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南国-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对汉军演习的看法如何?”
“我们认为汉军是一支强大的军队,但是他的不足还有很多。”看过演习的军官有了朱崖战事的实际经验后,并不看好汉军。 
“怎么说呢?”毕炜好奇的问。
“他们大规模训练,编制,武器都比我们好,他们还有骑兵。但是他们缺乏小部队独立作战能力。”
这一点倒是让毕炜没想到,“统制知道,岭南的自然环境是什么样子,也教导我们要应地致宜,不要生搬硬套。汉军骑兵利于中原之平地,南方山岳连绵,溪流交错,森林密布,不利于骑兵。大型的军阵需要足够大的战场,也不能快速机动,一旦越人拒绝交战,流窜山林,汉军就无能为力了。况且大军进剿山区,也是困难重重。”
“而且汉军还有个缺点,平时交址的常备兵力不足五千,一旦有事,都是征发各大家族的家兵和越人部落,这些人在战场上缺乏配合,毫无默契。这次演习中,汉军骑兵冲击后,中间的步兵本来要随后冲锋的,但是那些家兵冲锋延误了一段时间,而且步兵乱了队形。”
“咦,这话听起来很耳熟,是不是我说过的。”
“是的,那时候您认为我们的军制是最适合交州战场的。”
“现在你们不在以成为一个参谋军官为耻了吗?我记得你那个时候好像还有一点抵触情绪。”
“我们在这里深深谢过大人。”
“好好的又谢我做什么?”
“是大人让我们明白,参谋工作是军中最重要的,有一个优秀的参谋部,军队会战无不胜的。我们立志向公子讲述的德国参谋部学习,我们都要做毛奇。”
看到这些军官突然转变的如此激烈,毕炜不禁想到那个只顾军事不顾政治的德国参谋部的最终下场,好像是被盟军解散了吧。想想人们有点过激的反应也是很正常的,看来为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下次还要派这些人到日南去出趟差,看看汉军在实战中的情况,再派他们在海南西海岸建立屯田,建几个训练营来搞演习。他目前的想法倒是很可行,本来毕炜的计划海南西部这块地方是用来做缓冲地带的,不过海军建立之后北部湾应当可以担当这个缓冲的作用,屯田不但可以为自己提供粮食、壮大自己的队伍,而且经过屯田自己将可以牢牢的抓住土地,那时候自己的根基就可以说彻底稳固了。 
“很好,你们这本总结我留下来看,看完之后立即下发。”
晚上毕炜一边看着军官的总结笔记一边想着这几天的事,仔细计算之下发现现在可以说是进行海南西海岸建设的最佳时机,那里大量的良田被抛荒,这为这个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前提,刚买到手的一千官奴又提供了劳动力,以一地的产品行销全国这更是给工农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现在剩下的问题就是人和钱了了,我身边的人的确看起来有些样子了,可是下面好像还是缺人缺钱啊,听说现在下面为了抢一个培训生恨不得打破头,百年树人,真是一点不假。哪个方面都缺人,哪个方面都重要,真是头疼。现在也只好把联盟弄起来,找人共同开发。人才由他先去培养,钱嘛慢慢的总会有办法的,要是能把那些地主拖进来参加这个农业项目就好了,如果琼海的三季稻试验能作出点效益应该还是可行的。
注解:朱崖黎弓,以藤为弦,箭长三尺,无羽,簇长五寸,如茨菰叶,以无羽,射不过远三四丈。诸猺皆以弩为长技,唯〔海〕南黎人以弓为长技。弓以木,亦或以竹,而弦之以籐,类中州弹弓。其矢之大其镞也,故虽无羽,亦可施之於射近。大抵正与倭弓相类,但倭弓长大而黎弓短小耳。《岭外代答》(周去非)
第四十二章 春秋微言明大义
    第二天,毕炜胡乱梳洗了一下就去了刘公的内院,可刘公却不在,下人说今早天还没亮就给同僚叫走了。毕炜心里有数,就回了住处,刘公安排他住在了东院。这个院子三面有房,南面是毕炜住的一栋两层楼房,在窗中可以见红河流水。到东。西各一排单层二套四间的厢房,北面则是中院的后房,沿此房后墙一溜走廊分别通往前后左右各院,院中天井大概有近百尺,支着个长青藤架,下面放置了两套石桌石凳。 
当下人通报士燮来访时,毕炜正在二楼书房读书,闻得外面的人声,毕炜走到窗前观望,看样子院中的两位书生各带了个伴当,共四人。站在左侧的中等个是士燮,穿套白色绣花锦衣,白色金丝镶边系腰处挂了块汉白玉佩,右手拿着把湘妃竹扇,不时在左手心上轻轻敲着,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一副风流倜傥的模样;另一位则是瘦高个,身着青色丝绸长裳,与衣服同色的系腰上挂了一块不大的玉玦,人有点鹰鼻,双目炯炯有神,顾盼自若,透着一股傲气。 
毕炜不由对俩人产生了些兴趣,穿青色丝绸长裳的青年上前拱手行礼,招呼道:“这位应是毕兄当面?小弟张博,祖籍弘农。” 
“在下正是毕炜,张兄客气。”
“毕兄真是英雄少年,小弟也算得上是自幼习武,和毕兄相比可就差得远了,毕兄荡平朱崖,真是佩服。” 
“是么?只怕是兄客气。”毕炜望着走来的二人说道。 
“这哪里是什么客气话,小弟我是个直人,有一说一,小弟对那些不服王化的越人也是痛恨。只可恨自己不能上阵杀贼。” 
“只怕有人道我们这群无君无父的反贼,去中国之邦,居海上孤岛,图谋不轨,交通外番!”毕炜笑了起来。
毕炜和两人见了礼,在石凳上坐下。毕炜看士燮淡淡的不大言语,估计还记着那日的事,也不已为许,照常谈笑风声,没多久三个年轻人就混熟了。
这张博是交址大族张氏的长孙,张氏祖上本是弘农人,因为始祖做了交州的一任太守,就不再北返,留在了当地。三人寻了些共同的话题,叫下人拿来酒菜,便聊了起来,士燮少年时游学京都,从师颍川人刘子奇学《春秋左传》,后来,著书《春秋经注》、《公羊传注》(今已散失)。现在他虽未北行,对《春秋左传》的研究也十分深入,幸好毕炜对《春秋左传》也有研究,毕炜就决定自此处打开两人的关系。
《公羊传》所传达的思想,主要有十来点,即:春秋新王、春秋王鲁、孔子为王、孔子改制、天子一爵、天人感应、夷夏之辩、经权说、张三世、大一统、通三统、大复仇。这中间有些是公认的,有些是董仲舒阐发的,有些是何休支持的,有些是康有为说的。 
毕炜道:“士兄,众所周知,《春秋》记事,有独特的笔法,就是所谓的“春秋笔法”,有所谓“七等进退赏罚之科”。有时候,《春秋》故意不称某人的氏,有时故意把某诸侯的爵降一级称谓,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据说这中间就有所谓的“微言大义”,隐晦的表达了孔子的道德理想。这些东西,在今天固然没有意义,甚至对于我们今天的人们来说,如果事先不知道,也根本看不出来其中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是在当时而言,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却是能够一眼就看出《春秋》中“非常可怪异之处”的,虽然他们不一定就能明白孔子想通过这些表达什么,但是他们却是肯定能够的领会到孔子在这里有弦外之音的。所谓“闻弦歌而知雅意”,当时尽有当时的贵族传统,孔子的这种作法,或者是符合贵族的礼仪习惯,也是说不定的。我们今天的人们要批评这种做法不够坦率,也无不可;但是如果能够尊重一下古人的习惯,了解到有可能古人特别古代知识界可能更愿意接受这种委婉但绝不是隐晦——正如我前面强调的,有当时语言习惯的说法,那么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是无足深怪的。总之,一部《春秋》里面,有着无数的弦外之意,这是孔子的政治理想之寄托,或者也可以说,战国到西汉的学者们,相信其中有孔子的政治理想之寄托——我们后人相不相信无关紧要,但是当时的人们既然相信,就会对政治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你说对不对?” 
士燮赞同道:“不错,而《公羊传》是忠实的反映了孔子的真实意图的解释性著作。甚至有人认为,《公羊传》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很可能就是孔子学生的课堂记录。这《公羊传》是孔子课堂讲义。”
“《公羊传》所传达的思想,这也是大汉的官方政治学说。人们对这是人类历史的最高智慧是深信不疑的。那士兄能不能讲述下《公羊传》呢?” 
士燮立刻滔滔不绝的讲了起来,毕炜不时的就所讲提问,却不对他讲的加以评论。这使他洋洋得意,言之滔滔,讲了半个时辰。
毕炜大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