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国特种兵在美国亚特兰大海岸登陆……
我很难想像,在现今会有这种事情发生……
即使是“911”也只是劫持民用飞机……
电影里却说是“特种兵登陆”……这可是和平时期……是现在的美国……不是2战时期……
我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为“布什”这个战犯侵略别国制造借口……
我对布什的当选其实很纳闷……难道美国的反战人士都没有了吗???(这个问题曾经在天涯里争论过,当时也是分成两派的)
布什当选……然后是《特种战线》的上映……
中国人民应该警惕了……战争很可能会烧到我们……
仅为一家之言
宁愿站着死,不能跪着生
今天考试。考的是《当代世界经济和政治》……并看了一篇文章……
我想起了一些东西……
历史将永远记住,在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时候,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站出来公开反对……中国在哪里??
历史将永远记住,在美国侵略南联盟的时候,俄罗斯公开在安理会提案,谴责北约,永远记得,俄罗斯外长的话,我们知道这个议案不会通过,但我们要让世界人民知道,是谁在肆意践踏国际法……中国却投了弃权票……
历史将永远记住,在美国侵略伊拉克的时候,法国和德国公开谴责美国……中国呢……却在战后,法德被美国排挤的时候……嘲笑人家……拿人家当反面教材……(我上形势政治课的时候,听老师的意思,是在嘲笑人家)
中国的国际责任何在???中国的尊严何在???
宁愿站着死……不能跪着生……这才是邓小平的“中国人穷是穷一点,但打起仗来是不怕死的。”的最好诠释……
至少我这么认为
纪念我一个去世的朋友
我和小微哥是在半年前在网上认识的,他的网名叫微生物,武汉人,男,年龄26,我叫他大哥。
他是我徒弟(网名烟一缕,鞍山人,女,年龄34)介绍给我认识的,但,他以前一直不知道我和烟一缕认识,以后也不会知道了,因为他已经长眠于地下。
想想当时的情况,他因病离家出走,北上到了嘉峪关,还在那里吃羊肉(他的病经不起这么折腾的),我徒弟作为他的病友,是十分着急的。她在QQ上和说了这件事,请我帮忙。于是当天决定,我在第二天以陌生人身份加他QQ。这样做是怕他有反感。
他的病现在来说;是绝症,系统性红版狼疮。我和他说话的时候还差点说漏嘴。他说他不能见太阳,我就说是红斑狼疮。他很奇怪,问我怎么知道的。因为白血病也是这种症状。我就瞎扯,说我以前看《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的时候留意到的,他才勉强相信。
也许,我起了一定的作用,他开始转道鞍山,见了我徒弟一面,又回到了家里。以后的时间里,我和他是断断续续,有一些联系(他上网的时间不固定)。
我嘱咐他要好好养病。他说,他什么都看开了,不就是一死,但他担心家里人,不想看到他们伤心。
他说,他得病以后家里为他付出了很多,财力物力都有很大的消耗。他已经26了,不能老靠家里。
有一次周末,我不想回家,想在学校里,他对我说,家里想你,还是回去吧。
我告诉他,我是佛教徒,可以为他祈福,他就说让我教他一些关于佛教的东西。
和他最后一次聊天是在他去世前半个月,那时侯网上的一个佛教聊天室在举行纪念佛诞的晚会。我带他进去,听了诵经和佛乐。这也算他的佛缘了。
之后,再也没有见过他,
小微哥去世的消息,是我徒弟告诉我的。
我徒弟说,小微曾经告诉他,他吃了几付中药,病有好转了,谁知道,他竟然去得那么突然。他是在7月14号中午晕倒的,送到医院的时候,已经离开了人世。
我徒弟说,小微是土葬,她非常高兴,因为她听说人死之后还有知觉,她怕小微受苦。
我在小微哥去世后的第49天(就是今年9月1号)晚上诵了49遍《往生咒》,为他超度。
我前几天,在网上询问一位出家的僧人——默修师傅,他说最好是诵《地藏经》。我打算在他明年忌日的时候,为他诵《地藏经》。
小微哥去世,是我徒弟告诉我的。那我徒弟她不敢想了。
一枚硬币的决定
当硬币落地的时候,命运已经注定……
今天(现在后半夜了,应该是昨天),心爱的人又一次拒绝了我。
她说她不想要男朋友。
冷月销魂一直都不是一个“成功”的人,不会把握机会,总认为先付出感情,就会有回报。(以前周慧敏有一首〈痴心换情深〉,是很好听的。)
和她坐了很久,也沉默了很久,我不知道应该说什么,这个时候我是束手无策的。
没有办法,只好继续沉默。我知道我做得不好,心急又不会表达。
她没有给我希望,因为时间已经不多,她要出国。
我一直在想,我这样子她会烦吗?我不想让她不高兴。
我是一个爱哭的人,但今天,我没有眼泪,可能是抗击打能力达到了某种程度。(值得骄傲)
当无法决断的时候,“天意”是最好的选择。
小时侯我就习惯“用硬币决定事情”(一般是5角的,重量最好)。
于是,这一次就这个样子好了。决心往往是一刹那之间的事情。
很快得找出硬币,抛出,但没有接住。
硬币弹到了很远的地方。走过去看到的是反面,我呆呆得站着,有几秒的时间。
或许我应该再坚持,但世界上只承认有“结果”的执着,没有结果的只会是“固执”。况且这是“天意”。
既然已经决定要去“赌”,就要“服输”。
一切随缘。
现在感觉好累,有一点无聊。
既然没有人心疼我,那我自己就心疼自己好了。
我还记得硬币落地的声音,既然决定,就没有必要更改。
这是硬币的决定,也是我自己的决定。
PS:有点语无伦次了,是吧?
就是前两天的事情(2005年3月7日)
宽容和度量的问题
缘起:
2003年的时候,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有一个很受人民政府欢迎的论调:网络应该实名制。但此论调在广大网民来说是很难得到欢迎的,也是实现不了的东西。于是,人民政府便对他们最容易管理的地方——高校BBS——来进行“实名制”。
关于这个事件的实施过程,我不再说,大家从网上的一些文章也是可以知道的。(内部事件逐渐明显化)
我并不想过多的评价李先生的观点,现引一段文字。
“只是李先生的想法无疑是一种天真的可爱而近乎幼稚的青涩理想主义——实名制一方面要求网民对自己言行的法律责任,同时它也要求着政府乃至国家机器恪守最基本的人权原则,不干涉正常健康的言论自由。但是,在当下,后者是难以真正做到的,实名制因而也就成为对发言者单方面的约束,甚至以最大的恶意来推测会成为搜集证据进而打击言论的有力工具。这样,网络不仅不可能成为新时代新技术条件下“公共领域”的新兴模式,反而会成为最为先进的“文字狱”工具。”(援引网易文化,作者:小呆)
高校网络需要什么?只是要成为“官方的告示板”吗?那有一个官方“主页”不就万事OK了?
这要弄清楚一个问题,大学是什么?
大学并不仅仅是几栋大楼而已,她重要的在于教授和学生,更重要的是学术自由的氛围。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和我彻夜畅谈的时候,说到“大学是一个受到保护的空间,他保护的是各种思想。”我曾经赞叹他的观点,认为是这样的。但,现在的“实名制”(不干涉正常健康的言论自由无法实现的情况下)又是什么?
中国古时候有“海纳百川”的说法,自然这是一种宽容和度量。不知道,教育部对于这四个字是怎么看的。他们是可以说一套套的理论,但这理论,并非就是他们做事的“准则”。
“海纳百川”便是对“实名制”的讽刺。
也许,我只能认为教育部是“心胸狭窄”而已。
我的一个朋友有这样一种说法,自从89之后,怎么怎么样。我对他的说法,是接受的。好象现在把大学生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