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认识到有这两个主要竞争者并不意味着就忽视了这种情况,即海权和陆权都不是单独
存在的东西,而是彼此相辅相成。就是说;陆上强国也需要推进至海边以利用海洋为己
服务,而海上强国也必须以陆地为依托并控制其上的居民。不过,关于第二种基本情况,
有一个明显的例外。由于与俄国有着正式联盟关系,就其根本利益来说是海上强国的法
国在东方成为了俄国的支持者。除此之外,还是天然的利益决定了国家的倾向,这是一
个合理且长期存在的情况。所以,德国、英国、日本和美国有着一致的利益,而这绝非
一时的情形,因为某些局面看来会长期存在。
这儿就讨论一下这些局面。上述几国和俄国共同决定了侧翼地带的军事、政治形势。
在这几国中,英、日、美三个国家绝对是海上国家,它们的军事力量主要在于海军方面。
德国不太一样,不过它近年来的商业发展使它也希望在不发达地区实行自由贸易。和他
国一样,德国也必然要反对独占性控制——这种情景令它无法想象。德国的这种立场是
众所周知的,而且体现在了德国的扩充海军计划上。因此,我们可以预计,一旦形势需
要,四个国家可以在中国采取同样的一种以海军为后盾的行动。这些国家可用手中掌握
的基地来支持这种行动,强大的海军力量足以使这些基地防范陆上进攻。不过德国的情
况有些不同,它的胶州湾基地比较易受攻击。日本则因其岛国地位而比较安全,香港也
远离陆上敌国的重心所在。占据着菲律宾的美国也有着同样安全的基地。
上述情况保证了海洋得以处于海军控制之下。在基地、舰只、防御和进攻力量、基
层官兵和上层决策者诸方面,四国的海军都胜过了俄法海军。而且,四国海军还可受到
陆军的支援。在俄国的一翼有着日本陆军,而在五千英里以外的另一端,有着德国军队。
德军对于亚洲问题的意义正说明了美国为什么对德国的长盛不衰十分在意。另外,俄国
易受攻击的两端之间还缺少铁路联系;而菲律宾和香港都接近俄国的东翼;和它只有一
小段绝对安全的水上距离。除了这些,长江还为海上强国提供了进入内陆的漫长通道。
战列舰可上溯至离海二百三十英里的南京,而颇有战斗力的其他舰只则可到达还要远四
百英里的汉口。广泛用于美国内战的汽船更能驶至离入海口一千英里的宜昌。
军事形势就是政治形势,对其正确理解有助于和平。尽管存在着上述优势,但有理
由相信不能将它们用于政治侵略,不管它们在战时能如何有效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
当然可以用它们来阻遏凭借武力谋取商业垄断的尝试。但是,对海上强国来说,也有一
个明显的不利因素,即中国首都的位置。由于自身力量的特点,海上强国无力进行领土
扩张,它们只能通过中国人来发展中国,只能激励而不能取代现存的统治权威。因此,
它们希望中国政府的所在地能迁往长江流域,且就在长江沿岸,从而使后者成为中国发
展的中枢地带。除非这在北京政府屈服于强大压力的情况下得以实现,否则很可能在长
江流域就会逐渐产生一个和北京对立的政权。中国中央政府的虚弱会促进这种革命,而
它只不过是业已显露的地方独立运动的另外发展而已。中国人民及其领土经历一段政治
分裂时期或许有益于爱国主义的生成——法国革命之前的德国的状况就是这样,在当今
时代,爱国主义将人们汇集为比现有的民族更广泛的集团。中国的统一或分裂不是由人
事先规定的,但是政治家需要考虑到这两种情形。
根据我们的阐述,显而易见的是,四个提及的海上国家凭借着它们在东亚的地理存
在,能够有效地抵制来自北方的扩张。但在包括波斯、土耳其亚洲部分以及地中海畔的
利凡特盆地的西翼,情况尚欠清晰。这里离俄国的力量中心更近,法国的海上力量也更
容易为俄国的黑海舰队提供协助,这都有利于俄国建立主宰地位,而这个地位几个世纪
以来也一直是法国的主要目标。对此,作为一种抵销,意大利由于它在当前国际联盟问
题上的倾向性及基于明显利益的民族情绪,会积极支持任何能保证地中海地区的均势及
苏伊士运河航行自由的合作行为。意大利人民以其出众的政治智慧,不会不认识到,它
靠近马尔他及位于地中海盆地中心的地理位置使他们能够依靠其强大的海军,在本地区
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也使意大利成为连接欧洲与远东的交通链条之最重要因而也欠稳
固的一个环节。至于日本或美国,它们在地中海地区没有关键的利益,也无优越地位,
因而也无理由把本应用于更紧迫任务的力量花费在该地区。而且,美国人民肯定也反对
帮助土耳其苏丹维持其被滥用的权力,何况他们不愿破坏与俄国的传统友谊,除非后者
推行一项明显违背美国利益的政策。尽管如此,美国人仍需接受并熟悉这样的事实,即
美国已经不可改变地介入了世界事务,它发表了门罗主义,接下来占领了一些岛屿——
主要是菲律宾,在中国又具备了关键利益,因而美国人绝不能摆脱如利凡特或波斯湾入
口的力量平衡这样的问题对于他们自身的关联性。这些地区紧密关系到美国的利益,至
少现在是如此,因为美国要控制从大西洋海岸通往美国新获得的地区的最短路线——它
经过红海,何况这条路线对英国和德国更具意义,而这两国对中国的政策相同从而有助
于美国。所以,在某个地区影响到英德两国的因素也必然会影响美国在其他地区的利益。
从我们研究的角度看,波斯和小亚细亚的问题关系到英德与它们及美国的共同利益
所在之间的最短通道的安全。不过,由于这不是这些国家的唯一通道,因而也不是十分
重要。鉴于这条通道在战时易遭危险,经过的又是狭窄的地中海水域、更狭长的红海及
连接这两者的易受攻击的苏伊士运河,它对有关国家的价值就更小。再考虑到地中海的
长度——从直布罗陀到苏伊士是两干英里,法国海军在地中海南北岸的强大存在,就不
会对在英国颇有代表性的主张,即放弃上述危险航线,认为苏伊士运河仅可在和平时期
提供便利的想法感到突然了。不过,假如有关国家能继续加强并扩大它们的政治地盘,
尤其是沿着现在的航线,这条航线所受的威胁就会减少至一种有利的得以建立某种平衡
的程度。这时,相对于更安全、但也更漫长的绕过好望角的航线,上述航线至少能作为
一条用于军事目的的临时航线而被使用。
上述意义上的军事安全首先取决于海军力量,但显而易见的是,海军需要获得东地
中海地区——这是上述航线的战略中心地带的土地作为基地,还需要一种既能保障如直
布罗陀和马耳他这样的据点的安全、也能有助于通过利益联系赢得广泛民众支持的政治
局势。这种局势业已在英属埃及存在,如同在印度和菲律宾,它既给有关国家带来了优
势,也促使它进一步努力。如果苏伊士运河不太安全,英国就必须努力保证它即使在战
时也依然畅通,而促进埃及稳定的努力也必然有利于运河。需要提防处心积虑的沉船行
动造成运河的暂时关闭,但如果对河上的船只及引水业务进行了严格军事管制,这种厄
运就不会临头。另外,即使运河受堵,依然可找到相当短的通道以及时完成军事任务,
只要把部队或军火运过狭窄的陆上颈状地区就行了。
在战时,埃及归属现状的维持及通往东方的最短线路的安全都最终取决于今天称为
土耳其亚洲部分那一地区的——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波斯地区的长期政治倾向。如果我
们能想象亚洲的土耳其——小亚细亚、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成为了一个高度发达的、
拥有训练有素的陆海军的现代国家,就自然会有上述认识。现在,就是地中海西部的法
国也不能比这样的一个国家能对更多的问题产生影响。这样的国家如果存在,埃及也会
变得不安全,如同奥斯曼帝国处于盛世时的情形,因为埃及的战略重要性在各个时代都
是众所周知的。这样一个想象中的国家毗邻黑海、波斯湾、红海和利凡特,对这一地区
直至外部世界的事务都有有力的影响。这个国家现在并不存在,但这样一个政治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