺、肌肉等)的状态联系在一起的。
研究和观察表明,爱的感情有特殊的生物基础,它在功能上取决于性腺的状态和活动,取决于生殖系统总的活跃程度和生命力。
异性交往是成长的需要
根据社会交往互动理论,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只有在与异性的交往互动过程中才可能卓有成效地完成。男孩惟有从女孩的眼里才能读出社会对男性的期望,女孩也只有同男孩充分交流才能获悉社会对自己的要求。
人的一生注定要在两性世界中度过,要获得处理好两性关系的必要技能,适应相应的社会规范,青少年就必须与异性交往而非隔离。
如果这种交往有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的感情便能有一个正常的释放和寄托,这个阶段的爱便也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反之,爱就只能成为空谈而不会有什么作为了。
分析2孙云晓 张引墨
特殊的“青春期恋爱”
著名学者李银河女士在《关于青春期恋爱的研究》中指出:早恋这个词并不科学,顾名思义,早恋就是过早地恋爱,但是,何谓早?目前一般指中学时期,有的甚至包括大学。西方社会学研究者将十二三岁到十九岁的青少年恋爱行为称为青春期恋爱。相比之下,这一用语既给出了明确的时间定义,又未加道德评价。
希望以后大家能够用“青春期恋爱”替换掉“早恋”,使我们的用语更科学、更人性、更没有强加上去的道德批判色彩。
字面上的误会解除了,本质上的误读是否有机会纠正呢?普遍存在的“青春期恋爱”以及并 未影响成长和成绩的“恋爱”,是否使人们能重新思考对“青春期恋爱”的批评和否定呢?
青春期产生爱情的微妙的感觉是很正常的,但是以青春期的年龄和实力,是否有能力来掌控这种犹如脱缰野马的强烈感情呢?回答是:不能。大部分的人不能。而且有些人还在事情过去很长时间后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
有很多的青少年可能会说:你不是我,你不能理解我的孤单和渴望爱的心情。但是爱的表达 有太多种方式。
在最好的年纪,最好的岁月,应该有最有意义的事情来做。要交往众多的男女朋友,才不会一叶障目,才能对异性有一个基本的总体把握。
蔓菱有两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经历。第一次因为父亲的粗暴干涉而中途夭折。“粗暴”两个字好像一点也不过分,因为这位父亲把这个女孩“暴打”了一顿。
实事求是地讲:这样的教育是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的。果不其然,不久这个女孩子就结识了另一位男友,而这一次的感情更强烈。
她没有仔细想过,要把自己的爱维持在哪个层次,甚至在发生性行为以后,她也不清楚自己是否应该做这件事,只清楚自己是爱这个男朋友的。
环境的诱导使她没有时间思考自己的欲望。性行为使他们的爱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失去了高贵的意义,使双方都陷入到一种手足无措的境况当中去。
有必要强调一点:性早熟并非感情成熟的标志,而且它不利于感情的成熟。他们过快地从对父母的爱过渡到所谓的爱情选择。这种短暂的关系很少有美好的未来,它使经历者感到不确定,让他们以为一段长久的关系是不可能的。
正如蔓菱在访谈中所说:我们的感情已经危机四伏,所以维持着关系,可能是因为他是我的第一次所致。但这不能解决我们感情上的问题,感情已经太不纯粹。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是应该成为“行动的矮子,思考的巨人”。至少应该先想明白爱 情的要义,再想明白欲望之于青春期的爱到底有何作用和意义。
也许要想到脑袋疼才能开点窍!小语的感情行为,有很鲜明的个性,这和她在访谈中提到的“独生子女”在交友方面的独特性不无关联:首先心理年龄比生理年龄大,想得比较多,需要更多的爱和关怀。其次,小语认为一个人的生活和一堆人(指兄弟姐妹)的生活是不一样的,因为只有一个人,所以要过早地自己出门找朋友玩,还要有辨识能力。最后,在很大程度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一切都得靠自己。最好的朋友也会慢慢有自己“排他性”的朋友,这时孤单会明显凸现,会促使自己尽快决定自己的男友。
但在这个阶段出现的“爱情”对他们而言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小语的回答是:社会发展得太快了,是社会造就了我们过早地接触这些,知道这些。很多人正是过早地体会到这一点,才明白,当时的确承担不了“爱情”的重大责任,这只有自己体会到了才有作用,老师和父母不希望你走错路,但你自己不去做,就不会知道这是错的。况且你只有交过男朋友,才会明白自己想要的丈夫是什么样的,不会到年龄很大时还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