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人,那我又有甚么可怜惜的?”
大海道:“朱将军说得极是。”
孙德崖见郭子兴病逝,欺郭天叙年少寡谋,打起滁州兵马的主意来。他派了两个亲信来滁州城,天叙怕德崖夺其兵马,不知如何应答,忙遣人来和阳,邀朱元璋去滁州。元璋觉得去也不好,不去也不好,但如今去和不去,已经没有什么忧虑了。他征询李善长、冯用及诸将的想法。冯用果断地说:“不必理睬孙德崖,量他不敢怎的;郭主帅不在了,天叙的事他自己去处置。我们眼下是守住和阳,招兵揽将,以备渡江。和阳城小地偏,不可久居,江东才是基业所在。”
元璋道:“我也正是此意。德崖是守家之犬,他的主人是赵均用。天叙是主帅的血肉,滁州危急时不救不义,但现在用不着出兵。与孙、赵的瓜葛由他自己去办。我们只管我们自家的事,先打到江东去。”众将赞同朱元璋的主意。元璋于是给天叙的来使回话,装出无可奈何的样子,说和阳事务繁多,一时抽身不出,他日滁州危急时定来相助。郭天叙无奈,只好去请天祐去滁州相议。天祐到了滁州,发现滁州城小,人马敌不过赵均用,跟天叙说,朱元璋不可依靠。父亲在时还好说,如今父亲没了,谁奈何得他。天下豪杰里算杜遵道、刘福通人多势众,许多人都投向他,我们不如先依了他们,保全自己,就不怕赵均用和孙德崖了,将来再谋出路。天叙并不愿意前去相投,但除此之外,别无良策。因道路遥远,一时还无法与杜遵道、刘福通接洽。
郭天叙想找的临时靠山杜遵道、刘福通的确人多势众,但二人也不和睦,各自为大,相互不服,致使军心涣散,屡战屡败,近月以来,所夺的城池又多为官兵抢去。自韩山童死后,颍州红巾军便没有一个公认的首领。杜遵道很想坐第一把交椅,但刘福通不赞同;而盛文郁、刘六等人想推刘福通为首领,而杜遵道等人不同意。两人并列为王,各自的手下都有一班子自己的心腹。刘福通见一军二主,难成大事,想了一个折衷的办法,他说军中不可一日无主,都不要争了,派人去寻韩首领的义子,据说他是宋朝皇孙,我们共同拥戴他。众人认为这个办法好,一致赞同。刘福通遣人四方寻访韩林儿,寻了一年有余,在砀山下的一家村民家中寻找韩林儿和他娘杨氏与几个当年的庄客,迎到亳州,刘、杜二人率众称韩林儿为小明王,建国号为宋,年号为龙凤,立其母杨氏为皇太后。杜遵道、盛文郁为丞相,刘福通为了谦让,与罗文素做平章,类似副丞相,福通弟弟刘六为知枢密院事,掌握军事。刘福通拆掉亳州太清官的木材修建几处宫殿。各处义兵头领们如赵均用、孙德崖、田丰等人见小明王的人最先起事,人多势众,又建了国,都在名份上遥尊他为皇帝。
张士诚得知赵、彭、孙三人与朱元璋各不相顾,令大将李济领兵两万来攻打濠州。那三人日日在城中享乐,手下的兵将见领头如此,平时也都懈怠起来,哪里抵得住张士诚的兵马。当张士诚的兵将涌上濠州城头时,三个人着了慌,乱战之时,孙德崖被跃上城头张士诚的兵将砍死,赵均用见城头失守,抢了一匹,领着十几名心腹,逃出濠州,夺路向山东逃去。朱元璋得知濠州失陷,心想赵彭二人全无进取心,如何不败!濠州是他的家乡,如今为张九四所得,有家难回了。徐达、汤和、胡大海、邵荣等人见家乡被张九四夺了,都请战去收复濠州。元璋道:“先国而后家。濠州虽是你我的家乡,但那里不是用兵要地,他日再说,也省得大家不时有回乡的念头。”诸将虽然不甘心,也只得作罢。
刘福通的人马声势浩大,造反又早,各地许多首领前来归附,一时鱼龙混杂,什么凶神恶煞一类的人都有。山东有一处盗贼首领名唤刘太保的,领着几千人四处攻掠,怕早晚被人吞并了,也尊奉小明王,送来银子和表章,刘福通给皇帝推荐他,皇帝下诏授他千户之职。刘太保长粗壮丑恶,食量很大,因山东连年饥荒,四处乏粮。他每次打下一城,就杀人吃,人吃尽了,再去攻取另一座城。刘太保兵马所过的地方,赤地百里,人迹罕逢,鸡犬全无。
只有朱元璋迟迟不来依附,杜遵道遣一个亲信来和阳拜访朱元璋,希望他也尊奉小明王,并听从杜遵道的调遣。张天祐虽是元帅,但奈何不得元璋,很愿意依附小明王,为自己找一个靠山,怎么也不愿意放过这个机会。元璋得知杜遵道的主意,当即回绝了,冷笑道:“大丈夫岂能受制于人?”
冯用从未见过朱元璋有这种傲慢之色,朱元璋平素不看重财宝与人畜,可他极在乎名份。冯用与李善长商量,善长也觉得眼下势薄,不当谢绝小明王相招之意。冯用、李善长与诸将来见元璋。李善长直截了当地问:“元帅以为和阳全数兵马,能否抵挡元兵么?”
元璋道:“难料。”
冯用问:“倘使刘福通等人来攻,将军有把握取胜么?”
元璋道:“也难料。”
冯用道:“既然胜负难料,不妨先屈于人下,利于已者则听之,不利于已者则婉拒之。朝廷兵马势大,可借小明王的兵马挡之。这是有益无害之事,兵权仍在将军手中,谁能奈何?只托小明王的名号便了,有何不可?”
朱元璋自入濠州以来,久屈人下,如今主帅病逝,他位仍次于天叙、天祐,这是郭子兴在世时定下的座次,朱元璋没有道理更改,现今又得听杜、刘二的调遣,实在不心甘。可他听了诸将的意见,感觉无不在理。他是一个聪明人,气闷了几日,细细一想,觉得自己糊涂透顶。什么事不应当凭意气,而要讲究利害。元璋告诉诸将,说:“我想通了,不过是在名份上归附小明王,兵马仍由我们自己调遣,不能全听他们节制。”诸将皆大欢喜。
元璋想让一人去亳州商谈,前思后想,觉得张天祐前去最宜。朱元璋目前位在他之上,不能令他前去,婉言劝张天叙道:“张天叙是主帅,他去不宜,而我名份太轻,天祐是右元帅,前去商谈最宜,杜、刘二人便知我们诚心归附。”天叙觉得在理,应允了,令天祐带几个随从,轻装前去见小明王。众人都没有觉察到朱元璋的深远用意,朱元璋心想万一天祐一去不归,自己便坐了第二把交椅。若天祐与杜、刘谈好了归附事宜,也并非坏事。天祐出城后,元璋并不在和阳城里坐等消息,挥兵出城,与诸将攻取和阳西南几处山寨,杀了几个不愿意归附的首领,招得三四千人马。
天祐从亳州回来,带来杜遵道拟写的小明王诏书,命张天叙为都元帅,张天祐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军中一切文书,自即日起都用小明王龙凤年号。
和阳城增加了所招的兵马,渐渐乏粮,元璋与诸将急着渡江,平时都在陆地打战,城内外无一舟一楫,临江发愁。徐达告诉元璋,巢湖水寨距和阳不远,头领为李扒头、赵普胜、俞廷玉、俞通海父子、廖永安兄弟等人,拥众万余,大小船千艘,不妨与他们联手。元璋说联手是好,只怕他们不愿。
李善长提议向小明王求借援兵。元璋也正有此意,既然军中一切文告都用小明王龙凤年号,名份上便是一家,遣了几个使者前去亳州求向他们,且看他们如何说话。使者到了亳州,进宫叩拜了小明王,便说起求援的事。小明王不知如何回答,看看右边杜遵道,又看看左边刘福通。福通同意出兵相助,遵道却不赞同,因为亳州城中兵马不多,万一官兵杀到,无兵拒敌。杜遵道颇有文墨,略通经史,常教小明王读书,小明王平时很喜欢,在朝上先向他问政,其次才问刘福通。杜遵道因此得宠专权,其儿子与亲友许多人都安排在朝为官,且又骄横不法。遵道不同意出兵的话才说出来,朝上一遍应和声。小明王见许多人都不支持出兵相助,就对和阳来使说:“朕听从诸位大臣的意见,不能出兵相助。”使者回来禀报朱元璋,元璋叹息起来,想不到亳州也那么乱,兵马也那么虚弱。自己的事还是自己来做,小明王的军马看来靠不住。
刘福通原本处处谦让杜遵道,如今杜遵道竟不可一世,眼中既无小皇帝,也无自己,朝上全是他说了算,十分气恼,与其弟密谋,要除掉杜遵道。唤了几个心腹军士,探知杜遵道平日从宫中出来的路径,在街坊间伏下武士。这晚,杜遵道在宫中吃了饭,与四名亲兵骑着马在亳州城中同行。天上阴云密布,看不见月光,街坊许多人家都关了门,偶尔听到几声狗叫,安静极了。杜遵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