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代的那些破事-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母亲的话,而是一切照原计划行事。
于是刘承祐暗下伏兵,下诏召杨邠、史宏肇、王章一起入朝。其实史宏肇本来是有机会知道这件事的,因为阎晋卿也知道这件事,本来是想要来告诉史宏肇的。不过史宏肇这个人不会做人,竟然还为上次的事生阎晋卿的气,居然不见阎晋卿。于是三人根本没有想到已经有人挖下了一个大坑,就等着他们往里面跳。他们还是像往常一样旁若无人的入朝,结果在广政殿被早已埋伏的精兵给乱刀砍死。接下来为了此次杀重臣给大家一个说法,御用文人聂文进马上就拿出一道圣旨向众朝臣们宣布:“杨邠、史弘肇、王章,同谋叛逆,欲危宗社,故并处斩,当与卿等同庆。”杀完了这三人,但他们的同党还在。接着抄了三人的家,三家全部灭族,家产全部充公。宏肇弟小底军都虞候宏朗、如京使甄彦奇、内常侍辛从审、杨邠子比部员外郎廷侃、右卫将军廷伟、右赞善大夫廷倚、王章侄右领卫将军旻、子婿户部员外郎张贻肃、枢密院副承宣郭颙、控鹤都虞候高进、侍卫都承局荆南金、三司都勾官柴训等人全部被杀。
这还没完,三家的人是死光了,但他们还有同党,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王殷,枢密使郭威,宣徽使王峻等人都被牵扯进去了。刘承祐这一把玩的实在是太大了,郭威和王峻不是还在邺城吗?先把他在开封的亲属全部杀了,接着再来收拾郭威。郭威、王峻留下开封的全家都被刘承祐杀了,其中包括郭威几个长大的儿子和柴荣的三个儿子。日后柴荣之所以可以顺利继郭威之后当上皇帝,可以说也是受了此事的影响,但也正因为这样,柴荣死后才会留下一个刚满七岁的小孩子,结果被赵匡胤钻了空子。
留守邺城的郭威听到此事之后,肯定是既悲且怒。我郭威为你们刘家打江山,今天竟然为了朝中杨邠等人的案子,就把我全家给屈杀了。你也太对不起我这个为你刘家流血流汗的人了!
正当郭威正气愤之时,朝廷的诏命也来了,说要让郭威上京面圣。哼,面圣,送死吧!杀了老子全家,还想像骗傻子一样把老子骗过去了,那是不可能的了。本来是朝廷派来的郭崇威也是站在郭威这一边,说:“天子年幼不晓事,肯定是小人作怪,我们应该上京去把小人除掉。”郭威部将魏仁浦也说:“郭公乃是国家重臣,竟然遭此劫难,但是既然是要上京除去小人,问天子讨个公道,我们这些人也愿陪郭公一同前往。”
郭威素来便善于与这些属下兵将搞好关系,到了这时,正是要用他们这些人的时候了。郭威比谁都清楚,若是独自一人前往说理,那肯定是找死。既然到了这一步,也就没有什么缓冲的余地了。
郭威决定让柴荣留守邺城,自己带上大军杀奔京城,去向刘承祐“说理”去了。在临行之前郭威还向刘承祐上一道表章:表章大意是说我知道皇上只是上小人的当,才会干出这样的事来。而郭崇威他们不肯杀我,要让我上京请罪,所以为臣现在已经在赶往京城的路上了,如果不出意外,在这几天就应该赶到。到时陛下可一定要给臣作主啊。
刘承祐接到信后,完全没有一点感觉到郭威是在向自己请罪,分明是在向自己示威,信里说很明白,郭威带上大军打来了,完全是来找自己算帐来的,毕竟自己确实是不应该杀死了本来无罪的郭威的家人。
不错,我郭威就是这个意思,杨邠他们都本不该被杀,被夷族。我的家人就更无辜了,这回我就是来找你算帐的。难道我会回来乖乖地受死吗,不可能!既然你不给我活路,我就只有自己找条活路了。逼急了我,你的好日子也就马上要到头了,最好先把脖子洗洗干净吧。哼!我会让你付出代价的。
(写到这里决定先缓一下,先把南方的事讲一下,要不郭威马上就建立了后周,这部分又快完了)
八、闽王国的建立
    自从南唐李昪夺了杨家基业之后,还是在推行他的那些“仁政”。比如他听说税收太重,他竟然被人称为万税万万税。近侍趁机说,就连雨水都不肯下到京师金陵,是怕他抽税。李昪就马上废除了一些苛捐杂税。李昪这个人一点也不喜欢用兵,虽然他的将军有很多人愿意对外用兵扩张,但李昪一直不同意。比如吴越大火,有人建议趁机攻打吴越,但是李昪没有这样做,反而向吴越送上钱财,让他们重建家园。气得好论兵的将领冯延大怒,经常讥笑李昪说:“田舍翁安能成大事!”但是李昪他就是只想守着他的这一亩三分地,把自家的江山经营好就行了。
李昪当上皇帝,也认了前唐的祖先,也许是感到当皇帝的感觉太好,就想一直当下去。于是求起了长生不老药,其实求仙丹的那帮皇帝大多都是死在仙丹上,李昪也不例外。于是在南唐升元七年(943年)因误食丹药,终于引发并发症,一命呜呼了。李昪的文治其实还是挺不错的,在五代这年头,能遇到一个像李昪这样的皇帝,就已经是万幸了。
李昪死了,他的儿子李颢继位登基为帝。他不像老爹那样,只是像守好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他一直都像把地盘做大一点。
说说这机会也马上就来了。与南唐相邻的闽王国出现乱子了。
闽政权本是王审知一手建立的。王审知,字信通,光州固始人,家中世代以务农为生。不过他的哥哥王潮很有一些能耐,当上了一个县令。大家想必也知道唐末那年代,乱得要死。寿州有个叫王绪的人也拉起了一支军队,打下了王审知的家乡固始,听说王潮到此地还算是一条好汉,就拉他一起入了伙。不过王绪这人为不厚道,加上又得罪了“盐尸贩子”秦宗权,就只能往南逃跑了。虽然他还拉起了一支万余人的军队,不过这位王绪滥杀多疑,而且经常把一些有才能的人给杀了。王潮等人背井离乡,舍弃家小,父母只能草草埋了,老婆也弃了,又碰到王绪这样一个多疑的上官,王潮为此对前程十分担扰,心想搞不好就要被这家伙都杀了。不如我王潮先下手,只有这样才能找出一条活路。(说了半天,这帮大大小小的军阀都只是在为自己找条活路,其实大家都不容易。)于是王潮在大军到了南安的时候,就对前锋将说:“吾属弃坟墓、妻子而来当强盗,全都是因为被王绪所胁迫,根本不是真心的!如今王绪雄猜,有将吏之材能的人一定会被杀死,我们这些人就只能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难道还要想干什么大事吗?”前锋将也认为有理,于是和王潮合谋,收拢了十几名精壮为死士,趁王绪不备,一起把王绪逮了关了起来。后来王绪自杀了。
王绪当然是不可能再当他们的头了,前锋将等人都说:“王潮逮了王绪这个残暴之徒,实在是我们的大恩人,大救星。不如就让王潮来当这个头。”王潮在一番故作推辞之后,就马上成这支军队的新领导。王潮不想当“流寇”,必须先打下一块根据地。往那发展,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中原与北方的饭是最难吃的,淮南也不好呆,至于楚地暂时还没有考虑,就更不要说巴蜀了。还是看看哪里有机会吧。泉州刺史廖彦若为政贪暴,当地的百姓都受不了,听说王潮的军队军纪好,就想请王潮来当泉州的主人。太好了,王潮于是带上兵开始围攻廖彦若,经过了一年艰苦奋战,终于把廖彦若给打败了,成了泉州真正的主人。这时福建观察使陈岩看看这泉州既然已是王潮的了,就干脆拉拢一下这位好汉,表他当了个泉州刺史。虽说这种任命只是一个文件而已,但有了这朝廷认正的招牌还是有益无害的。
但是在陈岩死后,王潮就没有那么听话了。对于继任福建观察使的陈岩女婿范晖就没有那么客气了。王潮派出了三弟“白马三郎”王审知出兵攻打范晖,意在消灭范晖,控制福建。王审知带上兵过去攻打,范晖当然是要拼死抵抗,自己地盘如何能让给别人。王审知的进攻遭到了很大的反击,一度陷入困境,王审知向哥哥王潮说,一下子打不下,不如暂时撤走吧。但是大哥王潮不同意,认为必须打败了范晖,自家兄弟才能在福建安寢。命令王审知接着打。王审知没办法,只有接着打,他又向王潮说:“现在我军疲惫且伤亡很大,不如大哥率自再带上援军过来,一鼓作气把范晖给灭了。”王潮扔下一句话说:“等你兵将都死光了,我自然会亲自带兵来对付范晖。”王潮是不是对这个弟弟十分不讲情面,对,王潮一直都对这个弟弟十分严厉,他甚至会因为弟弟犯了错便会用鞭子抽弟弟。不过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