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鳎挥辛送ǖ溃颐浅骞ビ钟惺裁从茫训酪谇鹆昀锩孀ψ颖坏腥俗飞侠匆豢谝豢诘厍崴沙缘袈穑�
“听我的命令,已经通过谷口的部队全部归于312团伯克上校统一管理,伯克上校将有全部临机指挥权可以下达任何他认为正确的命令。没有通过的部队包括315团及师部直属队将继续由我来指挥,我们将成为加拿大陆军第3师的后卫部队。来吧,让我们认真履行一个后卫部队职责挡住中国人的进攻,给伯克上校创造出一个有利的撤退机会”,内格默特下达了一个让人震惊的命令。
“不,将军阁下,您下达这样的命令是错误的”,科马上校急切地想制止对方。倒不是自己贪生怕死,仗都打到了这个份上了,第3师实际上已经走到了绝路,但是一旦下达这样的命令也就意味着师指挥部将承担全部的责任,“师长,我们还有机会突破出去的,但是如果这样做的话,我们后面这两个团将全部葬送在这里。。。”,这可是8000多人啊~~
“我的参谋长先生,科马上校,我知道你的心情,但是第三师既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我们也就应该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不用说了,我们实际上已经走不掉了。其实,现在就是中国人让我们走也不行了,还是让我们一起留下来当一回和士兵共同进退的勇士吧,至少这样我们还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住2万多加拿大士兵的生命”,已经对两次失误判断感到羞愧的少将决心阻挡住华军的进攻,这话也说得科马上校低头不语。
命令已下,剩下的加拿大士兵也就没有了选择,在军官和督战队的逼迫下又回到阵地上扛起自己的武器,准备拦截三个方向包围过来的联军。
“呵呵,这是狗急跳墙了啊”,汪红予上校在望远镜里面看见没有通过的加拿大人重新向几个小坡上集结,加上澳大利亚人留下的坦克剩下的敌人还颇有一些实力,而自己这一个步兵团未必能够全部吃下来,“呼叫,我们需要后方的强火力支援,给我狠狠地打这些不知死活的加拿大人”
已经充分腾出手来的联军立刻掉转炮口,把全部炮弹都向内格默特集团砸过来。。。
暂时逃脱危险的伯克上校也得到阿德萨拉失陷的消息,现在摆放在临时指挥官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继续向西南的阿德萨拉前进,汇合正在进攻的两个营一举冲过中国军队的防守,一是转向东北抛弃掉全部重装备徒步撤退,最终通过狭窄的丘陵小路向美军靠拢。
在军情危急的时候,伯克上校当然不会带领这两万没有任何重装备的部队去和中国人硬拼,他毫不迟疑地命令阿德萨拉的两个营继续进攻以吸引敌人的注意力,自己却带领着3个步兵团和1个坦克团向北面的美军靠近,走在丘陵下就抛弃掉了全部装备徒步穿越林间的小路,到晚上19点10分的时候顺利与美第7装甲师汇合,这让尾随而去准备狠狠吃上一口的第12师气愤异常。
第三师后卫集团的结果很惨,仅仅战斗了36分钟,师长内格默特就被炸负伤,临时接替指挥的参谋长科马上校面对7个团的包围被迫命令部队集体放下武器,19点9分,8000多人的加拿大后卫部队集体投降。
而最可怜的就是达尔准将了,原本非常得意地以为自己的17旅已经逃脱了被包围歼灭的命运,可当他发现阿德萨拉退路已断的时候已经逃跑不了了,30多分钟的仓惶逃蹿已经到了距离阿德萨拉不到30公里的地方。
为了打通道路,他疯狂地命令部队向阿德萨拉的第371旅发动进攻,结果,三次冲击就损失了1000多人,而再想回头向东北跑却已经来不及了,依靠剩下的装甲车辆抵抗跟随而来的第12师一个小时不到就失去了继续战斗的勇气。面对前面严阵以待的华军第371旅和后面步步进逼的第12师,澳大利亚第17旅被迫在19点12分宣布投降,联军发动的“东非进攻战”第一阶段战斗正式落下了帷幕。
是役,联军7个师的地面部队在空军配合下歼灭俘虏美军4000余人,其他仆从国军队约19000余人,自身损失约6000人,缴获加第3师、澳第17旅几乎全部的重装备,美东非司令部遭到了组建以来最惨重的失利。
这个结果在加澳等国引发了强烈的抗议,加拿大人在指责澳大利亚人的同时也对美军的“消极救援”表示了充分的不满,澳大利亚人则揪住加拿大人不对澳大利亚旅进行帮助表达了自己的“愤怒”。盟友互相之间的口水战在内部悄然上演,这让美国人最后被迫选择了可怜的墨西哥第1师副师长列隆戈尔上校为替罪羊,把他以“擅自撤退导致局面崩溃”的罪名枪决来安抚两个重要盟友的不满。
不过,战役的结果很明显,在损失两万四千人后已经失去继续进行地面战斗勇气的东非司令部没有等联军发动第二阶段进攻就全面调整防线,主动退出厄利特里亚和吉不提。虽然双方还在继续进行不间断小规模交火,但是到7月27日中印战争爆发时美军已经全部撤退至索马里境内。
在接下来的东非战场上,联军将继续发动进攻以期获得对苏伊士运河通道的绝对控制权,美军也必然将全力依靠索马里这个坚固的堡垒和海军支援防守住亚丁湾的最后屏障,以图持续保持封锁苏伊士运河截断中欧的海上通道,防止华军舰队支援欧洲战场。
102海潮
联军在东非的胜利让一直以来都沉寂无战事的北海也出现了异常,按照中欧俄三方达成的配合作战协议,德法舰队应该发动对英美舰队的进攻。
但是,欧盟统帅部并不愿意成为一个“牵制性”的力量,因为,在北海地区占据相对优势的美第2舰队和第4舰队(英)一直都压迫着欧洲海军,甚至还把自己舰队的巡逻区域前推到了东经2度线附近以此来羞辱拥有两航母战斗群的德法舰队。
不仅如此,在战事爆发以后,控制北海的美国人实际上封锁了航道,这让附近地区原本繁荣的海运业务全部瘫痪,特别是法丹荷德等国,比如法国奢侈品,德国精密机械,荷兰的鲜切花等等都只好转为陆运出口亚洲等地,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巨大的运输成本。战争5个月以来,欧洲各国外贸出口减少了60%以上(谁叫美欧贸易额高达16万亿欧元呢),虽然在欧华日等地方得到了部分弥补,但是相互之间的差距还是巨大的。
欧盟经济委员会统计结果显示,到6月底,在剔除军工和科技产业以后,整个欧盟31国实际负增长3。3%,而且已经出现了930万人的失业大军,虽然战时经济正在逐步发挥作用,但是各国的经济学者在接受电视采访时都对现在的情况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微词,他们都认为,整个经济情况就算是全部转入战时轨道也只能再吸收200万到300万的失业人口,相对来说,大约10%的失业率还是心理上不能接受的(欧洲已经连续29年失业率在7%以下)。
不少民众开始对战争的合理性产生了怀疑,相比之下,2月17日欧洲人主动宣战后的民意支持率可是将近77%啊,而现在,就已经跌到了不足63%,即便这样的情绪在整个欧洲特别是德法意西等主战国还只能算是非主流的意见,可这已经足够让欧洲领导层出现警惕了。
当看见联军在东非战场上取得胜利的时候,欧洲统帅部就有了一点酸涩的感觉,两个月前,法意军团7万多人被美国人打得狼狈退出厄利特里亚,现在中俄上去以后不仅把美国人击退了100公里还歼灭了24000人,这是个多么大的反差啊?
当然,统帅部自然还大力宣传东非战场(上的胜利)的,一个法国师就俘虏了4000美军(其实是和俄罗斯人一起歼灭的后勤和部分步兵),意大利师也在华军5个师(又是屁话,华军分明只有3个半师)围歼加澳军19000人的战斗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也就是躲藏在后面用大炮轰击没有退路的加拿大人)。一时间比勒中将和钱尼少将是大出风头,成为欧洲电视上的新闻人物。
特别是可爱的意大利人,他在分得的战利品也就是12辆涂着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标记的坦克和装甲车边上心安理得地接受远程新闻采访,还对记者侃侃而谈,细述意大利师是如何发动英勇的进攻并最终取得歼灭加拿大军队5个营的功绩的。。。自然,当看见法军临时战俘营里面的美国士兵和缴获来自美墨加三国装备的时候,多数的欧洲人还是觉得出了一口恶气。
反过来,这个辉煌的胜利又在另外一个方面上开始催促欧洲战场上的欧盟军队了,压力也就随之而来了,一些缺乏军事常识的议员们开始关心起德法和法西舰队来,他们这么久的时间都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