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毒贩子向外国人兜售毒品。特工们立即出击设伏,果然发现有外国人与毒贩子进行
交易。特工们在毒贩子和那个外国年轻人的身上都搜出了大麻,现场的录像机记录
下了这一切。被带到联邦安全局当地办公室后,那个外国年轻人的态度十分傲慢,
并且一再强调说他是美国国务院福布赖特交流计划的学者,要求立即见他的俄罗斯
律师或者与美国大使馆联系。联邦安全局特工没有理他这一套,而是对当时的情况
作了记录,并且在他承认上述事实后释放他回去,但要求他必须按规定的时问主动
回来向联邦特工说明情况。
令人遗憾的是,这个名叫托宾的美国年轻人根本就蔑视俄执法机构的威严,没
有回来说明情况,于是俄联邦安全局被迫于2 月1 日采取逮捕行动,同时搜查了他
所租住的公寓。让特工们大吃一惊的是,托宾的公寓里居然还有更大量的大麻,更
吃惊的是,托宾还是“半个美国特务”。之所以说他是“半个”,因为他还没有正
式出道,是美国政府和军方正在培训中的间谍!根据俄联邦安全局侦获的情报,托
宾名义上是美国留学生、国务院福布赖特计划的交流学者,但实际上他却是先后接
受过美国军方两所最重要的情报学院——蒙特雷国防部军事翻译学院俄罗斯情报专
业和新墨西哥州军事情报学学院的严格训练,他随身还秘密携有美国情报间谍人员
特有的安全许可证。托宾以交流学者的名义到俄罗斯的任务倒不完全是搜集情报,
最重要的是奉情报机构命令接受训练!
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发言人2 月28日说,托宾到俄罗斯的目的,就是奉美国情报
部门之命接受间谍训练的。俄通一塔斯社在同一天新闻中也披露说,俄罗斯特工在
调查中确实已经掌握了有关托宾与美国情报机构有直接关系的相关证据。俄联邦安
全局侦获的结果是:托宾是奉美国情报间谍机构之命前来熟悉俄罗斯国家情况和学
习语言的,学成之后再接受真正的间谍任务。实际上。许多持美国国务院推荐信的
美国公民干的是跟托宾一样的勾当。
在俄罗斯官方公布的录像带上,托宾冲着俄联邦安全局的官员大叫冤枉,矢口
否认他吸毒或者贩卖毒品,反而说那些毒品全是俄特工栽赃陷害硬塞给他的。这盘
录像带反映的是俄特工搜查托宾公寓的情景:一名女特工向托宾宣读了搜查令,并
且告诉他说:“我们从你的身上搜出了毒品”,但托宾立即反驳说:“那是你们硬
塞在我身上的。”但录像带上可以看到在随后的搜查中,特工们又找到了一小袋像
草一样的东西,据说那就是大麻。
美国人赶紧出面,众口一词地否认托宾跟美国情报间谍机构有任何关系。美驻
俄外交官于27日当天就召集众媒体大造声势:“我们已经知道一位美国公民在沃诺
涅日被俄联邦安全人员逮捕一事。这个名叫托宾的年轻人现在被拘禁在监狱中,我
们已经跟他的律师取得了联系。托宾怎么会是美国特务呢?他才二十三四岁。”次
日凌晨,美国国务院的一位官员就着一份事先准备好的书面声明向记者宣读说:
“托宾在俄罗斯被逮捕一案跟汉森间谍案和波普间谍案之间没有任何可比之处。托
宾只是美国福布赖特学者交流计划的普通一员,而福布赖特计划绝没有培训间谍之
说。现在,美国领馆官员已经看过被拘禁的托宾,而托宾自己也委托了律师,美国
领馆会跟俄罗斯律师们一起努力处理好这桩事的。”
公说婆说间谍大战无宁日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与西方的间谍大战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更趋于激烈。华盛
顿战略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的安全专家弗兰克。克里弗说:“间谍活动并没有随着
柏林墙倒下而停止。”他分析说,特别是当美国执意要部署NMD ,北约不断东扩,
俄罗斯将不得不进一步加强间谍活动,以判断西方势力的下一步行动。
特别是克格勃出身的普京当上总统后,俄罗斯的对外情报更加受到重视;而美
国为了保持其在军事、政治和经济上的绝对优势以及对俄罗斯仍然拥有在30分钟内
摧毁美国的能力的担心,其间谍活动同样只会加强不会削弱。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前副主席格拉格里… 特雷沃顿说:“我不否认美国的间谍
情报活动仍在继续之中,因为间谍并非因冷战而生,也不会因冷战结束而亡。现在
这个世界的情况就跟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样,世界上已经不是两个阵营之间的对抗
了,这就更要求间谍情报机构加大工作力度。”FBI 局长特纳特则更为露骨地说:
“美国必须不断地推进情报搜集技术和方式的发展,发明新的系统,利用新的机会
以获取我们决策者所需要的情报。”而日益激烈的俄美间谍活动肯定将进一步加剧
两国之间的摩擦。
CIA瞄上俄新式导弹
张克俊编译
CIA (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企图窃取俄罗斯“空空”、“空地”等新式导弹
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达到这一目的,他们在美驻俄和某一独联体国家使馆的掩护下,
试图诱使俄生产这种导弹的军工厂的一位专家与其进行秘密合作。FsB (俄联邦安
全局)顺势巧妙施用反间计,一举挫败了cIA 的这起间谍活动……
奇怪的一幕
2001年4 月下旬的一天傍晚,独联体某国首都N 市。
一个老年男子缓步走出美国驻该市大使馆。这人身穿大衣,大敞着怀,没戴帽
子。他无助地向四下里打量了一下,伸手在衣兜里翻寻了好一阵,然后微微地摇晃
着身子,径直走进火车站前广场的小公园。这汉子见一条长凳子空着,便一屁股坐
了下来。
他两眼呆滞无神,足有半个钟头,都是这样漫不经心地瞅着眼前。
这人奇怪的举动引起了在此值勤的当地警察的注意。
“您是在这儿转车么?”一警察走近这名男子,冲他问道,“打哪儿来?”
“不知道……”这人老实地回答说,依然是睡眼惺忪的样子。
警察见这人行迹可疑,便把他带到了警察分局。在分局,又再次对他进行搜身,
结果发现他没有护照,皱巴巴的钱包里只有200 卢布现金、一些当地的零钱和一张
到莫斯科的过期火车票。
车票上写的名字是维克托。萨拉扬(化名)。警察们费尽口舌,盘问了许久,
但最终也没能弄清这人的真实身份。他们问他“今天是几号?”、“您叫什么?”
对这样再简单不过的问题,这人竟一句话也答不出来,只是一个劲儿地眯缝眼、痛
苦地皱眉头。不管问他什么,此人翻来覆去地就是这样一句没头没脑的话:他去过
美国大使馆,很快就会有来信,应当把这信浸到水里……
“这人一准是喝高了……”值班警察断言。但经过仔细检查之后,他又改口说,
“他头脑绝对清醒,根本没有醉。”
尽管天色已晚,这人还是立即被送到俄罗斯驻N 市使馆。
遇到类似情况,使馆的任务本来是协助本国公民尽快返回祖国。
与亲人团聚。但这次使馆官员却发现面前这人情况很是反常。根据火车票上注
明的护照号码,他们很快查明了这一可疑人的身份。这人名叫维克托。萨拉扬,现
年57岁,系莫斯科市郊“茹科夫斯基”军工厂的工作人员(随后查明,此人为该厂
军事专家——译注)。几小时前,维克托去过美国驻N 市大使馆,现正在等一封来
信。这信应浸到水里,信是用传统的密码书写法写就的……
几分钟以后,俄使馆负责安全工作的军官和FSB (俄联邦安全局)的正式代表
在另一房间里碰头,就此事进行紧急磋商。他们一致认定,这显然是一起招募俄罗
斯公民从事间谍活动的事件,只是这公民本人现在迷迷糊糊的,怎么也说不出个所
以然来。最后他们决定,立即派专人护送维克托回莫斯科。在莫斯科,FSB 医生为
他仔细进行了检查,医生们一致认为维克托是吃了什么精神催眠药。
楼梯间里的招募
美国人让维克托服的精神催眠药很可能是过量了,一星期之后,维克托才完全
清醒过来。这时,往事就像网络的页面一样,开始一页一页地映现在他的脑海。在
俄联邦安全局反间谍人员的启发和追问下,维克托详细地讲述了他何以会落到现在
这种地步……
维克托的几个亲人早年移居美国,他同他们已多年不通音讯。因为家庭生活拮
据,他想去美国投靠亲人,指望能过上几天好日子。所以早在: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