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枇寺贩眩爬吹郊依铮匆咽俏逶轮醒恕�
在震泽耽了一个多星期,现在准备从上海乘硬席车赶回广西销假上班。离开车时间还有一、二个钟头,哈哈拿出她和母亲在震泽一起合制的“又香又甜”交给大兄弟。
亨元捧着用纱布包裹好的带着母姐深情的食品,感动得眼框内盈含着泪水,嘴里推却:"我在这里过得很好,粮食足够;还是你带在路上吃吧,要坐几天几夜火车呢"但哪里拗得过,最后只得收下。
时间快到了,他送三姐上火车站,乘着叮叮当当的有轨电车从大世界到天目路,马路上冷冷清清,空空荡荡,因为这是困难时期,而且已经夜深。
回到办事处宿舍,外出的同学尚未回来,拆开纱布包裹的“又香又甜”,亨元脑海里浮现出纳香人骨瘦如柴,营养不良的身躯,她自己仅24斤定粮还要省出粮食给有31斤定粮的儿子烘制食品,这是何等代价的自我牺牲精神。
第十三回
毕业无须考试全凭空头政治粥薄饭注蒸汽弟咒食堂胖厨
小北门街道的社会实践结束后,回到学校继续学习,迎接期终考试。
这已是大学三年级的最后一个学期了,三分之一的学生早在1960年春,幸运地被市委党校选中,进行短期培训后,提前毕业,分配在上海市的报社、文艺团体、外贸单位或大、中、专院校从事政治工作。
与他高中同班,大学同校的陈保国因是共青团员,也在选送之列,短期培训中又以一篇论文独占鳌头,被新华通讯社看中当了见习记者。
亨元自知比不上陈保国,他的弱点是还没有入团。刺激之下,向团组织递上了入团申请。班级和小组作了调整,他原来的小组组长准尉肖云又回来当了他的顶头上司,肖云不象张智那样一本正经,对亨元颇表同情。
入夏以后,由于连日暴雨,上海火车东站待运物资堆积如山,缺乏劳动力搬运上火车。想起了东华大学多的是有干劲的小伙子,遂向其求援。亨元和其他身强力壮的同学一样,自愿报名参加了抢运工作。
傍晚,突击队员集中在韬奋楼大自鸣钟下,祁生作了简短动员,大家脖子上围了块毛巾就出发了。
东站的抢运任务确实很繁重,探照灯凝聚在站台上,一个个人影在迅速移动,百多斤的包裹压在大学生的肩膀上。从站台露天仓库搬入货车车厢,约五十余米路程,亨元象大家一样忘我地工作,汗水从头顶一直淌到脚背。
一节车厢装满了,又来了一节车厢。他搬运的速度越来越快。丁顺对亨元也刮目相看了,竖起大姆指,称他是好样的。从傍晚劳动到凌晨一点,终于将待运物资全部装完。
在就近饭店给义务劳动大学生安排了夜宵,每人一碗排骨面,还敲锣打鼓用卡车把他们送回学校。突击队员个个象凯旋归来的战斗英雄,受到党支部的夸奖。
家里来信,告知纳香人已经医院确诊患了直肠癌,正在苏州第一医院准备手术治疗。他也开始放暑假了,直接乘火车到苏州。
穿着整齐的衫裤、戴着东华大学校徽的儿子;手里拎着篮子,篮里装着一碗困难时期极为稀罕的红烧鲤鱼的丈夫一起来到纳香人的病房。房内住三位病员,她对面躺着一位皮色红润的姑娘。
脸色苍白的纳香人对自己的病体并不在意,虽然刚动过手术,小腹开洞,肠道排泄,却仍很乐观。对亨元问长问短;向邻床那位正在羞答答地注视他的姑娘介绍了自己的儿子;为儿子再过一年就要大学毕业而自豪。
待姑娘出门上厕所,她神秘兮兮地告诉父子俩,那姑娘生的是乳腺癌,真可惜,这么漂亮的女子。
阿判所关心的是妻子手术后失血很多,应该多补充些营养,今天带来这碗红烧鲤鱼最好一顿吃掉。纳香人推托胃口小,一顿是消化不了的,索性三个人一起在病房里吃午饭,这样鲤鱼也不会浪费。
三人一起就餐时,纳香人吃得很少,红烧鱼只是尝尝味道,而父子俩以极好的胃口吞灭了这碗菜,把鱼骨剔得干干净净。
阿判还要在苏州耽一段时间以便陪伴尚在医院里的纳香人。商量之下由亨元一个人回震泽照顾两位淘气的弟弟。
父母亲不在的家庭生活脱离了常轨。一日三餐都是在隔壁公共食堂打饭。早晨每人一个二两重的米粉团子,摊在手上还不及手掌大;噎进肚里,不到一小时就消化了。饥肠漉漉,迫不及待熬到中午的正餐。
用净落管子制成的白铁皮饭盒到食堂去买饭。蓬蓬松松。这是大块头女厨师使用的蒸汽煮饭法,利用蒸汽使米粒膨胀,以体积代替重量,被金氏三兄弟称为扣斤压两法。一斤粮食被她剥削去三两。
菜是毫无油水的煮白菜或"炒"青菜。三弟兄共一斤饭两碗菜,舔得精光,还不够半饱。下午比上午更加难熬,两个弟弟千方百计在家里每个角落寻找游资,以便到街上买一、二根胡罗卜充饥。
晚餐也极为可怜;白铁皮饭盒装的是水多米少的稀饭,两个弟弟面对用一斤粮票换来的三碗薄粥汤,用最刻薄的语言表达对大块头女人的愤慨。
一九六零年九月,“东法”师生们第二次奔赴嘉定县参加战三秋劳动。亨元所在班级分派在长征公社,肖云领导的小组则在一个生产队安营扎寨。亨元跟着肖干最重最苦的活:挑粪水。
从粪池到田地三百余米,两桶粪水七、八十公斤,生产队里最精壮的劳动力也要安排二个人接肩,亨元稚嫩的肩膀上压出了厚实的一块肌肉。
从摇摇晃晃开始,逐渐迈出稳健的脚步,他已经能做到一百五六十斤上肩,一百余公尺路程气不喘、心不跳,已顶上生产队强劳力。
晚上,小组同学带着一身疲劳进入梦乡,他还在灯火下阅读《毛选》,这一本毛泽东选集,还是阿判解放初在谢家桥堍大天井与他的下属用来学习的政治课本。
肖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向班级党支部写了个汇报材料,重点反映亨元在这次劳动锻炼中既能挑重担,又能学<;<;毛选>;>;的先进事迹。支部反映到总支,年级办公室主任对去年秋天这位在徐行不告而别的学生记忆犹新,认为这是一件很好的后进变先进的典型事例。
大队通令嘉奖;中队树为标兵,荣誉接踵而来,他一时成为"新闻人物"。亨元有了点小名气,大队组织文艺宣传队,把他的名字也列入。亨元如鱼得水,他既会拉胡琴,又能吹笛子,给说说唱唱、跳跳蹦蹦的演出者配乐很受欢迎。
宣传队带了十几个节目到各劳动现场演出,甚至深入伙房为炊事员、饲养员表演节目,很受欢迎。农民们说,不久前上海交响乐团组织一部分人到田里来为农民演奏,大家听不懂这些洋玩艺,倒是大学生的节目接近群众。
晚上,长征公社广播站邀他们通过有线广播向全公社几万名社员演几只节目。于是,亨元的乐器,伴着同学的歌声通过每家每户的小喇叭和电线杆上的大喇叭,响彻长征公社的每一个角落。
天气渐渐冷了,亨元和同学们穿着破旧的劳动服在田头为农民收割庄稼。有时能从田里挖出残留的花生和山芋,总是迫不及待地用衣服揩去皮上的污泥就塞进嘴巴。山芋不去皮,花生不吐壳,因为他们的肚子实在饿极了。
三秋劳动结束,大家吃了早饭后打包准备步行回校。这时,农民给肖云小组送来了煮熟的一脸盆山芋。经过平均分配,亨元分得一大两小三个。两个小山芋进了肚子,补充早餐的不足,留一个大的放在裤袋内,准备回校后仔细品尝。
路上,当过海军的中队党支部委员徐大个儿亲热地与他并肩而行,见他口袋胀鼓鼓的,问藏着什么东西?答老乡送的山芋。
大个儿央求:我肚子饿极了,这个山芋送给我吃吧,我不会忘记你的好处。亨元不允,把袋口捏紧;大个儿退而求其次:掰一半给他。亨元仍不松口。大个儿气得离开他大踏步走了。
又是一个苦风凄雨的新年。纳香人躺在病榻上,动过手术后,盆子汇款给上海读书的大兄弟,要他到北京路医药商店买个人工肠道器。
她们认为给母亲安上就与健康人一样了,买来一看,是一只带橡皮管的皮袋,结构十分简单,橡皮管套在患者小腹部开出的口子上,让排泄物通过它输送到袋内了事。家里大失所望,但纳香人还是把它缠绕在腰际,直至伴她长眠于地下。
亨元大学最后一个寒假回到家里,境况空前凄惨。为了果腹,阿判将房里的家具,通通三钱不值二钱卖光了。大房间空空落落。气得纳香人从此不再住楼上。
瓜子风风火火从吴江来震泽探望病母,见母亲精神尚好,就谈起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