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励志作家教错你的58件事-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曳浅E宸庋奈烁改刚撸够嵯氲接Ω酶⒆雍煤霉低ǎ蛭泻芏喔改盖赘静蝗衔枰⒆庸低ǎ〉俏仪胝庑└改覆环寥ノ饰时鹑思业暮⒆樱有『⒆拥慕嵌壤纯词裁唇凶龌怠⑾M改赣迷跹奶壤垂低ǎ残肀冉夏苤雷约汉⒆拥南敕ǎ哺苋昧酱酥湔业奖冉掀鹾系墓低ń嵌取�

    也许父母的看法和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做父母的往往只有一种观点,那就是“父母看法”,一味地要求孩子接受自己的看法,不仅孩子无法明白,也会造成彼此越来越深的代沟。所以不妨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问问孩子,他觉得自己受质疑的言行是对的吗?或是可以提出一套能说服人的说法,如果孩子可以说出一套想法,而且不是为叛逆而叛逆的话,也许做父母的可以试着去理解,并尝试以孩子可以接受的角度去沟通、为他分析,这也是进一步了解孩子想法却不至于被拒绝的温和方式。通常有这类问题的家长,在尝试用多重角度来跟孩子沟通后,与孩子的互动会变得比较多、比较正面,孩子也渐渐出现主动跟父母聊自己的事情。

    其实不只是为人父母者,人跟人之间都会有磨合的时候,最怕的就是认为自己的角度和看法才是正确的。人和人之间只有投不投缘、适不适合、愉不愉快的问题,而没有绝对的是与非,未经沟通就断定他人的是非对错,是无法取信于对方的,也就更别谈未来是否能够深交。以往朋友义愤填膺地告诉我他有多恨某个人的时候,我总是告诉对方,也许站在对方的立场来看,他觉得你才是错的,彼此指责并无益于未来的互动,不如开诚布公来讨论,也许彼此会更清楚未来怎么相处、看待事情不发生冲突。如果真的不想跟对方再有任何牵扯,至少应该感谢对方给了你一个很好的人生经验,让你在自己还承受得起的时候,学会认识一个人,那将比你现在生气或是悲伤都要正面而实际得多。

    耳提面命

    我们很难定义什么叫做真正的坏,这就像我们很难去定义吹牛算不算说谎一样;而且坏人也不会觉得自己坏,他会觉得那叫酷。所以你对被认定个性坏的人说教,他怎么会听得进去?他一定是受到教训了才会懂得反思。

正文 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

    古人认为“忍”是一门学问,它的过程也许痛苦,但结果绝对是有助于自己的。WwW。haosHUDU。COM譬如西汉时的韩信,他在面对流氓的挑衅时,觉得没有必要为这种小事去惹麻烦,所以选择低声下气地从流氓的胯下钻过,避开事端,虽然当时他的行为被众人耻笑,但他的气度使他日后终成大器。三国张飞,因为行事冲动霸气,便出城与吕布作战,结果中了吕布的计,失去了徐州。于是“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在诸多例子当中呈现,成为后人引以为戒的金科玉律。

    但是不知道你是否深究过,在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当中,其实“忍”的呈现不是一种心性的培养,而是一种手段、一种策略;现在痛苦地忍耐,只是为了未来能够扬眉吐气、位居上风。换到现代来解释,国外政党之间的权力斗争,绝对会容许对手一再叫嚣而不动声色,只因为他们要选另一个更好的时机来做反驳、甚至反击,这个时机可能就是投票前、媒体聚焦完整前、证据搜集齐全前,因为日后作好准备火力全开,才能让对手毫无招架之力。此外,我们也从社会事件中发现,真正充满报复心态的人绝对不会在事前跟你叫嚣要你好看,而是让你误以为他无能,结果他默不吭声地聚集更多人来找你……所以当忍气吞声的动机是一种手段时,其实我们可以解释“未雨绸缪”也是一种手段,“先发制人”也是一种手段,谁又能说自己一定要学会忍一时之气呢?

    一位阅读过我的催眠书的读者写信给我,他很感谢从书中学会一些如何平衡情绪的方法,因为他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勇敢的人,所以对于许多事都是敢怒不敢言,持续的压抑让他生活得很不快乐,但是从书中得到了一个启发,那就是如何用正面的角度来看事情,所以现在当他遇到不公平的事,就会告诉自己“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看了他的来信,我赶紧回信给他,因为我觉得这信中的内容好像是在说明我在教他忍耐,我有必要来说明一下我的看法。

    我告诉他,“忍”也是有一定的分寸和原则的,当忍则忍才是正确的态度,凡事都忍则会让自己的个性显得软弱,所以我强调所谓用正面的态度看待事情并不是一味教人容忍,而是用正面的角度去分析自己或别人此刻的作为和心态,千万不要把“忍一时之气”当作是一种习惯或是唯一的角度,那不是我的初衷。这位读者连解读成这样都觉得好过多了,可以想见,当他了解真正可以对他有正面帮助的概念时,他的生活绝对会有更好的改变。

    其实心中有疑问或不平时,应该适时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让问题纠结在心中,这才是真正解决问题和困扰的好方法;因此,建议你不要再去错误地解读古人的见解,毕竟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许多人情世故已经超乎了古人的想象,他们没有改变想法的机会了,但是你有,所以你应该用对自己更好的方式去看待它。

    耳提面命

    当忍则忍才是正确的态度,凡事都忍则会让自己的个性显得软弱,所以我强调所谓用正面的态度看待事情并不是一味教人容忍,而是用正面的角度去分析自己或别人此刻的作为和心态,千万不要把“忍一时之气”当作是一种习惯或是唯一的角度。

正文 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

    对于这句话,我永远都充满疑问,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在上国小的时候,我曾疑惑地问老师:“为什么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可不可以举个例子?”结果老师叫我到后面罚站,要我自己想通了再回来坐,可是我怎么可能自己想得通?我就是想不通才提问啊!唉!不禁觉得现在的小孩真幸福,生活在媒体主体鼓励全民报料的时代,没人会被老师唬弄。。HaOsHUDU。cOM

    也许你会说“因为你现在帮助他,他将来也会在你需要时帮助你”,确实是如此吗?如果我当初是在与他素昧平生的情况下帮助他,或是日后我们不再相见,他怎么会知道我需要帮助?看到这里,相信大部分朋友会跟我有一样的想法:我们也许应该尽力去帮助别人,但是凭什么我要认为这就是在帮助自己?

    一个没办法解释清楚的道理,其实反而会误导别人,譬如我说从小没有人可以清楚地跟我解释这道理,连老师都以叫我去罚站来解决问题,那么我就等于是被强迫选择“妥协”或是“为反对而反对”,这不但没有教育意义,也使得对此有疑惑的人更加不解。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解释:“你去帮助别人,今日他受惠,未来他也会将心比心地去帮助其他人,也许有天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你的人也许就曾经受过他人施惠,于是变成是一种良性循环。”这样解释像不像绕口令?我倒觉得更像解释传销的定义。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接受传销事业,所以有些讯息会有断层,这也可以解释出我们一直搞不懂什么叫做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的道理一样。

    有一回在NLP(神经语言程序)这门课程的课堂上我联想到这个话题,希望学员们能竭力证明这道理说不说得通、做不做得到。大部分学员的反应都先是“这有什么好讨论的?这是定理啊!”接着学员们不是举不出例子,就是让假设的情境很容易就被质疑到哑口无言,我们又再一次地证明了这并不是“天理”。通常在你认定了这个道理是被质疑的时候,就会在别人需要援手时,降低了拔刀相助的意愿,所以质疑这个论点最主要的意义并不是单纯地否定它,而是让人“了解”帮助他人的动机应该是不求回报的,并且了解别人也没有义务一定要帮助你,因为别人有自己的意愿或考虑。没有预设立场才能让你发自内心地去做、去接受。以这样的想法去看待这件事,将能够让你将慈悲的心更加形于外,进而去影响周遭的人。

    也许此时又有人说“反过来也还是老话一句:帮助别人应该不求回报”,这样的想法只对了一半,因为刚刚前面提到了,善的行为其实也应该有其考虑,所以“习惯”这种作为和想法才是重点,当作一种习惯会让你认为这种行为是理所当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