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雄师:二野档案-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四块长约三尺、宽约三尺八寸的木板做水叶子,整成十字架,在船面上装设一个前卡子和后卡子,把十字架的轴钳在里面,端头再装一个木柄,人坐在舱里摇,既可以隐蔽身体,又可以加快航速。樊瑞来在三个木匠师傅的技术协助下,只用了两昼的时间,就将一只装有新式推进机的土轮船安装成功了。下水试验,效果很好,又经过几度改进,吸收了群众的意见,使结构更趋合理,使航速达到了每小时14里,横渡长江最多用不了20分钟,大大缩短了渡江的时间,这对渡江是一个很大的贡献,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全军立刻掀起了改造船只的热潮。当时在船舶停靠场,一片斧头削木声;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抬木板、竖桅杆,势如一座规模宏大的造船工厂。
当渡江部队将船只准备的差不多时,又碰到了新的问题:在渡江战役打响之前,这么多的船只先藏在哪里既能便于隐蔽,又能便于作战使用?当时,部队收集的船只,开始都集中在内湖。内湖离长江还有较长一段距离,近的儿里地,远的有十几里、二十几里。内湖与长江之间,还有两道高大宽阔的江堤相隔。战役打响后,怎样使船较快地翻过长堤,引入长江,一时成为渡江部队的难题。各级党委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有人提议,作战时将大船先运到堤下,然后抬过大坝,送到江里去。问题是,上万只船,小的也有几百斤,在陆地上抬运几十里路,再翻跃两道几丈高的大堤,不单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不允许,而且还会损坏船只;更何况,这会极容易暴露我军目标。有人还引证,说在日俄战争期间,俄军曾经使用这个办法。但事过境迁,这个办法很不利于渡江作战。为了集思广益,党委号召召开各级民主会,让每个指战员出主意、想办法。俗话说,劲儿是使出来的,办法是想出来的。一发动群众,办法就想出来了。在数千条建议中,“劈开江堤修引河”的办法,最优越、实用,受到上级党委的肯定。
很快,渡江部队开展起挖引河工程的比赛。为了隐蔽我军的行动,引河工程都在夜间进行。一到夜幕降临,指战员们就扛着铁锹、洋镐、铁扒,抬着筐子、竹箩,从四面八方赶到工地。个个精神百倍,千百只铁锹、洋镐在挥动,一筐筐的泥土被飞快地运走。当工程进行到一定程度后,引河里泥水糊烂,深度齐腰,而且污泥臭气冲鼻,天空一直下着麻杆子雨,官兵们在泥水里一泡就是一个晚上。连续苦干了半个多月,终于修好了引河工程。
二、残照全陵
大战前夜,六朝古都南京异常宁静。蒋介石泪洒金陵。李宗仁当上傀儡代总统。蒋经国临危受命敢摸老虎屁股。宋美龄急电蒋介石:上海出了一件特大乱子!李宗仁会见一个美国人后兴奋不已。蒋介石又耍起流氓性子。“小诸葛”首倡言和一石二鸟。毛人风心狠手辣筹划出杀人万全妙计。
正当第二、第三野战军百万大军陈兵江北,一声令下即可万船齐发直取江南的时候,仅一江之隔的六朝古都——金陵,这个蒋记政权统治中国几十年的老巢,此时却异常的寂静。此种状况似乎让人费解,其实在你稍作思考之后,你就会认为,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这是一个死囚行刑前极端恐慌之后的绝望,是赌徒在赌桌上输得已没什么东西可输时的麻木,是溺水者抓住水中稻草后的侥幸求生心态。
淮海战役结束,蒋介石的精锐兵力,已经消耗将尽。平津战役以傅作义和人民解放军签订《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而告结束,北半个中国已为共产党所得,国民党政权已是摇摇欲坠。
打得过就必欲置对方死地而后快,打不过就跪地告饶,苟延残喘,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卷土重来,这也是中外反动派惯用的一个伎俩。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以退为进,在南京发表了“引退”文告,称:“依据中华民国宪法第四十九条,‘总统因故不能亲事时,由副总统代行其职权”的规定,于本月21日起,由李副总统代行总统职权。”当日,蒋介石避开南京明故宫机场上众多的中外记者,由大较机场起飞经杭州回到浙江奉化溪口他的故乡。
本来在蒋介石回溪口的那天下午,原计划从明故宫机场乘机前往,“美龄号”专机作好一切准备在明故宫机场待命,但正当蒋介石准备驱车前往明故宫机场登机时,忽闻有人向蒋报告:“总统现在去明故宫上机,恐有不便,如何是好?”
蒋介石闻而大惊,“有什么消息?”
“可能有人对总统不敬,而幕后是谁,不便猜测。”
为以防万一,蒋介石立即命令将“美龄号”专机调往大较机场,从大较机场登机回溪口。
在此之前,陈诚、陈仪、汤恩伯被召回南京给蒋介石送行,此时都在“美龄号”专机里。
当李宗仁、张治中、顾祝同、孙科、陈立夫等人驱车赶到明故宫时,立即有人告诉蒋总统坐机已改在大较机场起飞。李宗仁等人又急忙赶到大较机场,却见“美龄号”专机掠过上空,一闪即逝。。
无论蒋介石多么不情愿下野,无论他把下野说得多么冠冕堂皇,但他离开南京总统府的行动却无可置疑地向世人说明,他失败了。尽管蒋介石也希望这次下野也能象前两次假惺惺地下野一样,最后都又荣归了南京,当然是以胜利者的姿态回到南京的。但历史无情的记载,此次蒋介石离开南京后,再也没有回过他曾发号施令二十几年的地方。
蒋介石离开南京的当天,他也可能有这种预感,南京不久就会成为共产党的天下,他也再看不到明故宫机场上给他的盛大的欢迎仪式了。因此,他伤心极了。他痛苦地坐在飞机上,指使俞济时让驾驶员在中山陵的上空以飞机的最低速度飞绕了好几圈,企图以此来冲谈心中的苦闷。
蒋介石是痛苦的,虽然在几个月前他还在竭力挽救着他认为不应该到来,起码说不应该这么快到来的失败。
1948年8月19日,蒋介石为了挽救濒临全面崩溃的财政经济,颁布了《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进行所谓经济改革运动。
政治制度的腐败必然导致经济的混乱和大量犯罪现象的发生,进而导致国家的权力变质、失效、以至败亡。
国民党统治的垮台,主要由于内部的腐败。有权就有钱,这是中国几千年封建政治的传统。争权为了夺利,成了中国历朝历代统治者政治斗争的中心。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一段时间内,国民党反动派的当权者们,又深刻地感受了一下有权的好处。
日本强盗败走东洋,“刮民党”下了峨眉山,“蒋介石蹲在山上一担水也不挑,现在他却把手伸得老长老长地要摘桃子。他说,此桃子的所有权属于我蒋介石,我是地主,你们是农奴,我不准你们摘。”
蒋介石手中有权力,说了的话也是能做得到的,抗战胜利后的大桃子也确实摘了不少。以蒋介石为首的“四大家族”趁机发了大财。“皇亲国戚”,文臣武将们打着接收的旗号,大行“劫收”之实。所有日伪的金融机关及其一切附庸的企业机关,都由“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大银行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接收,转化成了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私有财产。接收大员们则上行下效,“国难发国难财,胜利发胜利财”,肆意鲸吞掠夺。
抗战胜利的桃子应该由谁来摘?这是很明白的。“解放区的人民天天浇水,最有权利摘”。但遗憾的是,天天浇水也罢,冲锋陷阵光着脚丫子踏敌人的地雷也罢,但胜利的桃子与这些人是无缘的。因此,深受其害的沦陷区人民送给“刮民党”中有权人物们三句话:
第一句话是“五子登科”。接收大员们每到一地,房子、金子、女子、车子、票子样样都要,抢封人家住宅仓库的条子满天飞,“五子”都登了“科”,个个私囊中饱,只有国库仍是空虚。
第二句话是“有条有理”。“条”就是金条,有了金条就有了道理。不管你是日本强盗,还是汉奸,只要向接收大员献上金条,都“好说好说”,有理可讲。本该千刀万剐的大汉奸,因为送了大大的金条,居然摇身一变成了打入敌伪的“志士”。
第三句话是“无法无天”。“法”就是法币,有了法币送给接收大员,就通了“天”,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或可“立功受奖”。如果没有法币,那就对不起了,要“秉公办事”,把你打入十八层地狱,永无翻身之日。
“五子登科”、“有条有理”、“无法无天”,饱了国民党当权者的私囊,毁了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