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界市。韩国国防军陆军第六师的部队已进抵鸭绿江畔楚山郡,美国空军飞机多次进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市附近的机场与交通线,胜利似乎就在眼前。
但是,中国人民军志愿军入朝后的第一次战役在1950年10月25日打响。当天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第118师在北镇突然对敌军发起攻击,用了一个多小时便占领了温井,歼灭所有敌军。该次战役也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抗美援朝战争”正式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这场战争定义为“为援助危难的友好邻邦和保家卫国而战”,实际是履行共产主义阵营的国际义务,扶助弱小的共产主义邻邦防止其灭亡。
(资料引自网上。)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朝鲜战争相关历史资料(二)
更新时间2009…7…29 13:08:54 字数:11791
【3中国人民军志愿军参战(1950年10月25日-1951年5月23日】
中朝军队1950。10。25-1951。1。8的进攻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0月初就已经基本确定要派兵入朝参战,但是由于苏联方面顾虑美苏迎头相撞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而不愿意提供空军掩护,派兵计划一直没有执行。10月9日周恩来亲自访问莫斯科,与斯大林讨论朝鲜问题。但是双方还是无法就该问题达成协议,甚至一度在10月13日宣布放弃,准备让金日成到东北组建流亡政府。不过经毛泽东与其他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高层讨论决定最终还是出兵参战,但要求苏联方面最迟在两个半月内提供空军掩护,还要负责中国各主要城市的领空安全。斯大林最后也在17日同意了请求。
决策形成后,毛泽东和周恩来曾研究过以什么名义出兵的问题,并初步拟定了“支援军”的名义。黄炎培认为支援军,就是派出去的,容易让国际认为中国对美国宣战。因此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并使用了完全不同的番号。表示不是中国跟美国宣战,是人民志愿支援朝鲜。虽然名称为志愿军,但实际是现役部队整建制地参战。总司令彭德怀更打趣说:“什么志愿军,我就不是志愿的!”当时的口号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边防军改编而成。战争初期,这一名称让联合国军误以为这不过是一只小规模的志愿者队伍。后来联合国军弄清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成建制的正规部队,只是使用了完全不同的番号后,也愿意承认“志愿军”这一名称,以将战争限制在朝鲜半岛,避免将战争升级。
〖3。1第一次战役〗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1950年10月19日晚,以彭德怀为司令,中国人民志愿军从安东(今称丹东)、河口(即宽甸县长甸镇河口)、辑安(今称集安)等多处地点秘密渡过中朝边界鸭绿江,10月25日发动突袭。
联军并未料到中国会在未对联合国宣战的情况下出兵,而且此前前方的联军也没有收到任何中国军队已经跨过鸭绿江的情报。联军被打得措手不及,全面撤退至清川江以南。第一次战役以中国军队的全面告捷结束,中方宣称歼灭了3。5万名联合国军士兵。
〖3。2第二次战役〗
虽然第一次战役惨败,麦克阿瑟依然坚持中国出兵只是象征性的,但同时他也承认“联合国军全部被歼的危险”,因此建议应该大规模轰炸中国东北地区,但是美国杜鲁门政府显然意识到在二战刚刚结束后就立即与中国作战将有可能触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因此认为应该将战争限制在朝鲜半岛。而中国的参战,令杜鲁门政府再度改变政策,称朝鲜半岛的统一可以“日后再谈判”,显然抛弃了之前要一鼓作气统一朝鲜半岛的策略。
11月24日,麦克阿瑟发动了对清川江以北中朝军队的进攻,并宣称要让美军士兵“回家过圣诞节”。中国人民志愿军先示形于敌,诱敌军进入战役发起线后于11月25日发动第二次战役,在西线战场使用志愿军第38军、42军从左翼突击美军第8集团军纵深。联合国军兵败于西部战线的清川江两岸和东部战线的长津湖畔,美韩军被迫全线突围南撤至三八线,12月5日弃守平壤。此时彭德怀向毛泽东要求停下来:“目前部队粮、弹、鞋、油、盐均不能按时接济,主要原因是无飞机掩护,随修随炸。”12月13日,毛覆电:“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
〖3。3第三次战役〗1951。1。4日志愿军攻占韩国首都汉城
1950年12月31日中朝军队发起第三次战役,推进至三八线以南50英里处,汉城被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与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攻占。
杜鲁门政府的另一个心患竟是自己的前方指挥官。麦克阿瑟将军在朝鲜半岛的行动很多都未得到华府的首肯,有些甚至违背了华盛顿的决策。麦克阿瑟不顾政治目标,而仅仅追求军事上的利益,这种行为其实会使任何一场冲突升级为世界大战,而这在核武时代是非常危险的行为。麦克阿瑟提出过多次针对中国的攻击,如大规模轰炸中国东北、动用原子弹轰炸中国东南沿海大城市以及邀请蒋介石军队参战等,都一一被杜鲁门驳回。4月11日,杜鲁门最终决定免除麦克阿瑟的最高司令官职务,由马修·李奇微将军接任。这项命令是麦克阿瑟在无线电广播中与全世界民众一样知悉的,麦克阿瑟认为这是杜鲁门对他的羞辱。被解职以后的麦克阿瑟在全美受到数月英雄式的欢迎,但是这股热潮并未持续。
此时的美国已经发现自己陷入朝鲜半岛的泥潭而无法自拔,自己被迫在一个陌生的战场打一场前途未卜的战争。因此美国在1951年1月13日提出停战建议,但在顺利的战争形势面前毛泽东认为中国有能力将美国军队逐出朝鲜半岛,他在给彭德怀的指示中称现在停火“将给政治面上以很大的不利”,要求趁热打铁,统一朝鲜半岛。事实上,中国军队在第三次战役结束时,由于缺乏军需用品,战争行动大受影响。
1月的第四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后退,第四次战役的发动过于仓促,使志愿军遭到入朝作战以来的第一次挫折。志愿军不得不放弃仁川和汉城,全线被迫后退了100多公里,撤回到了北纬38°线以北。
更由于缺空现代化空军编制,使得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没有所谓前线与后勤的区别,整个战线几乎曝露于美军的狂轰滥炸,空袭猛烈之下,只能利用夜战突击、并利用夜间以大量民工抢修道路与桥梁,随炸随修,随修又随炸。战场上缺乏新鲜果蔬,志愿军普遍患有夜盲症,更不利于作战。严苛的环境逼得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搭机返北京,直言前线之困难。毛泽东思考后向彭德怀提出:“朝鲜战争能速胜则速胜,不能速胜则缓胜,不要急于求成。”1951年3月14日,志愿军放弃汉城,对敌人进行节节阻击,把敌人滞留在三八线附近。4月21日战役结束,歼敌78000多人。
〖3。5第五次战役〗
1951年4月2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第五次战役,至29日“礼拜攻势”结束,联合国军开始发动“第二次春季攻势”,逼进铁原、涟川。其中志愿军63军开始逐山逐水地死守,联合国军第二次跨进北纬38°线,志愿军被迫全线后撤退约40公里以勉强阻止住联军的进攻,美军的弹药量是平常五倍,被称为“范弗里特的弹药量”,中国人民志愿军损失惨重,负伤、阵亡和情况不明的总数为7644人,180师人员损失大部分为被俘,被俘人数约为5000余人。
在第五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作战,夺取战场的主动权,继续歼灭敌有生力量。6月10日,第五次战役结束,志愿军共歼敌80000多人,敌我双方转入对峙状态。
7月10日双方终于同意停火,坐到了谈判桌前。
【4相持阶段和停战谈判(1951年6月23日-1953年7月27日)】
双方僵持阶段形势右图说明:联合国军在1950年1月9日至1951年底的进攻和双方僵持阶段形势,黑线为最终双方军事分界线
〖4。1第一次停战谈判〗
经历了一年的大规模冲突后,1951年6月23日,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提出双方进行停火谈判的建议:
“目前最尖锐的朝鲜武装冲突问题,也是能够解决的。……苏联人民认为,第一个步骤是交战双方应该谈判停火与休战,双方把军队撤离三八线。”
1951年6月25日,中国和美国几乎同时发表声明表示赞同,中国在当日《人民日报》中发表社论表示,“我们中国人民完全赞同这个建议”。
而美国总统杜鲁门则在田纳西州参加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