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活到了次年春天,跟着客商向西行,到了固始、信阳,又向北到汝州、陈州,向东经过鹿邑、亳州,到了颖州。一路上,饿过,病过,冻过,被狗追过,被人家打过,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算是尝遍了。身上的衣帽早已破烂不堪,哪还象一个行脚和尚,倒是一个地道的乞丐。路上也曾接识过临时的伙伴,过后各分东西。他总是留意寻访自己的哥哥,却不见踪影。
他在江湖上飘零三年多,这三年的经历只有他自己最清楚。路上他听人说起濠州的事,勾起了他的乡思。一路辗转,再次回到皇觉寺,——此时已是至正八年了。云游的师兄弟回来七八个,惟仁师兄也回来了,重八十分高兴。他回到自己的旧家,门锁一直未动,打开门进去看,屋内积满了厚厚的灰,到处都是蛛网,邻家汪姥姥说他哥哥与大嫂从未回来过。元璋又上山去寻亲人的坟地,山上荆榛塞路,坟上长满荒草,看不见坟堆。他除了草,修了一下墓地,痛哭一回,在草地上叩了三个头,下了山来。
朱重八仍回到庙里当和尚。日间做些活,空闲时跟着知客师德祝读书识字。德祝见重八大了几岁,识字也多了,给他讲解《六祖坛经》、《金刚经》等佛经。这些经文十分玄妙,引发重八时常静坐下来揣摩着人生种种孽障的根由。
云游多年,他养成了一身野性,住了一些日子,难耐庙中寂寥,找了一个借口,给昙云法师说要到濠州城去化缘,法师同意。次年春,他在城中一家酒肆门前化缘,店小二给了他半碗剩饭菜,他说声多谢,转身离去。那店小二忙唤住他,说道:“兀那和尚,你且留步。”
重八忙过来,陪着笑脸道:“施主有何吩咐?”
店小二上下打量眼前高大的和尚,说道:“你长相好象我的一个朋友。”
“阿弥陀佛,”重八忙合十行礼,看了店小二一眼,笑说:“我看施主也有些面善呢。”
小二说:“听你的口音,象是太平乡一带的人。”
重八道:“正是,正是,我是太平乡孤庄村的人,因家里穷,在皇觉寺出了家。”
店小二拉着重八的衣襟,用手指着重八道:“那你莫非就是朱重八了?令尊是朱五四?”
重八惊奇地问道:“我就是朱重八,朱五四便是先父,——你莫非就真是汤和?你戴了头巾我一时竟认不出来了,我们当年一起放过牛哩,真是好多年没有见过面了。”
汤和大笑道:“我是汤和,你还记得我的名字?真是巧啊,快进来坐,进来坐。”
汤和拿过重八的破钵,说声:“惭愧。”泼了剩饭菜,要点些酒肉荤菜招待他。重八忙摆手说:“我出家多年,吃惯了素,有三年多不知肉味了。”
汤和一边抹桌面,一边收拾碗筷,笑说:“三年多没有吃肉?我三天不吃肉就心里慌乱。店里昨天刚杀了一头猪,切两斤精瘦肉炒给你吃罢。”
重八道:“阿弥陀佛,我不吃肉了。”
“真个不吃?”
“真个不吃。”
“那就温一壶酒喝。”
“酒也不喝。”
“到了我这里就不要斯文,——你是怕别人笑话和尚吃肉么?”
“我到哪里都不会装斯文,云游三年,面皮有几寸厚。我一吃肉就想吐,有时还会肚子痛,酒喝一口便脸红,多喝几口便醉。”
汤和点了几份素菜,陪着了他吃了几口。汤和笑说:“当年放牛时,一起玩皇帝的游戏,你回回做皇帝,用棕叶子做胡子,将水车里的破幅板做成平天冠,我们拿石块当笏,大大小小都听你调遣,还向你叩过头呢。你还真些皇帝模样呢。”
重八有些羞愧,摇头讪笑道:“嘿嘿,儿时的游戏你还记得?不要提了。我自己知道,我这一辈子是一个和尚的命,做皇帝盼着来生轮回也。”重八看身上的破衲衣有些自卑,还不及汤和一身短布衣干净体面,“当年我父亲兄弟都在,你我都小,日子过得快活。转眼长大了,每日直为这两顿饭发愁。”
汤和道:“贤弟也不必太忧愁,这几年多灾荒,明天后年就会慢慢好了。你到那时就还了俗吧,找一位贤淑的女子,成家算了,一个人太孤苦。”
重八叹息道:“你说的这些事我想都不敢想,俗话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每日不饿肚子就行了。”
汤和笑说:“一人吃饱,举家不饿。”
临别时,汤和说:“无事时,不妨多来濠州走动走动。”
重八道:“那是当然。”
重八后来每次入濠州,都会来看汤和。有时住汤和的店里,同床夜话,渐渐结了交情。经汤和引见,重八在城里接识了一些朋友。汤和说起濠州的定远县里有五条好汉,为首的名叫郭子兴,好酒任侠,喜欢交接江湖豪杰。朱重八初闻其名,很想见识,只恨缘悭一面。
一晃又过了两年多,丞相变钞,贾鲁修河,颍州刘福通反了,布王三与孟海马反了,徐寿辉做了皇帝,各地一时间都涌出许多豪杰来,朱重八在寺庙里隐约听到许多传闻。如今他身强力壮,堂堂一条七尺汉子,多了阅历,胆气也大得许多。他假若未能在外面飘零三年,倒也愿意栖息佛门,终老一生算了。如今,他的心已如出了山的野云,领略了外面的荣枯世界,断断不愿在皇觉寺中当一辈子和尚。
他经常往返皇觉寺与濠州之间,感察到天下将要大乱,真是风云际会的时候,自己却守着青灯古佛,如何才会有一番作为呢?百无聊赖之时,他再次听到郭子兴聚众造反的消息,兴奋得几夜没有睡好觉。
却说定远县的郭子兴,其先祖本是曹州 人,父亲是一个看相算命的江湖术士,人称郭半仙,年轻时以数术游食定远,推吉测凶,十次吉凶的事常有四五次被他说中,定远人觉得惊奇。城里有一家富户,家有一个盲女,嫁不出去。郭半仙在富户家中见到那个女子,觉得她面相和善,内中清淑,自顾寒微之身,能娶了她,也算有福份,可以在定州成家立业,省得终年四方飘零。半仙托了一个媒人,到那富户家说了他这番心意,盲女的父母正愁女儿嫁不出去,欣然应允。郭半仙婚后生了三个儿子:子旺、子兴、子隆。半仙给三个儿子都卜了卦,唯独次子郭子兴最吉。
三兄弟从小喜欢舞枪弄刀,都不爱读书。长大以后,手脚勤快,一同到远近州县贩些布盐到濠州来,低买高卖,十多年间积累了许多家财,买田产,置店铺,建房屋,成了定远县有名的财主。但一家人出身低微,在官府里总找不到靠山。官府催税,总会向兄弟们加倍逼索。
郭子兴的大哥郭子旺是一个忠厚人。去年,有一个做桐油生意的人借了他十几锭钱钞,子旺让他写张借据,那人从袖中拿出一张早写好的借据给了子旺,钞钱数目与归还日期都写明了。那借据写在一张有些油污的徽笺上,子旺心想他到底是做油生意的,纸上都能刮出几钱油来。可到了还期,那人并不提还钱的事。子旺上那人油店里去收钱,那人说他记性不好,不知何时借了钱。子旺以为他真忘了,笑着拿出借据来。哪知那人却是一个奸滑之徒,借口天色已晚,看不清字迹,叫店中伙计点烛来看。他拿着借据,嫌烛光微弱,眯着眼睛凑近蜡烛来觑,装个不小心的模样,将那张借据在火苗上引着了,因纸上有油,颇助火势,那人“哎哟”一声,将手一松,那张着火的纸飘落地上,子旺再看时,大半张借据都成了灰,留下一角尚有些字迹。那人说他记不起所借的钞数,只还两锭钱。子旺知道他是故意不还,于是争执起来,那人叫了几个伙计,竟将子旺狠打一顿。
子兴听了大怒,纠集了十几条汉子,拿了棍棒,气势汹汹,要去那人的油店打人。子旺忙拦住众人道:“不可造次,杀人偿命,欠帐还钱,就算他姓孙的烧了借据,我们还可以去县衙告他打人。”子旺领着众人,来到定远县衙,递上状子。县尹叫哈鲁赤,看了递上的状子和烧残的借据,询问了始末,于是大怒道:“哪有这个道理,借了钱不还的!”当即派了几个衙役,去传唤孙某。孙某自知理亏,派人骑马先赶到县衙,给主簿送了钱。孙某还未到县衙,那主簿在大堂一旁使个眼色,县尹下了堂,主簿在哈鲁赤耳朵不知说了些甚么话。当原告与被告到都齐了,哈鲁赤便对郭子旺道:“借钱口说无凭,立纸为据,你这张纸已经烧残,看不出是借款人姓名与借款数目,如何就咬定是孙某的借据呢?我如若也找一张引了火的残纸,诬你借我一万锭钞,你还不还?”子旺不知县尹如何变了口气,忙道:“借据本是他烧的,现在还留着他名字里的两个字,纸上还留有还期,是本月初七日,孙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