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不早了,伍云起要赶到良乡去住第一站,吴大澂、洪钧、董大全、瑞玉也得赶在关城门之前回城里去,于是大家走下酒楼。
芦苇沟桥头,友朋执手相别,免不了又是伤感,但此时此刻,由于大家方才关于俄国人和阿古柏入侵新疆,左宗棠立志收复的一番议论,心情又大不相同。
伍云起望着大全道:“师兄,你不必挂念,到了兰州弟便有信来。”
董大全拍着他肩头道:“到了那边,务必去找柳良图、黄兴瑞、徐月笙几位年兄,还有姐夫那里,大家好有个照应。”
未了,又说道:“你先走一步,我随后就来,非辞了这个虚名的侍卫不成。要死,咱俩儿一块倒在西北沙场上,强如在这儿混过一生。”
瑞玉闻言,忙扭头看她爹爹一眼,侯员外向董大全投去的却是赞许的目光。
伍云起也不再拦阻师兄,反倒点了点头,他朦胧地感觉到,那茫茫的西北沙漠瀚海,似是他俩的归宿!
叶若兰泪珠滚滚,望着伍云起,那目光分明是要求结伴而行,但伍云起却微微摇首,上马而去。
走了,伍云起带着他唯一的小厮来旺,催马扬鞭,离芦沟桥越来越远。
当他回首时,只见董大全等仍立在桥头上,频频挥手……
第四十四章
左宗棠是湖南湘阴人,嘉庆十七年壬申十月初七日寅时,出生于书香门第。
曾祖逢圣、祖父人锦、父亲观澜,三代皆为生员,并无入仕之人。
道光十二年,他二十一岁中了本省乡试第十八名举人,后来屡进京师应会试不第,只好做西席,教书为业。
道光末年腊月,太平天国起义于广西浔州府桂平县金田村,后年冲出广西进军湖南,清廷调云南巡抚张亮基为湖南巡抚防堵,时左宗棠避难于湘东白水洞,经同乡好友胡林翼书荐,郭嵩焘力劝,遂入张亮基幕府,掌理军事。
咸丰三年,张亮基上折保举,得旨以知县用,并加同知衔。
后张亮基调抚山东,左宗棠先后历赞湖南巡抚骆秉章、两江总督曾国藩幕府,极得宠信。
咸丰十年,太平军连克江南苏湖杭地区诸城,曾国藩特命他募练兵勇,于是,他招募了一支五千余人的队伍,号称“楚军”,开赴江浙前线与太平军作战,次年便跃居浙江巡抚高位,成为与曾国藩所率湘军,李鸿章所部淮军并驾齐驱的三大势力之一。
同治三年,太平天国天京陷落后,他率楚军剿杀天国侍王李世贤、康王汪海洋于广东嘉应州。
即而调任陕甘总督,领兵北上,来往于黄河两岸,疯狂地镇压捻军和西北各地回民起义军。
同治七年夏间,与湖广总督李鸿章将张宗禹所部西路捻军,消灭于山东海滨,从而赢得了满清朝廷“中兴名臣”的赞誉,一举封为伯爵。
近几日来,甘肃省巩昌府安定县的陕甘总督行辕内一片欢欣气象,左宗棠正在大摆筵席,庆贺他的六十初度。
年初,左宗棠先后在河西和金积堡地方与回民起义军接仗,大获全胜,扑杀首领马化龙等,朝廷在他原来的一等恪靖伯爵上又加骑都尉。
自左宗棠以下,所部大将张曜、刘锦棠加云骑尉爵,金顺、刘锦棠、黄鼎、金运昌诸将赏穿黄马褂,各有赏加,真可谓“皇恩浩荡”!
总督行辕内设席摆宴,鼓乐喧天,大唱戏文三日。
左宗棠兴奋之余,不忘将他的几位心腹爱将刘锦棠、张曜、徐文秀、雷正绾并徐占彪、董福祥、宋庆、陈湜等招至中营大帐里,商议军政要务。
大家坐定,左宗棠以帕子擦着手,向刘锦棠道:“毅斋,白彦虎窜居河州,还应加紧剿杀为是!”
刘锦棠酒喝得得意,春风满面,自负地回道:“伯爷请放心,区区白彦虎,不在话下!”
左宗棠将帕子塞入袖中,收敛起笑容说:“毅斋,你这个毛病何时能改抻?狂妄自大!”
刘锦棠并不拘束,拱手嘻嘻笑道:“伯爷教训得是,卑职狂妄。”
左宗棠瞪着他,想板起脸来训斥几句,却忍不住也笑了,骂道:“既然晓得,须要虚心改掉。后生浮燥,贻误了军事我砍你脑袋。”
刘锦棠冲其他将领们伸伸舌头,不再言声儿了。
刘锦棠是湘军名将刘松山的侄子,与左宗棠湖南同乡。
自幼随叔父戎马军中,先后与太平军、捻军和回民起义军及陕甘土匪作战,虽然今年才二十八岁,却是沙场上能征惯战的老手儿了,故尔深得左宗棠的赏识和宠爱。
去年,刘松山在金积堡被回民军击毙,左宗棠便令他接统老湘军,成为自己得力的膀臂。
“亮臣,据说这白彦虎与据我新疆为伪哲德沙尔汗国的阿古柏有勾结,可有此事?”
左宗又问另一个名叫张曜的将领。
张曜有四十岁出头了,比浓眉大眼、虎虎生气的刘锦棠显得干瘦,也老练稳重得多。
他是直隶大兴人,最初在河南固始一带参与办团练,后因在汝宁一战中击败陈大喜、张凤林所部捻军,一跃而为从二品阶的河南布政使。
正当春风得意之际,不料却被御史刘毓楠参了一本,劾他目不识丁,不胜文职大吏之任,结果朝旨下来,令改总兵武职。
官倒升了,总兵是武一品啊,却搞得他很狼狈,把个刘毓楠恨之入骨。
据说,自那以后,他于戎马偬倥间很读了些书,而平日接人待物,便又总爱咬文嚼字,附庸风雅,大约还是对那次改官耿耿于怀,总想捞回些面子来的缘故吧。
此时见上司发问,便拱手回道:“禀督台,据卑职所知,回匪白彦虎乃与伪哲德尔汗国帕夏阿古柏之长子伯克胡里至好,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此系卑职所获白彦虎匪部营丁审得。”
左宗棠听了,沉吟道:“果然不假,你们不可将这白彦虎与其他回匪视同一律,他既与阿古柏有勾结,乃是一大祸患,当认真剿杀,以诛灭于关内为好,不可令其逃出关外!否则……”
他立起身来,慢慢踱着步,轻声自语道:“将来出关收复新疆,这可是一大孽障!”
“伯爷。”
刘锦棠望着左宗棠,问道:“何时出关收复边陲?”
“现在还不是时候。”
“明年春天可否进师?”
左宗棠看他一眼,说:“急什么,关内回匪尚未肃清,新疆地方上除阿古柏外,又有俄国人侵据伊梨。明春进兵,似太仓促些。
况且,目下饷源贫乏,须朝廷有旨下来,精心筹划,使我无后顾之忧,方可言‘进师’二字。“
张曜禀道:“督台言之有理,粮、运二事,实为进军新疆要着。”
左宗棠点头。
又说道:“出师关外,饷必充,粮必足,方可免师劳无功之忧。这几年,陕甘战乱频仍,粮秣欠收,若指望征购以充军事,怕十年后还动弹不得。”
他在太师椅上坐下来,加重语气道:“必需迅速扫清关内回匪,然后力行屯田之策,筹备几年,方可进军新疆,一鼓荡平阿古柏势力,将俄国人逐出疆外!”
张曜、刘锦棠等几员大将皆拱手道:“左帅高见,卑职等当尽心竭力,以斯早日出师。”
左宗棠帐下两个主管粮饷及转运事宜的官员,一个姓袁名保恒,河南项城人,乃名将袁甲三之长子,同治七年,以侍郎街前来左宗棠帐下任事,一直襄办粮饷事宜。
另一个便是董大全的连襟、去年新擢兰州知府的叶丘泉。
提到粮饷之事,两人互视一眼,袁保恒发牢骚道:“督台大人,各省、关所积欠西征饷银已达一千二百万两之巨。”
“是啊。”
左宗棠点头,说:“军饷来源日减,消耗日增,而兵事则愈宽,待用愈急。”
停了一下,又道:“军士应得之饷银,缓发或无异词,惟粮食、盐菜、衣裤、巾履、医药,则生人日用所需,决难断缺。非时其缓急,源源支给,慈父且不能保其子,将帅安能蓄其士卒哉!本部打算再上奏朝廷,请旨严催各省、关之督抚关差,按照欠数力筹,新旧款项迅速并解,以济急需。”
袁保恒、叶丘泉并众将领齐声道:“如此最好。”
于是,众人又议论一回筹措粮饷的计策。
正谈得热烈,忽外面群声喧嚣,喊声四起,左宗棠起身喝问:“什么事,外面喧哗?”
一小校急进来报:“禀督台,行辕左营起火。”
左宗棠一愣,指刘锦棠急命:“毅斋,速去察看。”
刘锦棠答应一声,拔剑在手,匆匆去了。
张曜等亦站了起来,镇静地望着总督,听候吩咐。
左宗棠听了听外面的呼喊声,然后一挥手,命众将领道:“诸位各归本营,严加防备,随时听候调遣!”
众人齐拱手应道:“遵命。”
一齐出来,各自上马,带着卫队望本营营盘急驰而去。
刘锦棠带着他的亲兵卫队往行辕左营起火处急急奔来,半路上碰见了左宗棠的督标左营副将龙振标,忙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