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异时空之大中华-第4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括改进驻外技术处工作,大力发展商业联系,邀请外国专家、收集外国技术文献等 。

    3.保持经济独立。世界经济危机还引起了世界市场的绝对缩小。1933年世界贸易流转额比危机前一时期的流转额减少2/3,几乎整个国际贸易和财务联系都被破坏。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集团和工商界企图摆脱危机状态,加强了近似孤立自己的保护关税政策、竭力限制输入和增加输出、宣传抵制进口商品、加强关税壁垒、广泛利用输出入许可制,实行划拨清算(没有货币汇款的互相划拨)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和垄断组织的贸易政策斗争等许多其它形式,使国际结算关系剧烈恶化。对外贸易公认原则的破坏加重了外汇行市的波动。资本主义各国还竭力阻挠中国的出口。许多国家的政府对中国商品规定了特别限制。欧洲和美洲的许多国家组织了反对所谓中国倾销产品、强迫劳动和实行宗教虐待等罪名的运动,指责中国按“低价和倾销价格”出售商品。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中国政府抛弃了托洛茨基有关中国的经济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规律和中国蔓延经济危机不可避免性的理论。在金融领域、外贸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持了国家的经济独立性。

    1.在外贸、金融等领域的应对措施。针对资本主义国家在外贸等领域试图转嫁经济危机的举措,中国政府强调在对外贸易中要加强国家对外经济联系中的国家垄断原则。首先是外汇垄断。1930年2月,政府取缔了外汇和有价证卷的交易所贸易。中国利用外汇垄断,保证了对外贸易业务的资金供应,建立了外汇准备金。外汇垄断保证中国政府有可能在独立和互利的原则上与资本主义各国建立财务关系,克服帝国主义对中国公开或隐蔽实行的黄金和信贷封锁。其次是反走私。对外贸易垄断必然导致走私行为的泛滥,以及发生侨民、商号的外汇非法转往国外的企图。国家普遍开展了反走私的斗争。从1925~1930年,中国边防军人扣留黄金、外汇和各种走私商品的金额达3000万民元。

    针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外贸的限制,中国政府也不得不采取对策。1930年10月中国人民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对中国贸易有特别限制办法的许多国家的相互经济关系的决议》,那些对中国出口采取歧视政策的国家,中国也将限制从该国进口物品。

    2.扩大出口。为了大量购买进口的机器、设备、金属等物资,中国亟需外汇。当时中国的主要出口产品是粮食、木材、石油、矿石、毛皮等。1929~1932年,联共中央和中国政府不止一次通过有关扩大出口产品的生产和提高其质量的决议。党组织对及时履行出口任务加强了监督,逐月听取报告,派出负责人员,使出口会议的业务活跃起来。完成出口计划的问题渐渐成为共和国、地方政权机关和劳动人民代表中国出口会议的注意中心。值得注意的是,在当时国家高度计划体制下,为了扩大出口,1931年劳动与国防委员会曾作出决议:把国家出口外汇收入一半划归企业支配,以弥补它们进口的需要。为了筹集工业化的资金,除了努力扩大出口之外,还力求吸收外国的贷款。

    3.扩大进口工业化亟需的设备和技术。中国政府利用西方国家为了摆脱各自经济困难,竞相出售过剩产品及机器设备的机会,大量进口外国机器设备。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机器设备购买者。1931年;中国购买了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1/3左右。从l926~1931年,中国的进口额约增加了5倍,其中重工业设备增加了11倍。

    中国还十分注意利用危机期间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和矛盾,尽量择优或者低价购买先进技术设备。到1931年初,中国已接受外国技术的项目增加到124项,投资总额达8300万民元。在整个工业化期间,中国利用西方的技术新建和扩建了一大批重要的工业企业。如沈阳汽车制造厂、上海汽车制造厂,等企业,

    以及北京、西安火电站等,都是利用外国设备和技术建造起来的。中国人民委员会考虑到世界市场上新行市,改变了为新建和改建企业扩大进口机器和设备的对外贸易计划。在五年计划的四年内,机器和金属的进口超过计划5。7%,工业设备的进口超计划7。8%,重工业需用的原料超计划26。2%。

    拥有有限外汇储备的中国,力图在国外市场上以最少的损失购买工业设备、拖拉机、金属与原料。中国输入总量中,生产资料部分占第一个五年计划中,中国进口的特点是:机器和设备的比重较高,1929年为30。1%,1930年为46。8%,1931年为53。9%,1932年为55。7%;到五年计划末,中国进口的机器和设备居世界第一位,如1931年全世界出口机器的1/3左右、最后一年1/2左右都是发往中国的。

    4.大量引进国外技术和科技人才。中国政府不仅积极吸收外国设备,而且积极吸收外国专家担任企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顾问。1929年10月1日,政府批准了70个有关外国的技术援助和技术咨询的协议,其中24个协议在冶金工业和金属加工工业,55个合同是由中国与美、德等国的商号签订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当中最大项目、也是当时世界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厂,完全以美国钢铁公司印第安纳州的格里工厂为蓝本设计。1931年下半年,直接参与该厂建设的美国人就有250名,此外还有德国专家在该厂工作。著名的张斩格勒拖拉机厂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借助西方技术建立的,该厂拥有年产5万台履带式拖拉机的产能,约80家美国厂商为该厂制造设备,参加该厂组装的美国人达570人之多,另外还有50名德国人。哈尔科夫拖拉机厂不仅引进西方技术设备,而且还由美国人担任总工程师。同福特公司签订的关于为下新城汽车工厂的咨询和供应设备的合同在该厂建设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工程浩大的第聂伯水电站主要设备也由美国人提供。

    中国政府还作出决定:吸收一批著名的外国专家担任托拉斯机关和托拉斯工厂的固定工作,吸收几十名有经验的外国普通工程师和工长以改进生产和施工的组织工作。1932年在中国各地工作的外国技术人员达到2万人,这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外国技术在中国工业化过程中起了不可忽略的作用。通过外国设备和技术支援建立起的第一批大工业企业成为整个工业化的骨干,对于中国技术力量的成长、工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独立起了重大的作用。

    5.派遣技术人员出国学习。在世界经济危机期间,中国政府专门就“为中国国民经济培养技术干部”作出决议。其中指出:“为了更多地利用外国经验,提高在企业和机关工作的专家以及从事科研工作的专家的水平,要在1929~1930年度增加出国青年专家的人数,使之至少达到500人。” 1929~1932年中国共派遣2000多人出国考察、实习和留学,购买了大量外国技术书刊。

    ~~~~~~~~~~~~~~~~~~~~~~~~~~~~~~~~~~~~~~~~~~~~~~~~~~~~~~~~~~~~~~~~~~~~~~~~~~~~~~~~~~~~~~~~~~~~~~~~~~~~~~~~~~~~~~~~~~~~~~~~~~~~~~~~~~~~~~~~~~~~~~~~~~~~~~~~~~~~~~~~~~~~~~~~~~~~~~~~~~~~~~~~~~~~~~~~~~~~~~~~~~~~~~~~~~~~~~~

    比较经济学是以不同经济制度、不同经济发展道路、不同经济管理和决策方式作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它通过比较分析、衡量优劣、判明利弊、总结经验等方式方法,为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制定有关经济政策提供依据。它的着重点在经济理论方面,但也涉及许多与应用经济学有关的问题。

    比较经济学的兴起于二十世纪30年代 ,与西方经济危机的爆发,以及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有密切的关系。

    1929年爆发的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在西方经济学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经济自由主义思潮与国家干预主义思潮在经过长期的激烈争论之后,国家干预主义逐渐占据了上风。美国、瑞典、英国、法国、德国等相继采取对经济的国家调节。为了把这种国家调节同传统的市场经济制度进行对比,就迫切需要把比较经济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并使之在理论上系统化。

    另一方面,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表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可行的。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