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古聊贰保⊿PAM)午餐肉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气,那是在这个曾经属于红军第9近卫空降兵师第26团2营的阵地上最受德国人欢迎的战利品。“明天……或许明天一切都将结束……。”魏特曼望着前方不禁喃喃自语道。
他并不知道就在这个夜晚,瞬息万变的战场并没有沉寂。就在他们的侧翼,为了赶上党卫军第2装甲军进度,夺取顿涅茨河渡口。右翼的“肯普夫”战役集群就在这夜晚采取了大胆的突袭行动,由第6装甲师第11坦克团第2营、第114装甲掷弹兵团第3营和第503重型坦克营组成的突击集群以1辆缴获的T―34为先导,成功趁夜色穿过红军第69集团军第305步兵师防线抢占勒扎韦茨渡口,并在对岸建立了登陆场,夺占了雷恩丁卡等地,从而威胁正在普罗霍罗夫卡集结的苏联反击部队的侧翼。
此时苏联大本营代表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来到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司令―罗特米斯特洛夫的前进指挥所,但是他并没有向这支拥有5个军,20个坦克、机械化和摩托化旅以及大量加强部队下达反击的命令。而是要求大圆脑袋留着两撇小胡子罗特米斯特洛夫率领他的部队火速后撤,而对于这一命令华西列夫斯基并没有给予任何的解释。
而此刻在远离战场500公里的莫斯科西部,苏联空军库宾卡军用机场之上此刻一片灯火通明。大批苏联内务部安全部队封锁了整个机场,而在大功率照明系统所照亮的跑道之上,只有2架崭新的B―25型轰炸机正等待着起飞的命令。在可以容纳4枚500磅炸弹的弹舱内此刻只放置了一枚褐色铝合金外壳的弹体,没有多少人知道明天的黎明,它便将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库尔斯克:众生的苍穹(中)
苏联空军大尉利亚斯尼科夫从没有想过要青史留名,出生于列宁格勒的他在战争爆发之前还仅仅是一名在航空俱乐部里一名滑翔机飞行学员。和大多数旨在提高苏联人民军事准备的半官方团体的成员一样,当1941年6月22日凌晨,150架由身经百战的“老鸟”驾驶的德国轰炸机从北起波罗的海、南达黑海漫长战线之上越过苏联国界之时,天空对于年轻的利亚斯尼科夫而言便不再是游乐园,而是为生命捍卫自己祖国的战场。
与那些战前由苏联正规军事学院所培养出来的空军飞行员相比,利亚斯尼科夫无疑是幸运的。在“大清洗”运动中训练时间被压缩到8到10个小时的苏联空军“精英”们的驾驶着他们那些早已落后于时代的战机在战争初期迎击侵略者之时,技术、经验以及装备本身的差距使得苏联空军大多数值得称道的战绩基本上都是依靠最原始的撞击战术而取得的。
虽然苏联飞行员的反击一度也令德国空军不断刷新单日损失的最高记录,但是无数的城市、乡村、要塞和行进中的部队还是在“铁十字”的翼刀下归于毁灭。而带着满腔的仇恨走进军营的利亚斯尼科夫此刻却只能看着自己部队里年长的同僚不断驾驶着轰炸机在没有护航的情况下飞向远方的战场。
因为此刻祖国的命运就寄托苏联空军的肩上,在地面部队毫无准备不断被击溃和包围的情况下,只有他们有机会阻止德国军队的前进,哪怕只是暂时地迟滞敌人的步伐,苏维埃也有可能得到关键的喘息机会。所以尽管没有任何支援、尽管由于缺乏无线电装置和有经验的机组成员,苏联空军的轰炸机群只能采取无法彼此掩护的“线型”编队,但是面对德国空军最新锐战斗机的拦截。只要还有一架幸存,那么它仍会坚定地向目标飞去!
在这种悲壮的氛围中,利亚斯尼科夫并没有选择退缩,他向航空团指挥官一再提出申请,希望可以参战,哪怕只是作为一名投弹手、机枪手也无所谓。但是他的要求被一次又一次的拒绝了。莫斯科会战前期他所在部队也很快因为巨大的消耗,而无力再战,被调往外高索地区进行休整。在那里他们开始接收经伊朗高原运送而来的西方军事援助。
毋庸质疑,苏联空军在1941年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根据苏联官方的数据统计,仅在1941年苏联空军便损失了21200架各型飞机,几乎相当于他们在战前所拥有的装备总数。但是苏联空军却在这样的打击下挺了过来,斯拉夫民族在这场伟大的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以及几乎无限的忍受艰难和困苦的能力,最终将德国人拖入一场他们意料之外的持久战之中。
但是战局的发展对苏联空军而言仍十分的不利,因为他们原有的装备几乎损失殆尽,而随着德军的迅猛前进,大批飞机制造厂被迫迁往乌拉尔山以东地区,即使尽了最大努力,苏联的飞机制造能力仍受到战争的影响而继续下降了,并且由于新厂址往往生产环境恶劣,同时前线又迫切需要武器,因此本身便并不先进的苏联航空制造业不得不通过牺牲质量以增加产量,这造成1941年到1943年苏联空军所接受的飞机往往达不到设计的质量指标。
与之相比为了拖住希特勒征服世界的脚步,西方世界提供给莫斯科的军用飞机性能便显得更为优越。处于战争漩涡之中的英国成为了第一个向苏联援助战斗机的国家。随着英国皇家空军的战斗机联队被直接部署在摩尔曼斯克以增加当地的空中防御能力,大批英国制造的“飓风”型战斗机开始进入苏联空军的装备序列。但是苏联对这批严重水土不服的“战鹰”缺乏好感,对其的评价一直不高。
而由于英国同样处于对抗轴心国的第一线,实力雄厚的美国迅速成为了对苏军事援助最大的“金主”。数以千计的美制军用飞机被拆卸之后,由航母或其他船只运往苏联。而在1941年,西方世界能够使用的唯一一条援助的路线,只能是通过波斯湾,经英国和苏联所控制的伊朗内陆铁路干线,抵达巴库和里海。
与英国人的“飓风”相反,被美、英空军弃若弊履的P―39“飞蛇”战斗机在苏联空军手中大放异彩。而通过租借法案提供给苏联空军的B-25C“比利。米切尔”型轰炸机更受到了苏联空军轰炸机团的追捧。事实上苏联航空工业并非缺乏研制和生产轰炸机的技术。但是莫斯科在战前错误的―以牺牲装甲和武器来使轰炸机具有比战斗机更快的速度―指导思想之生产的SB―2和Pe―2轻型轰炸机所能携带的炸弹数量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苏联空军真正符合实战需要可以携带重磅炸弹的图―2中型轰炸机直到1942年8月22日才得以批量生产。在这样的情况,在美国强大工业生产能力的支持下被不断输送到东线的B-25型轰炸机自然而然的一度成为了苏联空军轰炸机部队的当家花旦。但是利亚斯尼科夫大尉并没有太多机会驾驶着这款战机痛击那些他所仇恨的入侵者。1943年的3月份,他被调离了所在的部队,奉命前往位于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东北部的塞米巴拉金斯克州。在那里他被编入一支由苏联国家安全总政委、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和内务部长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贝利亚所直接领导的飞行中队,他们没有番号,只有“巴格罗夫克斯基部队”这个让人不明就理的代号。
“巴格罗夫克斯基部队”最多的时候也只有40名来自不同部队的飞行员组成。当然在随后的几周封闭集训之内,不断有人被清理出去。再由其他“政治可靠、技术过硬”的新鲜血液被补充进来。第一次被准许驾驶战机,是在封闭式集训1个月之后,只有在蓝天之上,利亚斯尼科夫大尉也得以一窥整个塞米巴拉金斯克地区的全貌。
这里曾是俄罗斯帝国一个买卖毛皮的交易站。被流放到此的俄国文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根据在那里的生活写下了小说《死屋手记》。而苏联内务部队对位于这座城市西南约150公里的一片1。85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单独划分了出来,并实施了森严的军事戒备。
这片以代号“塞米巴拉金斯克-21”而闻名世界的区域,当时在利亚斯尼科夫大尉的眼中并无什么特别之处,整个场区从空中俯瞰大体可分为三个独立的试区域,中央是一片山区,最高山峰为海拔1000米。西部则是广阔的草原。东部则是湖泊与沼泽。利亚斯尼科夫大尉和他的同僚们每天都在重复着简单而机械的工作,他们驾驶着B-25型轰炸机从8000米高空俯冲投掷向预定爆炸中心―一个100×100米的白色十字标志投掷250公斤重的炸弹模型,这显然并不容易,但好在并要求每次都必须命中,只要误差不超过500米便算是合格。
荒诞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