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军进入襄阳,守军残部缴械投降。晋军迅速控制住总督府,银行,金库,兵营,武器库等重要地点,清点俘虏,发现跑了潘继善,质问降将,得知刚刚从西门逃走的就是他。李成跌足惋惜;“参谋长为何要放走大鱼?”
叶伟避而不答:“此事等擒下何进再说给你听,眼下当务之急却是去取皖城。”
晋军立即移师攻打皖城,叶伟布下八面埋伏,声称一定要活捉何进!战斗刚刚打响,皖城大门四开,守军冲出城来,向南撤退。走不多时,龚超率部拦下他们,雍州军素来以坚韧耐打著称,很快压制住敌军。这时,从城内又冲出一批队伍,张兆伟立刻迎上,益州军不一定是晋国战斗力最强的军队,却一定是最擅长与难缠的敌人对战的部队,很快,打散了敌军。
就在李成以为战斗结束的时候,城内冲出第三批人来,叶伟率领凉州新军横在路中,双方一场混战,虽然凉州军兵强马壮,但是最后仍然有几十人骑马突出包围圈,向南冲去。叶伟感慨:“八面埋伏仍能突围,何进不愧是‘荆州之狐’”
潘刚奉命追击,一直将何进逼入九江境内才返回。至此,何进在荆州的势力全被摧毁,楚国在荆州的机构随之土崩瓦解。李成问:“为何全力攻城,最后要网开一面?荆州重郡大州,易守难攻,自古破之之将不过数人,为何此番轻易打下?”
叶伟此刻才解释:“前者让司令攻打皖城,试探出是何进,那荆州守将自然是潘继善,潘何许人也,楚国少主,却是个纨绔子弟,酒囊饭袋耳,何曾见过场面?大兵一发,魂飞魄散,稍有动摇,必然弃城而逃。荆州既失襄阳,如虎无牙,龙失爪,皖城乃弹丸之地,何进纵有翻天之力亦无可施展,再加上少主保命心切,两人只有突围一条路可走。我军四十万上下一心,楚人私心重重,以一国团结之力,击一群四分五裂的残敌,所以知道可以胜利。”李成叹服。
李成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皖城,百姓夹道欢迎,李成一眼就瞧见那座最高的龙头塔,护塔人介绍那是本地镇县之宝,始建于隋明帝天启元年,迄今近五百年,根据塔身第四层石碑“龙头”定名,七层,六角,每角悬风铃一只,历年战乱损坏两只。十四年前晋楚大战,隋帝避皖城,曾于塔下祈祷,日后果全身而退,由是此塔名声大振。
李成心中触动,率诸将拜塔,默祝战事顺利,功成身退。这时,一阵微风拂过他脸庞,旁边有位衣着华艳的老者说道:“眼下兵临城下,水绕壕边,实为百年未有之存亡之秋也。愿乱臣叛将无功而退,愿朕勿为亡国之君,若得偿所愿,朕愿献上子女性命。”
第六十五章 明王镇
更新时间2012…8…17 16:28:59 字数:3987
李成于晚风中见到怪异景象,骇然惊吓,留在襄阳休息,叶伟率凉,益两部军队南下进攻九江。
防守九江的是何琳,他采取全线布防,处处防守的办法,妄图将晋军挡在自己防区之外。叶伟集中兵力攻打东西两头,突破两点,楚军防线全面崩溃。两路晋军迅速合围九江首府江洲,何琳陷入绝境,派人出城谈判,声称愿意交出自己儿子为人质,希望晋军退兵。
叶伟冷笑:“为将者当明战者五要,能战则战,不能战则守,不能守就逃,不能逃就降,不能降就死!要人质做什么?”传令第二日攻城,信使抱头鼠窜而去。何琳走投无路,出城投降。
天佑十四年三月二十五日,双方签订《何叶协定》,规定何琳必须解除江州以北的一切武装,九江有万人以上的军事调动,必须提前通知晋军司令部,第九师以协助城防为名进驻江州监视何琳。叶伟率部返回襄阳,带回何琳的降伏书以及一个重大秘密:何进撤到豫章前告诉何琳,在江州集中兵力坚守,他十五天后会率主力从小明关北上。
除此之外,军队还带回两部机器和温氏财团的代表,据说是温氏财团的新产品,刚刚研制出来,卖给何琳。李成看完,说:“这不是电报嘛?”
代表面面相觑:“这是温老板亲自取的名,怎么总司令也知道?”
李成兴奋地说:“我不仅知道这叫电报,还晓得这玩意日后必定大行于世。这样,你们卖给何琳多少钱,我们出一样的价钱买下来,如何?”温氏代表欣然同意,并留下几个技术人员。
晋军接下来有两条路线选择,一是继续南下,进攻豫章,彻底打垮何进,解决后顾之忧,然后东进或者北上,攻占寿春。二是派小股兵力拖住何进,大部北上庐江,击败或者招降宁完我,然后继续东进,与楚军主力决战,攻占寿春。
经过商讨,叶伟分析,何进狡猾,一旦大军在豫章与何进部陷入持久战,楚国军队四面合围,又或者分兵袭击本国,那时首尾不能相顾,极其危险,所以司令部选择第二种方案,于是派人送一部电报机给潘刚,并拍了第一份电报,让潘刚率第九师迅速前往小明关,务必堵住何进。李成身体已好,亲率大军奔赴庐江。行至半途,温氏的技术人员返回,说潘刚自称懂得新机器,不需要指导,吩咐他们回来。
李成颇感奇'。kanshuba。org:看书吧'怪,潘刚只跟着自己见过电话,几时看过电报?不过技术人员既然这么说,想必潘刚手下也有能人,而且潘向来服从自己命令,知晓自己心意,应该没有问题,于是也没深究,吩咐军官给温氏技术人员支付一笔钱,接着设宴饯行,送走他们了。两军交战,确实不适宜参和中立人员。
听说四十万晋军入境,宁完我放弃庐州,率兵连夜逃走。得到这个消息,叶伟挑选一支骑兵团立刻赶往宁氏主城柳城,部队到了城下,才发现楚国执政潘彰率近卫军抢先一天进入柳城。叶伟感慨:“不愧是虎将!”遂退去。
李成领大军随后抵达,与叶伟会合,在附近一个叫明王镇的地方驻下。大家看过地图,一致认为,近卫军只有二十万,人数大大低于我军,况且长途奔波,战力下降,潘继善逃回寿春,宁完我逃离庐江,何进被堵,何琳已降。晋军占尽天时地利,在柳城一举歼灭楚军主力,其余地方就可以传檄而定。
商议已定,忽报城外三十里出现大批楚军。原来是宁完我拉着全部家当跑到豫章与何进会合,双方共二十五万人马越过小明关,向柳城浩浩荡荡而来。叶伟大惑不解:“已派第九师奔赴小明关,为何两路楚兵到来,没有报告?”频发电话询问,结果第九师电报没有回应,遂派联络员急唤第九师归队。待潘部赶回大本营,询问之下,才知道潘刚把电报误认为是电话,明明不会,为了面子,硬说会用,结果没收到电报,一直滞留在江州,没有去小明关,导致何宁联军轻松通过。
李成大怒,拔出手枪,几乎要枪决潘刚,叶伟连忙劝住:“事已至此,责备无益。情报显示,潘彰是从萧关经过,现在潘继善正在会稽集结部属,一样要从萧关走。不如让潘戴罪立功,去守萧关。”李勉强压住怒火,点头允诺。
潘刚满脸羞愧,低头就走,叶伟一把拉住,又多加叮嘱:“萧关目前仍在楚军手中,守兵不过三千,潘师长可轻松拿下。不过眼下有十万楚军正赶往萧关,计划增援柳城。两军主力在柳城将有一场决战,楚兵定然拼死过关,若你多守一天,我军就多一份胜算,责任重大,师长可清楚吗?”
李成又加一句:“你就算死了,也要守住萧关,否则两罪并罚,绝不轻饶,知道嘛?!”潘刚点头如啄米,如临大赦般走了。
李成觉得自己的话太不吉利,可又收不回来,看着潘刚渐渐远去的背影,只得叹息一声。
敌情有异,计划亦变。叶伟命凉州新军插至两路楚兵之间,防止敌军会合,张部准备拦截城中突出之敌,龚部计划阻挡城外援助之敌。可当五十一与五十二军赶到目的地后,奇'。kanshuba。org:看书吧'怪的事情发生了,柳城的楚兵没有丝毫动静,城外的何宁联军甚至后撤二十里。
众人一头雾水,叶伟判断:“友军遇难而不援,上级被围而不救。楚军之间定然有了矛盾,何进说过与司令做生死兄弟,不如司令手书一封,分化敌军。”
李成欣然落笔,封面书:晋南方兵团总司令致楚三郡大都督何进。略:自从与大都督寿春一别,已有数载。当日酒中戏言,不想今日果沙场对阵,不可不谓造化弄人耳!既为兄弟,一世相扶。吾常思何兄话语,感慨万千。人生一世,不过数十载耳,至今寒来暑往,世间已有多少生离死别。今两军对垒,一胜一败,败者无立锥之地,胜者亦伤亡惨重。生灵涂炭,兄弟相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