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下手中的文件,任海济看着那个年过半百的男子:“说说看。”
“我们设计组有个全新的提案。说句失礼的,现在的2型坦克已经没有太大改良空间了。”
任海济微微扬起眉,斜着眼看着。在坐者都一身冷汗。谁都知道2型坦克是由副元首名义下的“施维茵重工”设计的。说2型坦克已没有改良空间就等于在往副元首脸上抽耳光。
知道自己说错话的坦克组负责人立刻也是冷汗直冒,话也结巴起来:“那个……那个……副元首……”
“接着说。”
咽了口唾沫后,坦克组负责人才小心翼翼地开口:“最初的2型坦克的确有很大提升空间。其之后的改良型号也有很多。最初试做的A型(B型,C型都为小部分问题修正型,包括内部线路安排,悬挂结构调整等等),完成简易生产的D型(即现在德军装甲部队主力),通讯指挥强化的E型(指挥官用,可收发无线电),大功率发动机,加外挂装甲的F型,试用88毫米火炮的G型。可以说到现在2型坦克的潜力已被全部挖掘完毕了。”
“说的没错。”
见任海济很爽快的承认2型坦克已无潜力可以挖掘后,坦克组负责人的话立刻流利起来:“所以我们综合了2型坦克所有在设计上的成功之处,随后又依照副元首您以前提出的‘E计划’设计出了以下两种车辆。我们将其称呼为3型坦克与4型坦克。”说着从身边的公文包内抽出一份文件递交给任海济,“当然这并不是‘E计划’的产物。只是作为‘E’系列坦克的试做型。这两种坦克将是2型坦克与‘E’系列坦克的折中产物。我们希望能从这辆中坦克上找到‘E’系列的设计可取之处。”
“哦?看来很有意思。”任海济取过桌上的杯子喝了口水,同时翻开文件。可当他看到第2页的结构透视图时将嘴中还没咽下的水一口气喷了出来。
“豹式……?”连忙翻过两页看到4型坦克的结构透视图后任海济彻底晕了,“虎……虎式……”
“有问题吗?副元首。”
连忙用袖口擦擦嘴,任海济一脸尴尬:“没,没问题。你接着说。”
“是的,副元首。关于3型坦克我们的设计思想与2型坦克相同。即火力,速度与装甲三者完美的结合。火炮依然采用75mm,但炮身加长到72倍。在装甲防护上为了保证速度,我们尝试使用了您在‘E计划’中提到到倾斜式装甲。只略微增加了装甲厚度。在负重轮上我们也尝试使用了交叉式负重轮。这样使车体更为紧凑,同时分散了每个负重轮承担的重量,加宽了履带。而4型坦克则是完全强化火力与装甲。在火炮上我们使用了2型坦克G型使用的88mmL56型火炮。而正面装甲则加厚到100mm。因为倾斜式装甲没有任何实战测试资料,所以4型坦克依然采用直板装甲。我们也想趁此测试一下倾斜式装甲是否真的具有更佳的抗弹性。在负重轮方面,我很遗憾副元首。这个重达56吨的庞然大物在速度与机动性上完全不值得期待。虽然同样使用了交叉式负重轮,但因重量问题使悬挂系统的金属疲劳度可能过高……但以目前的技术来说我们只能做到这一步。”
“也就是说在新型轻量化装甲或全新悬挂系统出来之前50吨就是极限了?”
“可以这么说,副元首。”
看着手中的设计图,任海济突然小声笑了出来。
谁会想到,在自己历史上让盟军心惊胆颤的虎式与豹式到了自己这里居然成为试做型坦克。是为了诞生出更完美的“E”系列而出现在自己面前。果然历史的发展方向是无法改变的。看似改变了的历史却依然向着同一个终点前进。我只是一颗小石子,无法改变河的流向。但我绝不只是一颗小石子。我要成为一块石头,一块巨大的石头。即便无法改变河的流向,也要激起巨大的波纹。
“很好,这个计划就这样继续下去吧。只是我要提醒你们,不要将正事忘了。‘E’计划才是你们的主题。”
“当然,副元首。”坦克组负责人满脸笑容。这个计划通过了就意味着更多的研究经费,同时也意味着计划完成后丰厚的奖金。想到用不了几个月后就有大笔马克进账,想不笑都难啊。与坦克组负责人相反的则是在坐的其他人,他们以一种羡慕的眼神望着他。怪就怪自己被分派的研究课题难以在短时间内拿出成果吧,而很多其他能拿出手的设计方案则直接被副元首枪毙掉了。
“好了,下一个……”就在任海济开口的同时敲门声打断了他的话,随后走进一名党卫军士兵在他耳边低语到,“副元首,那里我们已经联络好了。博士正在等您。”
停到这话,任海济立刻放下手中的文件,站起身微笑着向在座的众人道:“很抱歉,先生们。我现在有急事要忙,先行告辞了。”
出击,为了没有明天的明天之卷 第六章 虚伪的和平(2)
英国伦敦西敏市,唐宁街10号内。
张伯伦一脸憔悴,自从德国进攻波兰开始这个英国首相便一直如坐针毡。就在1年前他还得意洋洋的向人宣称:我们这个时代是和平的。可是德国紧接着的一连串军事行动彻底毁灭了他的希望。欧洲已经被战火笼罩。而他自己则成为世人的笑柄。雪中送炭的事很少,落井下石的事可是有很多。一时间英国舆论将所有矛头指向着个站在风口浪尖的男子。
平心而论,并不能将所有的问题都推到张伯伦身上。上次大战,西线的4年时间葬送了约150万英国热血男儿的生命,这让英国人不堪回首。更重要的是:最终击败德国的不是陆上战斗,而是严密的海上封锁。严密的海上封锁让德国陷入内乱,最终结束了长达4年的战争。因此,英国与法国相同,都不想要战争。即便战争被迫爆发。那么英国也因想办法避开欧洲大陆主要战事,用另一种方法结束战争。
张伯伦不想要战争,英国人民不想要战争,大英帝国不想要战争。但随着德国入侵波兰,为了维护大英帝国的声誉,张伯伦在9月3日被迫向德国宣战。鉴于上次大战的教训,英国决定对德实行“间接战略”。即通过皇家海军完全封锁德国,通过空袭,分散,削弱德国实力,最后迫使德国出现1918年式的崩盘。因此,英国只向法国派遣了少量远征军。可是就今天,问题来了……
“首相阁下,我的建议是派遣更多的陆军前往法国。并向德国发起主动攻击。”
张伯伦看着坐在自己斜对面的胖子,有气无力的回答到:“我亲爱的温斯顿啊,这并不是一个好建议。我们的陆军还没做好完全准备。更重要的是相比空军与海军来说,陆军……”
“首相阁下。我希望你能看清现在的形式。请不要在抱有那些无聊的幻想。”
面对被称为温斯顿的胖子那咄咄逼人的话语。张伯伦也失去了英国人特有的绅士风度,用双手猛拍桌子后吼到:“温斯顿?丘吉尔阁下,我不得不提醒你。你是海军大臣,陆军的事还轮不到你插嘴。”
温斯顿?丘吉尔,历史上大英帝国的著名首相。与罗斯福,斯大林并列称为盟军三巨头。当张伯伦以绥靖政策试图维持欧洲和平时,他就提出警告并表现出强烈的反对意识。而他也在后来称二战称为“非必然的战争”,认为这次战争原本在开始时就可以轻易制止,但因英国人民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让坏人重新武装”。让任海济觉得好笑的是据说他与斯大林的关系不错,可二战结束后,著名的“铁幕演说”不也是这个胖子的杰作吗?天知道那个胖子到底在想些什么。或者说涉及到国家利益的时候人就会变的无耻?任海济很想借用某动画中的话:“大人都是无耻,下流的”。不过想自己也会成为大人还是算了。
9月1日早晨,战争爆发后的数小时,张伯伦召见丘吉尔,邀请他加入战时内阁。9月3日,丘吉尔被重新任命为海军大臣。但当时整个英国上层都弥漫着一种“一旦德国人民意识到他们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后,他们自然会脱离他们的元首。也许到了那个时候,德国其他政治家就会跑来英国求和”的思想。因此丘吉尔这个铁血主战派就如同摆设一般。张伯伦总是不愿意接受任何对德国采取行动的建议。
战争在英国人眼中或许就会这样下去,不会有任何令人担忧的进展。对于他们来说现在重要的是前线部队生活的舒适问题。
丘吉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