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那些远古的汉子-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就搞得风生水起的,那么这三桓搞了几百年,势力如何,大家可想而知了吧。其实公正评价,这三桓也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大坏事,把持一定的政治权力也是为了保证自己家族不被人吞并,事实上也从来没有想推翻鲁国的国君而自立的想法,几百年来君臣间还算是相安无事。
可孔子看不惯啦。我们都知道孔子的政治思想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要当臣子的像孝顺自己爹地一样孝敬君王,当然看这三桓就很是不爽啦,所以就处心积虑地要为鲁国的国君除掉这三桓,把权力收回国君。孔子的具体做法就是提议“堕三都”。堕就是堕胎的意思,意思是要把“三桓”自行武装起的三座私邑,全部堕去城墙,从而使他们无法对抗中央。这里我们不得不说要么孔子是太把自己当棵葱了,要么就是完全是政治白痴。看来当年齐景公和晏婴不用孔子也绝非毫无道理的。
孔子自觉得在祖国呆不下去了,就拉了一票门生弟子去周游列国去了,大有“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意思。可问题是孔子自己说“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可惜他自己到了50大几了还是既惑且不知天命,最可怕的是他连自己是只什么鸟变的都没认识清楚。面对诸国聪明的或不聪明的政治家,孔子的遭遇可想而知,没有一家会用孔子的这套东西来治理国家的,没有一国愿意给孔子一个官职的。最后就像孔子自己说的那样,“累累若丧家之狗”。
69岁的时候,孔子终于断了当官的念想,悻悻地回到了鲁国,提笔开始编鲁国的历史书籍——《春秋》,这本书也流传后世,为后来的历史学家考证当时的社会大事记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坦白讲,儒家创始人孔子的一生归纳为9个字就是:“吃嘛嘛香,干嘛嘛不成。”注:这9个字一定要用天津话读来才有感觉。这样一个蔫巴老头,压根和后来“吃人的礼教”扯不上什么关系的。可凡高说过:“等老子死了,你们才知道我的价值。”孔子亦然。
孔子活着的时候不是公、侯、王,更不是圣人。可他死了以后,在他的学生们心朝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努力下,再加上历代帝王统治的需求,以上等等孔子活着的时候孜孜以求而未得,甚至有些连做梦都不敢想的头衔,居然全都戴到了他的头上。至清顺治年间,孔子竟然成了“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真不知道孔子成了你关外不同文不同种的蛮夷哪门子的先师了?
总之,儒家也好,孔子也好,在中华历史上的几经沉浮,更多的是政治,不是学术,可怜的孔子和儒家,不过成了一代代帝王和权臣手里的工具,想起了就捧起来,想不起就摔下去。至于最近热的《论语》,热的孔子,既不是学术,也不是政治,而是娱乐。得知自己在21世纪居然成了娱乐明星,不知道那个当年在卫、梁之间吃不饱饭,累累若丧家之狗的老头做何感想。
第五十一话:中国人的哲学——道家
    每个中国人的哲学里都有两面,就像手掌的正反面,一面是出世,一面是出世。通常中国人在得意的时候推崇的是儒家入世之说,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一旦遇到什么问题,就马上从儒家转投向道家的怀抱,崇尚黄老之学说,讲究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儒一道,实在是已经深深地浸入每个中国人的灵魂,融入到民族的基因里,再也摆脱不了啦。或者可以这么说,中国人的宗教是儒家,中国人的哲学则是道家。
一直到今天,我们都无法确切地得知是否有老子这个人存在,就算存在,关于他的出生年代也是存疑的,有人说他是前六世纪的人,有人说是前五,有人说是前四,这就已经横跨了300年了,成为了思想史上的一大悬案。
传说老子姓李名耳,曾经在周都城洛阳担任王国的图书管理员。从这里可以看出,老子绝对近水楼台看了无数的书,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思想。传说孔子有次专门去洛阳问老子关于礼教的问题。老子很鄙视地对他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这段话看上去毫无逻辑,却处处都打在孔子的要害处,把孔子的皮给彻底扒了下来。从中也可看出一点老子的思想。孔子出来后很郁闷地跟弟子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它是驾着风而飞腾升天的。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是传说中的龙吧!”
在公元前484年,也就是伍子胥在吴国死的那一年,老子忽然辞职了,骑着头青牛就向西走去了。在经过秦国函谷关的时候,守关的长官尹喜把他拦住说:“你就要隐居了,还是给我们留下几句话吧。”老子无奈,就在竹简上刻下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就是著名的《道德经》。尽管这文章很短,只有5000来字,可对于当时的老子来说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了,因为当时写字是用烧红的铁片把字刻在竹简上,估计这5000字当时也够这老头受的了。
不知道该怎么样去感谢那位函谷关的官员尹喜,一种伟大的哲学思想险些就要远出大散关向西而随风飘散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在《道德经》里得到了系统的展示,主要表达的是对强梁世界的消极反应,是人类遇到不可理解,又无力抗拒的压力时的一种自解自慰的心理状态。套用前几年流行的那比喻,生活就像强奸,当你无力反抗的时候……儒家的做法就是拼死一搏,道家的做法就是躺那儿什么也不做,装尸体玩。老子强调的是不要刻意去进取,不作为就是有所作为,自然演进就是纳入规律。只要哥哥你耐心的等待,你心上的人儿就会跑过来哟喂。道家讲究的是自然,对于名利一向都是当做不存在的。就像《少林足球》里那个猥琐的打手球队老大说的:“那些虚名,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
道家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在各个方面,比如中国的古代建筑,讲究的就是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平等相处而不突兀,人工的和自然地融为一体。当然,这样的建筑思想自从梁思成之后就已经消散无踪影了。所以我们才能看到天安门边上的大蛋壳横卧广场,黄浦江边由三个蛋串起来的东方明珠直冲霄汉,居然还被列为经典建筑而四处传诵。不是说建筑本身不好,而是完全和周围的环境不搭界,看上去大是奇怪。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话是老子所有思想的核心。换做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天王老子制定的规则,实际没有那么复杂,人人只要用心观察周围,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就能悟出这个“玄而又玄”的道。但是不要忘记,世界上所有道,都不是永恒的,所有事物都有生,自然也有死。老子的这本道德经也不是真理的化身,早晚也会被推翻取代。而实际上,这种世间无恒道的道理,就是天地万物之道。
变即是不变,不变即是变,这就是天地间的大道。
——————————————————————————————————
另:周末接到朋友告知,有别的读书网站转了这本小说,然后我上百度一搜索,起码找到无数个读书网站都在转这本书。深切地感谢大家的厚爱,不过以后转载什么的最好还是告诉鄙人一声,谢谢了。本书现在是自由身,如果有谁看上了,可以msn:flower651230@msn。联系,价钱谈得拢就卖。请转载的朋友不辞辛劳,把这一段也转过去,谢谢。
第五十二话:外交史上的奇迹
    基本上我们看历史,春秋与战国时代的分界线出现在“三家分晋”。曾经强大的晋国忽然间分裂成了3个相互看不顺眼的小国,让整个中原大地的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也为秦最终能一统中原扫除了最重要的一个障碍。
前面我们说过,盛极而衰。太阳升到中央,最炽热的时候就是它开始向下落的时候,事物往往在最强盛的时候就藏有隐患,只是没几个人能看得清楚罢了。晋国的危机,其实在晋文公重耳称霸的年代就开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