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学曾听了第一个感觉就是皇帝要派这些太监去监督各地官府的,虽然对于这样的做法他也像其它官员一样感到厌恶,但这毕竟早就有了先例了,他也不好反对,为人臣子无非就是为皇上效命而已。也没多想,干脆的回道:“臣能办!”
万历点点头:“朕决定将通政司改为通政院,通政院的职责是听从皇命可参与六部诸事,级与六部齐,将天下驿馆管制权从礼部抽出,在通政院下新设一驿马司统领,在十三道要冲之地各设一司务厅,以便管制各道驿馆,受各道通政使司节制。在司务厅下再将驿与馆分开各设一司关,驿司关负责文书传递,馆司关负责驿馆管理,安排过往商旅及官员差吏的食宿。朕现赐你二品衔,领通政院通政一职,会同六部主官一并入阁参机务,这事就交与你负责办理吧!”
“谢皇上恩典,臣定不负圣命办好此事!”
“虽然还不知道母后何时才能与宗人府交涉妥当,但这事你要抓紧办理。内臣的选用与管理也由你负责,挑一些年青又识字的,名为宣讲员,以后也不一定要专门由内臣充任宣讲员,可以从民间召募。朕想在推行《田宅法》时将法令刻印成文,由驿马分送到各县,再由宣讲员分贴到各里甲,并向民宣讲。这一点要形成长制,每二候(十天)印发一期,名为《驿报》,大凡朝廷新立法则和治法政令,或者官员的任免赏罚、边疆将士功绩和各地情事都可印载。因此还要在驿马司下设刻印厂,人员可从宫里汉经厂调拔,要办成此事你要多少时日?朝廷每年需为此支付多少用度?”
金学曾在心里默算了一下:“回皇上,驿站整顿臣最多一年就可办成,但宣讲员的挑选和委派就要看宫里淘撤的进度了。至于朝廷需为驿站每年提供多少用度,臣倒有办法不但可让朝廷勿需出资,还可从中获利,就是不知合不合适!”
“讲!”
“臣所设想的获利方法有三:一,原本各县每年都要负责驿站用度,现就以过往历年用度为基定下数目,每年由县衙直接交与驿马司。
二,各驿站都设有食宿场所,本为过往公差官员提供方便,平日里也有商贾马夫在此歇脚过夜。元辅大人生前就曾明文规定,各地驿站接待官员公差按不同等级给予安排,只要将这些条目严加落实,而商贾马夫的食宿本就是要收取银资的,但多数收入都被人暗中私吞,臣有信心可对出入帐目监督得当,避免出现这般情况,如此一来,以从商贾马夫处收取的资银应可与接待官员公差用度大体相当。
三,若按皇上所说每二候印发一期《驿报》,并分传天下,这就需要各驿站要增加驿马人数,方能快速的将皇恩传遍天下。臣设想,先可由京城驿马司将《驿报》送抵十三道司务厅,由司务厅送到各州府驿馆,接着由州府驿馆分送到各县,最后由宣讲员张贴到各里甲。但这些人回程时就无事可做了,现在民间书信往来,因了驿站收资颇高,途中用时难预,再加上或有遗失等关系,大都交与商贾马夫或是熟人代递,但交给商贾马夫也有不便,不但要到驿站等着,还要碰上一个目的地相同的才行,臣未入仕之前就曾在驿站候过一个月才把书信递出。现在只需交与宣讲员,由其带往各地驿站,再由驿马递出,只需再增召几名驿马负责各道之间的传递,书信就可通递全国了。因这些驿马是送传《驿报》的,不但用时要短,而且每十天就可送出一份,也就有了定期,只要再降低些银资,百姓自然会选择由驿站递送。所收驿银或可抵去一应人员的饷银。如此各地衙门上交的数目就可算做是获利了,只是这般做法有逐利之嫌,恐有伤朝廷威严,还请皇上定夺!”金学曾说完低头听谕。
逐利之嫌?有伤朝廷威严?这些万历都没听进去,自己本来就是想着怎么赚钱的。他是被金学曾说的第三点所深深吸引,这无疑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邮政系统。当然,金学曾是不会知道邮政的,他更多的是从自身的切身体会出发提的意见,但也可以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金学曾确实是一个办事的人,懂得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万历自然不会反对!
第二卷 新朝新政 第四十一节
“你说的三点都可以推行,朕准了。宣讲员的饷银还是由宫里支付吧,但可以从各自所收发书信的银资中提出一部份给他们做为奖赏,这样他们也才会更加乐意去做。还要立下操守条则,将如何办差、各自职责等都要在条则中规定详细,并定下赏罚。这一点不单要在驿马司推行,朕还要在各部衙门都依此办理,务求让每一个官员差吏都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往后吏部主持的考成法也要将官员是否遵守操守条则一并考虑”
万历只所以让宫里支付宣讲员的饷银,除了让太监们可以觉得自己还是宫里人外,还有一点就是随着宫里衙门和人员的减少,所需用度也必然要跟着减少。明朝的皇帝虽说是拥有全天下,可真是要找点零花钱也是不容易的,每年从户部划拨多少银两供宫里使用都有规定。皇帝当然可以以自己的权力去多要一些,可那样难免就要与官员们扯皮了,所以这也是明朝的皇帝派太监四处收刮金花银的一个原因,也是史上万历最后会将张居正打倒的一个原因,谁叫张居正把钱看的那么紧,不多给他点零花钱呢!而自己往后要用钱的地方非常的多,像派去日本的郑海就需要有大量的银两去支持他,郑海所干的活又不能拿出来与官员们明着说,所以才让宫里承担起宣讲员的饷银,这样一来,户部也就不好提出减少宫里用度了。
“臣明白!”金学曾应道
万历点点头接着说道:“驿马司要在明年立夏之前办好,宫里淘撤会在年底前完毕,朕最晚要在明年秋后开始实行《田宅法》,因此你通政院除了要筹建驿马司外,还要对全国田土情况再做一次核实,包括种植作物、收成、还有各地人口数量及拥有的田土数等都要核清,不管男女老少都要篇入户册,方便将田土分租给百姓耕种”
金学曾有些为难的回道:“皇上,通政院是由通政司变制而来,虽说原本在各道都设有使司衙门,但人员参差不齐,纵是有各地衙门和户部协助,要想一年内办成此事,臣亦不敢斗胆应下!”
万历摆摆手,他早就有了计较:“这事你不必担心,今早朕与内阁六部大臣说过了,决定将金陵留都设置撤了,将所有官员一并召入京来,你可从中选些人进入通政院,另外六部衙门,京里的国子监、翰林院,还有现在在燕王府里的人你都可以从中选用。通政院里的人不必太多,但一定要都是能干之人,朕让你的同窗凤阳知府李顺任左通政,协助于你,而现在门外候着的邹元标任右通政,负责通政院的人员选用。除去你三人还有十三道使司通政由朕任免外,其余官吏皆由你通政院自行决定,只需报吏部核实再呈朕过目便可,朕给你这般大的权力,你莫将通政院领烂了才好!”
金学曾咧嘴一笑:“皇上如此信任臣下,臣就是腐烂成一堆黄土,通政院也决不会烂!”
“呵呵”万历也跟着笑了起来:“是人都有入黄土的一天,因此,国事就不能施行人治,人走茶凉,治也就废了,你通政院就给朕带个好头,将条则制度列好,不管是谁接任,都要依条则办事,那治也就得以延续了!”
金学曾接道:“皇上所言臣深有体会,前些年在河南收缴欠税时,臣立了从商征税之法,这才将欠税缴齐。可后来臣还没死呢,只是回了京城,地方衙门却就不接着实行了,至去年止,河南一省又欠税十万余两了。其实河南当地官府也没做错,这几年河南一地多有旱情,农户自己都没了食粮,又哪来钱银交税呢?总不能逼着他们卖儿卖女吧。今年河南又有旱情,臣斗胆恳请皇上下旨免了他们这几年欠下的税银,使得百姓能渡过时艰!”
万历总算见识到金学曾的提议为何每每都能被张居正所用,就在于他懂的见锋插针,在最合适的时候提出自己的想法。金学曾除了替河南百姓说话外,还有一点就是看在万历现在极力的想要将田亩收为官田,显然是想要从中得利的,他这是希望朝廷不要把税赋全压在农民身上,他是江南人士,对于商人手中有多少银子自然是清楚的很。
“今年不单单就河南有旱情,山西、陕西、前些日子朕已下旨免去河南的大名、南阳、怀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