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使者把蒙恬交给了官吏,派李斯舍人来代替蒙恬掌兵,囚禁蒙恬于阳周。胡亥杀死扶苏后,便想释放蒙恬。谁都明白蒙恬作为秦帝国的长城对于秦帝国的重要意义。但是赵高深恐蒙氏再次贵宠用事,对己不利,执意要消灭蒙氏。便散布在立太子问题上,蒙毅曾在始皇面前毁谤胡亥。这时候可怜的蒙毅刚刚回到咸阳,就被胡亥囚禁并杀害。胡亥生怕事情生变,又振人前往阳周去杀蒙恬。没了兄弟在朝廷中的支持,蒙恬尽管手握30万大军,也不敢谋逆,最后结局是屈辱地吞下了使者带来的毒药,一代将星就此消逝在历史的星空中。
政治斗争其实充满着无数的巧合和变数,试想如果当时始皇没有派蒙毅去祭祀山川,那么最后太子之争中胡亥未必斗得过有蒙家支持的太子扶苏。如果蒙恬没有被赐死,后来项羽刘邦未必能有机会挑战蒙恬的虎威,汉朝未必得以建立。当然,我们也可能有机会看到史上超强的用兵天才韩信与蒙恬的惊世大对决。蒙家的消亡,不是说他们两兄弟谁做错了什么,而是天意如此。所以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命中早已注定的东西,谁也无法去更改。
第七十五话:小心驶得万年船
白起死后秦国虽然代有勇将,但像白起那样攻必克战必胜的恐怕就少而又少了,而王翦则正是其中之一。王翦不是一个白起那样不世出的军事天才,纵观其戎马一生,真正意义上的大手笔是没有的,军事指挥上也看不出有多高的天分,但是这个人的军事思想归根到底就是一个字——稳,积小胜为大胜,稳扎稳打,一步一步地达到自己的军事目的。
秦始皇先后灭了韩,赵,魏后准备破楚,于是问手下的大将李信,要多少士兵才够。李信这个人骁勇善战,经常带着几千兵就敢硬扛敌人的大部队。他听秦始皇这么一问,把胸脯一挺,道:“20万就够!”。秦始皇又问王翦要多少人,王翦想了想小声说:“没有60万人我打不下来……”。秦始皇一听就笑了,说:“王翦啊,我看你是老得可以了,怎么连个楚都害怕?”又对李信说:“李信啊,还是你够勇,我就派你去了!”
大凡君王,都喜欢年少有为的青年将领,所以这次王翦可是讨了个老大的没趣,看看自己不受重用,王翦就干脆说自己生病了,回老家抱孙子去了。
李信和蒙恬分兵伐楚,一切都很顺利,两路大军所向披靡,捷报不断,可就在一路凯歌的时候,危机出现了。其时楚地大多在秦军的势力范围之内,李信看看差不多了,就掉头向西去打算与蒙恬会师了。当时楚军的将领是项燕,这人当时是很有名气的一个大将军,老谋深算的,他以后还有个很有名的孙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西楚霸王项羽。项燕这个老奸巨滑的兵油子,看看李信掉头,放松了警惕,就集合了楚军追着李信的屁股打,李信猛然间受到袭击,完全乱了方寸,掉头又难,只得一路逃窜。楚军尾随秦军三天三夜,终于大破李信军队,攻下两个营垒,杀死七名都尉,秦兵败逃。消息传回咸阳,朝野震怒。
没辙了,英明神武的秦始皇只好回过去去找王翦这个老不死的了。见了王翦秦始皇就道歉,说:“老王啊,当初没听你的是我的错,你瞧,李信那笨蛋果然褶子了!现在荆国的大部队向西边杀将过来,我着急啊!你看你虽然有点小病,但也不能扔下我不管不是?”
王翦也拜了拜秦始皇道:“得,老臣还是病着吧,大王您再找找?比我强的肯定有的是。”
秦始皇一听就急了,说:“少来!你这话我可不许你再说第二次!”
王翦一听火候到了,眼珠一转道:“那也行,大王您要非让我去我就去,但有一样,您还得给我60万大军!”
秦始皇一咬牙一跺脚,就答应了王翦的要求。于是王翦就带着60万大军出发了。
出发当天秦始皇把王翦送到灞上。临走了,王翦凑到秦始皇跟前悄悄说:“大王啊,您瞧我活了这么大年纪了,也没什么家业,你是不是能给我几亩好田啊?”
秦始皇一听就乐了:“老王啊,你都当了我大秦的大将军了,还怕穷?”
王翦道:“不成,我给大王当将军,将来大王得了天下,我也不敢盼着裂土封候,,不趁现在给子孙捞点好处,以后等大王不待见我了,那不就晚了嘛。”
秦始皇一看王翦那抠门样,是逗得哈哈大笑。后来大军出发在路上,王翦还不放心,几次三番地派快马回咸阳,催秦始皇赶紧给他办理好田地的事。
后来有人跟王翦说:“您临出发还和大王要地,是不是做得太过了?”
王翦踹了他一脚骂道:“放屁!你懂个屁!当大王的都怕臣子闹事,现在大王把秦国上下能打仗的人都交给我了,我还不赶快向大王表明心迹,我等着大王怀疑我造反啊!笨!”什么叫大智慧?明白了吧,这就叫大智慧!
王翦引军到楚国军队行进的路上扎了营,就在那休养生息起来。任楚军怎么挑战王翦就是赖着不出来。王翦勤抓卫生工作,每日要求士兵休息洗沐,还安排美食安抚他们,同时与士卒同饭同食,意在养精蓄锐,消耗敌军,以待最后殊死一战。不久,王翦打听士兵以什么来娱乐,有人回答说:“他们没得玩了,都在那里看谁把石头扔得远,谁跳得远。”于是王翦这才发令出兵。
当时楚军已经是围疲了,拍拍屁股打算要走。正赶上王翦来精神了,点兵出发,追着楚军的屁股一通猛打,一直打到了现在徐州那个地方,在那里王翦杀了楚的将军项燕。这就叫现世报了,追着人家屁股打得很爽的项燕这下被人家追着屁股打了。以后的日子里楚军又跑,王翦又追,总共打了一年左右,终于灭亡了楚国。
王翦的儿子王贲也是员虎将,将门虎子嘛,也立下了无数战功。这王家基本上跟前面说到的蒙氏家族一样,王家也是秦帝国极为倚重的力量。史书称“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但跟蒙家最后的悲惨下场不同的是,在王翦韬光养晦隐忍不发高明政治策略的指导下,王家世代平安,王翦也还位列战国四大名将。所以说,做人,还是低调的好呀。
第七十六话:儒家的灾难
这时已经是公元前3世纪的80年代,曾经风起云涌的百家争鸣已经告一段落,当时NB烘烘的诸多学派大多凋零,包括风云一时的道家和墨家,最后只留下儒家和法家两家在斗法,竞相用自己的学术观点去影响君王。
我们知道,自商鞅变法始,秦国走的就是法家路线,在那个铁血交织生死存亡的年代,法家的政治方略能从根本上富国强兵,使民众敬畏而安守本分,自然受到秦始皇的钟爱。当然,作为一个能统一天下的大帝,秦始皇容人度量还是有的,尽管推崇法家,但是对于别的学术门派也没有赶尽杀绝,还是尽量容许他们存在,并给予一定的优厚待遇,由国家供养起来。
在秦帝国的政治体系中,在9个部长——也就是九卿——的下面专门设置有数目不定的博士一职,作为国家最高的学术研究员,他们的工作就是做学术研究,待遇优厚,而且还能随时觐见皇帝,汇报他们的学术思想和成果。这些博士基本上就是由道、儒、法三家的学者组成。这其中道家的学者已经跟老子和庄周的思想风马牛不相及了,主要工作是炼出吃了让人长生不老的仙丹,类似于化学家了。
秦始皇喜欢旅游,足迹遍布全国,这也是有历史渊源的,秦国发家的老祖宗就是给周穆王造车的,所以秦国的君王一直以来都喜欢旅游。秦始皇好大喜功,每走到一处都要立块石碑,写上“到此一游”,还刻下自己征服六国的丰功伟绩。而写这些歌颂文章,就是儒家学者的拿手好戏,所以秦始皇经常叫儒家的博士陪着自己旅游,以便随时写出好文章刻在石碑上。
秦始皇这样的行为,就给了儒家的博士们一个错误的信号,认为自己的学派已经得到了帝王的充分信任,如今天下太平,法家是时候退出历史舞台了,该是儒家思想统一天下的时候了。于是由当时儒家的著名博士淳于越上书给秦始皇说:“从强的商周两个王国,立国都近千年,主要原因是分封儿子兄弟作为枝叶。如今陛下你虽然富有世界,但是你的儿子却跟平民一样,一旦发生危险,便没有人能够帮助他们。凡事不效法古人,而能长久的,闻所未闻!”凡事不效法古人,而能长久的,闻所未闻!这三句话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话说到这份上胆子就有点大了,这就是对秦帝国以法立国的国家精神的挑战。丞相李斯当时就嗅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