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蒸笼爷儿父子的故事-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我没有读过什么书,主要跟我爹在家种庄稼,有空了,也认几个字,读了《三字经》、《百家姓》这些书,字也写得起几,还会一点珠算,给家里记个帐什么的。大名的爹是教书的,听说还读过《增广》这些书的,不过,这些年,都在地里种庄稼。好在我们几个人身体还好莫病莫痛。我婆六十几身体还行,在家煮饭喂猪,洗衣浆裳。所以,你老人家的土地,一定不会荒着的。
曾老大吊起一支眼睛,顺手去拿他的长叶子烟杆,先志连忙去为他点火。这时,他看了二姨太一眼,二姨太还年轻,先志估计不出她有多大年纪,因为先志还没有怎么接近女人呢!只见她描眉画眼,收拾打扮得很体面,脸上打着摩登红,也穿着一件皮袄。先志还看见,姨太的脚裹成了三寸金莲的样子,身上还散发出一股香气,有点薰人。
曾老大一面叭着叶子烟,一面说,想不到你家里遭了这门一场灾难。我看,这样吧,地呢,你们继续种,原来定的事也不变。不过,那几亩地也没有多大的种头。我看,这样好不好,田,你们继续种,我不会退佃的,我也不大指望那点田地,主要,我是靠我的生意。现今我的锅铺生意好,几多远的地方都在这儿来买,我的人手也不够,有时,我还要出去联系生意什么的,身边也缺人手。我看这样,你们兄弟俩一块儿在这儿来做工,来锅铺学一门手艺,每年的四时八节,载秧打谷,你们是可以回去帮忙的。你们平日就来学炒铁翻砂,俗话说,天干饿不死手艺人,而且,我不但管吃住,还要给工钱的,行不行?
先志说,凡是大老爷的安排,我们没有不行的,有你给我们做主,完全对的。但是,家里做主的是我婆,我们还要先回去向婆她老人家禀告一声的。曾老大说,对,你很有礼数,要这样才行;你回去给你婆说,这是我的意思。他又转过身来向着大名,我还没有听见你说一句话呢,你怎么样?
大名思忖了一下,说,有大老爷你载培,我们算是遇见了有福之人。‘笋因落箨方为竹,鱼为奔波始化龙,’我们就是只有跟着大老爷你,才会有出息,这是巴不得的事,我是一定要来的。曾老大笑了,人家说,读了《增广》会说话,看来不错,你到是一个有见识的人。这样吧,李妈,你就留他两兄弟在这儿吃了晌午饭再回去罢,我是等你们的,你们快一点来。
先志说,大名,我在这儿收拾夹背,你快去把院坝收拾规一,快。
李妈说,大老爷还不知道,他两兄弟一早来,人是勤快得很,院子打扫之前,代我们的菜园也翻好了,勤快勤快。
曾老大又笑着点了点头
蒸笼爷儿父子的故事(二)
——苍髯老贼
三天之后,就是正月十九,先志和大名挑起自己的简单行李进了曾家锅铺,除去一床灰色的被盖,一床兰布被单,两个谷壳枕头,还有换洗衣服。两个都是有心人,所以,先志专门带了几本书,一本是《弟子规》,一本是《庄稼杂志》,还有一本《珠算指南》,想到今后去了锅铺,有机会帮助去挂帐,说不定有一个讨出身的机会。大名原是读过书的,除去那一本经翻过多次的《增广贤文》之外,还有一本《千字文》,一本《幼学琼林》,想到这样也不致把自己认得的几个字忘光了。自己做庄稼本来就不十分在行。如今去练炒铁翻砂的事,多明白点事理,对人处世,学习手艺,肯定是有好处的。
到了曾家,也是时间还早,两兄弟放下行李,就去了菜园,先志把一些种子、一点菜秧打整在地里,大名就忙着去挑水和收拾院子。这时,李妈也来了,少不得又夸奖了一番,还说:大老爷安排过,说你们兄弟来,先在这儿开早饭呢,不想你们连菜秧去栽上了。大老爷说,你们吃过早饭,就去堂屋会他。先志问:大老爷起来了。李妈说:大老爷是个勤快人,平日是起得早的。你想,做起这么大的生意,里里外外,都要操心费力,可真不容易。哦,你们来,你婆没有说什么吧。先志说,我婆说了,凡是做佃户的,只要绅粮一喊,当然都要去的,何况还让我学手艺,我婆说了,要我们道谢大老爷,要我们安安心心,专心专意,做好事情,学好手艺的。李妈说,那就好,那就好。快来,这儿有稀饭、泡菜、还有蒸馍,这儿还有一点荤菜,你们快吃罢。
这时分,曾老大拿着他的长叶子烟杆进来了。两兄弟连忙放下碗站了起来。曾老大说,坐下,吃你们的饭,来了就好。曾老大才栽上叶子烟,先志就连忙为他点火。曾老大说,来了就好。我现在把你两人的活路安排一下。一个呢,你们俩人今后都要去学手艺的。有了手艺,就等于有了饭碗,这点很重要。不过,现今还不能都去。昨天我去和锅场的管事温师傅商量了一下,曹大名先去,给温师当一个帮手,这个娃儿年龄不大,很聪明,脑壳灵光,温师傅是一个翻砂的好手,技术是没说的,他就想一个头脑灵醒的人,大名就合适。活也是不累的,工场又开得有伙食,每天两干一稀,帽儿头干饭管饱,初二十六打牙祭,每月的工钱是国币捌角,吃饭是不花钱的,逢年过节还另有赏赐的。你看怎么样?
大名说:大老爷安排是很恰当的,我是一心一意跟师傅学好,不辜负大老爷的栽培,今天就去。
曾老大说,今天不急,早饭以后,你们兄弟俩还可以到兴隆场去赶过场,今天十九,这儿是三六九逢场的。现在,第二,说一下王先志的工作,我想了一下,现今家里忙,我里里外外,一个人管起来也麻烦。你们大老爷娘子是一个只管拜观音,吃斋念佛的人,不管事的,二姨太呢,她也是无心管事,大小姐到是知书达理,识文断字的,不过开学以后,还得去上学读书。李妈不识字,一天也忙,所以,先志就在这儿帮忙理事。工钱和大名一样,吃饭,做活路先由李妈安排。说不定有时候,还要跟着我去跑一下永州府那些地方的。其实事情也不多,挑水劈柴一点杂事,还有就是上兴隆场,买油称盐,再有就是大小姐上学,早上送一程,下午接一下,也就是兴隆场,住处嘛,这样安排,大门边有一间房,原来是张老头住的,地方还是宽敞,向阳,又有床铺,你们兄弟俩就打伙住在一起。你们在早饭之后,就去打扫一下,收拾规矩,就去赶场,看一下热闹,摸一下庙门,今后办事也方便。晌午可以在场上吃锅魁夹凉面,还有大肉碗豆面汤的,李妈隔一会儿给他们壹角钱,这就是初来乍到,不扣你们工资的,好吧。
俩兄弟就连连称是。
吃过饭,他们去收拾了一下屋,就拿着钱去赶场了。临走前还向李妈可要买什么东西,李妈说,今天你们是去看热闹的,以后天天上街,你还会烦呢。再说吧,记着太阳偏西就慢慢回来。在路上,两兄弟谈起老大爷的安排来。大名说:大老爷的脑壳清楚,说话有条有理,交代得明明白白。先志说:婆说的这兴隆场一地,没有人不知道大老爷这个能干人,不然,也做不了这么大的生意的。还有,你看今天安排我们先耍一天。赶场,一般人就不会这么周到的。说到这里,俩人对视了一下,觉得是太满意了。去街上的道路不十分宽敞,还有坡陡弯急的地方。虽然还不到雨水节,但是枝头的嫩叶,路边的小草都探头探脑对他们笑,他们忍不住也笑了。
兴隆场不大,不过到底是两县交界的场镇,还是热闹,特别是赶集天,挑柴的、赶路的、还有卖米售油的,买针头麻线的,真是熙熙攘攘,人头攒动,不过,正是春荒时间,虽然才过了年,大家的穿着也不光鲜,男人的头上,都捆着一根白布帕子,女人多半是穿着毛兰丰短挂子。街上也有各种铺面,生意最热闹的盐铺,看来这个长气力的东西,倒是人人缺不得。
除去正街之外,还有猪市坝,柴市坝,也是人很拥挤的。到了尽头,果然看见了一所学校,大门顶上写着‘兴隆场保国民高级小学男生部’。大名说,怕在不远处有女生部吧,先志说,再走看一下。果然,一个有花砖墙的院子外,上面写有‘高级小学女生部’字样的大门。先志说,今后这儿是常常要来的。大名说,先志哥,你今后一天肯定热闹,天天都赶场的,不像我,要埋头学翻砂呢。先志说,快莫这样说,你听见老爷说了,这是一个临时差使,说不定三月五月下来,我还要向你拜师呢。大名说,在乡坝头,我们是逢二、五、八赶王家场的,没有这儿人多,市口也不像这里热闹的。先志说,其实我们的工作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