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公,你会不会生我气?”女友回过头来,很无辜很可怜地看着我,满脸地悲凄。
她膝盖上放着一大堆东西,有一个大包,鼓鼓地,不知道里面塞了什么东西,去之前她只有一个手袋,现在满载而归了;还有几个时装袋,可能是她说的帮我买的西裤和衬衫。她身上穿着一件新衣服,应该是在厦门买的。
“你的密码怎么会被人家知道的?”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我现在是什么心情,是不是在生气,我只想知道,人家是怎么弄到密码的?
她看了我一眼,但不敢正视我的目光。
“我怕记不住,就把密码输在了手机里面。”真是笨人有笨法。连六个数字都记不住,要记在手机上。可我平时看她聊QQ时那串密码至少也有十几位,又是英文字母又是数字的,也没见她翻什么记录,背得好象蛮顺溜的。不解!
“你是不是还在手机里面写了‘密码’两个字?”我想这种事情她不是做不出来。
“嗯。”她居然点了一下头。让我怎么说呢?我开始怀疑她小时候是不是发过重高烧或者头部曾经被人打过闷棍什么的。
不行,这样下去总有一天我会疯掉的!我必须以这件事为典型教材让她好好吸取教训。要不然,下一次有丢失30万的可能。
“你当时就没想过手袋有被人偷或抢的一天吗?广东的治安你应该清楚。”我开始启发她,要让她知道在这次的事件中她有哪些地方以后需要注意并且必须要改正的。
“没想过。”我想她说的应该是实话,因为以前她确实没有被抢过,虽然她亲眼目睹了不少同事刚领了工资一出大门就被人抢包,我也跟她说了我有一位女同事被摩托仔抢包时被拖出去100多米的事,但都不是发生在她身上,所以她不相信自己也会发生类似的事情,甚至没想过。“不过现在知道了。”看来对她而言凡事都要切身体会一下才好,才会留下深刻印象。
“那你将银行卡密码输进手机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手机跟银行卡有可能一块丢失呢?”
“我当时没想这么多,怕记不住,就记在手机上面了。”我估计她一定不知道世界上还有“预见”这个词。
“那你在手机上记密码时就没想过将密码的次序颠倒一下,如123456写成654321;或者弄成手机号码的形式,如13901******,自己知道后六位数是密码就行了,但人家看不出名堂呀。”实际上我在教她以后该如何做。但我心里还有另一个更绝的想法没说出来。
“……”她不吭声了。头垂得越来越低。
其实我知道这时候她心里也许比我更难受,我也不忍心再责怪她,但这个教训却不能不吸取。
“你还有什么东西不见了?”我将语气放缓了很多。
“手机和小灵通都没有了。还有800多块钱,另外有700多港币。”一提起港币我就来气,内地又不流通那东西,整天带在身上。我让她放在抽屉里,去香港的时候再拿去用,她不听,我就发恨地对她说,总有一天会被人偷走。现在果然永久地拜拜了。我心里甚至想到了“活该”这两个字。她简直属于那种典型的不见棺材不掉泪的。
“你的手袋呢?也被偷了?”我没见着她走那天的那个手袋,不知道是不是被人连窝端了。
“手袋没丢,在这里。”她拉开那个大包,从一堆东西里面找了半天翻出手袋给我看。
“你手袋放那么隐蔽,里面的东西怎么也会被偷?”
“我的东西不是放在手袋里。是放在这个腰包里。”她从身边摸出一个我从来没见过的腰包来,就是那种常见的街头卖菜的小贩缠在腰间的那种。又换了!我粗略算了一下,算上这个新买的,从认识她到现在好象已经是第五个包了。那几个包现在还在我房间的角落里受冷落呢。
“你有手袋,又买这个包干吗?”不知道她怎么会买一个这样的包,她又不卖菜。
“在厦门旅游时,人太多,怕人抢手袋,就把东西都放在这个腰包里,出去玩时方便。”我不明白是什么理由使她觉得这个腰包被抢的可能性就比提手袋要小。
“当时你的腰包放在哪里?”
“这里。”她指着自己的右腰。
“你的座位呢?当时是怎么坐的?”
“本来我一上车坐在右边的第一排,那个卖票的说我大包小包的挡住客人了,让我坐到后面去。然后他带我坐到一个前面、右边、后面都有人的座位。我把行李放在左边靠窗的座位上,自己坐在靠走廊的位置上。”也就是说她的腰包放在最容易被偷的位置。
“在车上你有没有睡觉?”
“睡了。”她低低地回了一句。睡觉睡出事来了,当然不好意思。我还真佩服她,一个人坐车还敢睡觉,而且连方向都分不大清,什么时候该到什么站也不知道,难道就不怕坐过站?
“睡觉前你有没有想过要将腰包换个地方放可能会安全一点呢?”我认为这是一个常识问题。
“没有。我觉得有点困,就直接睡了。”我真的难以想象,她居然连一点戒备心理都没有,也太不把广东的小偷当回事了。
“你坐的到底是什么车,怎么坐那么久?”我突然想到她坐的车有没有问题。
“好象是一辆大巴。”她想了半天才不是十分确定地告诉我。
“是不是车上有电视的那种?”我想帮助她回忆清楚一点。
“我没太注意,好象没有电视。”车上有没有电视还需要特别注意才知道吗?真服了她。
“是不是跟我们那天到罗湖坐的车一样?”我想这样说她可能会明白一点。
“不一样。没那么豪华。我们那天坐的驾驶员右边第一个座位前面有东西挡住,但我坐的没东西挡住。”她终于想起了一点东西。
“有没有空调?”我继续提示。
“记不大清了,好象有一点。”她极力回想。
“那你看到车上的窗户是打开的还是全部是关着的?”如果全部是关着的就是有空调。跟幼儿园的小朋友不要说“就餐”,要说“吃饭。”我觉得跟她说话也要这样。
“是关着的。”她终于想了起来。
“那车是从哪里开往哪里的知道吗?”
“不知道。我没注意。”老天,连车到哪里都不看就上了车。“那卖票的拉我上的车,说可以到我要去的地方。”
“那你自己要到哪里总知道吧?”我真怕她连这个都忘了。
“知道。”这个问题让她有点不好意思了。
“车票呢?”我知道再问也没用,还不如看一下车票。
她在大包里翻了好一阵,终于找到了。
我接过一看,这也叫车票?上面被撕掉了,下面也被撕掉了,剩下中间一截。
“人家当初给你的车票就是这样的吗?”
“是啊,怎么啦?”
“车上的司机和乘务员有没有穿工服?”我感觉到有点不对劲。
“没有。都是穿的自己的衣服。”我印象中好象正规的运输公司都有统一的工作服。
“你是不是也没想过记车牌号?”我本来想问她有没有记车牌号,但话到了嘴边还是换了这一句。
“没有记。我当时一下车就拼命地跑去给你打电话。”
“你没跟车上的人借手机打吗?”
“借了。我问了好几个人,他们都说没手机。我让司机停车,司机说那个地方不能停,过了好久才停车。”
听起来越来越觉得这车有古怪。
“你上车时跟人家说你到哪里?”
“到SG。我还跟那个拉我上车的人说了到了SG叫我一声。”
“从十二点十几分坐到三点多,这么长时间还没到目的地你就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吗?”
“我是觉得有点不对,但那车老是停,开得很慢,我上车一直等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才开。”等了那么久车还不开,亏她还有耐心等下去。
“是不是因为一上车就买了票,为了不浪费那钱,就没想换坐别的车了?”我已猜得八九不离十。
“是的。”在时间与钱的问题上,大多数人都觉得浪费时间不要紧,但不能浪费钱,即使是几块钱。
“在车上你有没有跟人说话?”现在社会上许多骗局都是从搭讪开始的,如果你不理他就什么事也没有,一旦你开口就会慢慢步入他们所设的圈套。总之一句话,出门在外,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有。”她看了我一眼,不明白我到底什么意思。
“是什么人?”
“一个大约四十多岁的男的。”
“我以前不是跟你说过出门在外不要随便和人说话吗?有些人看起来是跟你很平常的聊天,但是他可以在长时间的谈话中获取他所需要的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设骗局。”
“我看那个人挺老实的,不像坏人,所以就……”难道坏人脸上都贴有标签吗?或者干脆就长得像中国大陆八十年代拍的那些警匪片中的反面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