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代的那些破事-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礼的时候候,就把徐知训的人头给砍了。然后朱瑾拿着人头去见杨隆演,说:“终于为国除了一个大祸害。”不过杨隆演看到朱瑾时却说:“唉呀,人是你杀的,可不关我的事啊,我什么都不知道。”气得朱瑾大骂道:“竖子不足成大事。”后来徐知诰带上大军过来讨伐朱瑾,朱瑾也知道难逃一劫,就只有和家人一起自杀了。
徐氏的权力,已有大部分落到了徐知诰的手里了,当然这时还是徐温说了算。
还是把一段先搁一下,把目光再次放到北方吧。
十、哭出来的江山
    虽然李嗣源是想过得安稳,但偏偏有人让他不得安稳。那位在西川的孟知祥,就有点不服。孟知祥是李克用的侄女婿,而西川那个地方富庶,有天险为凭,我孟知祥凭什么就要来听你李嗣源的。加上东川的董璋也认为自己的地盘的税收得由自己来用,何必上交给李嗣源。而李嗣源对百姓们收的税不多,也就打上了两川的主意,要钱。西川百万两,东川五十万两。哼,孟知祥和董璋的第一反应肯定是,我有钱,凭嘛给你。当然是要哭穷,结果孟知祥打了个折扣,给了五十万两,而董璋更打了个折扣,只给了十万两。
李嗣源也知道对两川的控制力度不够,于是派出了李严到蜀地去当监军,想让他分一分孟知祥的权。当时有人建议孟知祥不要去见李严,因为李严这个人嘴皮子厉害。但孟知祥自有妙招。这李严上次来了蜀中,回去之后后唐的大军就过来灭掉了前蜀,所以蜀中的人巴不得他早死。孟知说又利用李嗣源下令废除监的告令,等到李严来了,就说:“现在天上各镇都取消了监军,你李严还来干什么。”王彦铢会其意,马上把李严抓起来杀了。当然上表朝廷之时,给他安一个类似于妨碍军务的罪名就可以了。
李嗣源大怒,把孟知祥的家小给扣留了。但却不想让孟知祥马上就反了,不过想想也是就算扣了孟知祥的家小,他就不反了吗?后来李嗣源干脆把家小给孟知祥送到了蜀地,看看还能不能有挽回的余地,于是又派李仁矩去代替李严。孟知祥一看派来的一位使者赵季良是个人才,干脆问朝廷要了这个人,用做军师。
朝中这方面的安重诲认为董璋是忠臣,而孟知祥是可疑分子。不过安重诲并没有想对,结果反而是董璋先把李仁矩给杀了,先打起了反旗。怎么办,当然是派军讨伐。李嗣源派出了好女婿石敬瑭带兵前去。一开头只碰到东川的董璋,所以打得还挺顺利,一直杀到剑州。孟知祥也急了,万一董璋完了,那下一个就是自己了。而董璋虽然跟孟知祥不对付,但生死存亡关头,也得赶快去向孟知祥说明唇亡齿寒的道理,让孟知祥赶快来救援。孟知祥问军师赵季良怎么办,赵季良说合纵。于是孟知祥也把兵开到剑州,和石敬瑭开战,结果唐军大败。石敬瑭对付一个董璋还可以,但是再加上了个孟知祥来玩合纵,就吃不消了。本来是要来立点功的,结果弄得进退两难。心中肯定大骂孟知祥,我还没讨伐你,就来凑什么热闹。当然得向李嗣源求救兵和粮草。安重诲就主动的承担了这个任务。
不过安重诲这个人,对于军事实在不是什么人才,他一路西进,征调民夫运粮,结果路途艰险,人畜死伤无数,还没到东川呢,各路藩镇的告状便飞到了李嗣源的桌上,说安重诲残剥百姓。安重诲也混蛋,到了凤翔,那位朱弘昭看到安重诲来了,招待得比招待亲爹还殷勤,安重诲就认为他是跟自己同穿一条裤子了。借着醉酒,说了一些要命的话,因为这些话是说对李嗣源如何不满。朱弘昭可是个大滑头,我款待你是一回事,其实我并不喜欢你。于是一边写信给皇帝李嗣源,说安重诲如何的对皇帝不敬,一边又写信给石敬瑭,说安重诲不是什么好人,说不定就是来夺你兵权的。石敬瑭平时就和安重诲这个人不对付,而且双方又没有共同语言,干脆在本来就因为专权而使皇帝不满的安重诲上,再加上一把力。上书给皇帝岳父,说这个安重诲过来是不怀好意,专门来要来我军中瞎指挥,让我没办法打仗,还把他调回去吧。
李嗣源本来就对安重诲不满,而且他一贯保荐的董璋倒是第一个谋反的,万一双方有个暗通,那就麻烦。而且诸镇的告状信也是不断,刚好给安重诲一点颜色看看。于是让安重诲回来,让他去做河中节度使。安重诲看到失势,于是开始称病,说要回家养老。李嗣源不让,并认为安重诲在讨价还价,安重诲又开始说一些让皇帝不满的话。李嗣源一看,得,本来是让你去河中养老的,现在就给你做丧衣吧,于是下令将安重诲处死了。而且死法有些惨,夫妻两都是被砸碎了头,然后剥光了衣服暴尸。
石敬瑭带上大军,看到两川连纵了,也没有办法,粮草耗不起,于是又回来了。好在安重诲那个老家伙死了。
不过听到安重诲死了,最高兴的不是石敬瑭,而是李从珂。安重诲生前和李从荣和李从厚关系挺不错,就是和李从珂不和。李从珂还差点栽到了安重诲手里,丢了性命。
李从珂是李嗣源的养子,本姓王,跟着母亲魏氏嫁给李嗣源,故而成了李嗣源的继子。李从珂对这位继父很好,两人关系挺不错。而李从珂也是一直跟着李嗣源出战,并且勇猛强悍,李存勖非常欣赏他。并因此对李嗣源说:“复唐社稷,卿父子之功也。”
后来魏州兵变,他也是帮上了大忙,后来李嗣源称帝后,李嗣源虽然很欣赏他,但毕竟不是亲儿子,继位是没什么希望。后来和安重诲闹了矛盾之后,更加胆战心惊,日日度日如年。现在安重诲死了他又来了精神。
不过在李从荣死了之后,就应该立李从厚为太子了,但李从厚没有什么功劳。而李从珂辛辛苦苦打了近三十年的仗那里肯听李从厚的话。石敬瑭当时为了培植势力就上表请命成了河东节度使,这个地方可是用武之地。而李从珂也成了凤翔节度使。但他毕竟只有一个镇。
李嗣源在六十六岁那年终于闭眼了,而李从厚也就继位了。李从厚这个人没有军功,像石敬瑭、李从珂这种人根本不把他当回事。李从厚也是认为这个干哥哥潞王李从珂,对自己的威胁最大,得将他给对付了才行。
于是他又重用朱弘昭和冯斌二人掌握朝廷大权,这两个人一无威望,二无才干,只知道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势排挤异己,众人敢怒不敢言。朱、冯二人更害怕在凤翔领兵的李从珂,李从珂的功绩更让他们心里不安。他们将李从珂视为最大的威胁,想尽办法要除掉他。
李从厚也怕李从珂威胁自己的皇位,加上朱、冯二人在一旁煽风点火,也就开始采取措施抑制李从珂。先是将李从珂在京的儿子李重吉贬出京城,到边远的亳州(今安徽亳县)任团练使,又将李从珂一个当尼姑的女儿李惠明召入宫做了人质。然后听从了朱、冯的计谋,让洋王李从璋做凤翔节度使,取代李从珂,让李从珂到河东任节度使。这几项措施最后将李从珂逼反了。
因为河东虽然是个好地方,但是自己跟河东的人不熟,离开了凤翔这个根据地,就等于把自己放在一个任人宰割的地位。李从珂当然是不能答应。不答应能怎么办,他开始和手下商议,手下也希望李从珂能成大事,李从厚当皇帝他们一点好处也没有。李从珂如果能称帝,他们也能跟着鸡犬升天,何乐不为。于是劝李从珂起兵清君侧,说:“皇帝是个不懂事的小毛孩子,大事都由朱弘昭做主,这厮最不是东西,常想着要害大王。如果大王不早动手,悔之晚矣!”李从珂一狠心,反!
当天的夜里,李从珂让人起草了檄文散发到各地,以清君侧除奸臣为名,请求各节度使共同出兵攻打首都,杀掉朱弘昭等人。
李从厚刚即位不久,干哥哥李从珂就反了。相对而言,李从厚没有什么作战经验,而李从珂打起仗来是一把好手。李从厚派出了大将王思同结集各路兵马围攻李从珂的大本营凤翔城。李从珂急了,开始想用金钱和地位来拉拢王思同,但王思同不买账。而凤翔城本来就不是什么重镇,所以城墙很低,外面的护城河也很窄,水也浅,无法固守。王思同的军队和李从珂的相比,占了很大优势。在朝廷重兵的大力攻击下,凤翔城东西关的小城先后失守,李从珂的属下伤亡也很大,再打下去,城池难保,李从珂站在城头上,焦急万分,恨自己没有早点防备,以致今天要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正在危急关头,李从珂突然看见城下攻城的士兵有很多是当年跟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