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苏共:一个大党衰落的启示-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民主的,因而也是反社会主义的轴心,因为正是这个原则决定了
由管理金字塔上层任命的干部个人的依附关系,决定了他们完全
不用向劳动者报告工作。这种管理模式的实质本身不可避免地会
引起对处于等级制最高层顶端的领袖或领导人的‘天才’的顶礼
膜拜,因为对‘天才’的顶礼膜拜和崇拜是下级人员的直接的个人
依附关系的必然结果,他们的升贬不取决于自己工作的成果,而取
决于领袖的青睐,因为领袖会任意惩罚或赦免自己任命的人,随心
所欲决定他们的命运,决定他们的升降沉浮。由于这种体制的存
在和运作,一切‘不要崇拜’领导人的号召都是徒劳的,正如由于
对当权者们缺乏监督,不要滥用权力的号召也毫不起作用一样。
世界社会主义的现实历史过去和现在都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
点。祸根不在于领导人本身的善心或恶意,而是上述体制的本质
所客观固有的。只有打破这个反民主、反社会主义的、行政命令的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
分册,第
页。

第 157 页
官员花名册体制、彻底摧毁它,才能谈得上克服对领导人、领袖个
人的顶礼膜拜、个人崇拜这一现象。

谁是被监督者?
如果说,在列宁时期,监察委员会地位和任务的矛盾是由于列
宁的探索尚未得出明确的结论,那么,到斯大林时期,监察委员会
的地位和任务则被按照集权的需要明确化
。党内监督不再是对
权力行使者的监督,而是和掌权者一起,对向权力提出挑战的人采
取压制措施。监察委员会成了中央委员会的工具,而不是监督中
央委员会的工具。确切些说,成了名副其实的加强集权的工具。
朝着这个方向,监察委员会的地位逐年下降。
在列宁因病未能参加的

月党的第十二次代表会议
上,新通过的党章删去了十大、十一大通过的决议和条例中关于监
委与同级党委权力平行的规定,并将“监委的决议本级党委必须
执行,不得加以撤销
”的规定改为“监委的决议,本级党委不得撤
销,但须经党委同意后才能发生效力,并由后者付诸实施”

年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关于组织问题的决议》规定,中央
候补委员可以兼任中央监委委员,中央委员会派遣有发言权的代
表参加中央监察委员会。监委的独立性开始受到削弱。
年颁布的中央监察委员会职责条例强调,中央监察委员
会的主要任务包括“同党内各种派别和宗派倾向进行坚决的斗


“,广泛而系统地研究党内思想领域中的不健康现象”,并“将
①马尔科维奇、塔克等:《国外学者论斯大林模式》上册,中央编译出版社
年版,第页。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
页。
分册,第

第 158 页
思想上的异化分子、危害分子和堕落分子清除出党”。担任监察
委员会主席的索尔茨解释:“监察委员会肩负着严肃而重要的任
务,谨防各种阴谋活动和派别的形成,并与之展开斗争。


月,联共(布)中央和中央监察委员会联席会议决
定,由奥尔忠尼启则担任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并兼任政治局候补
委员。这形成了中央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之间实际上的领导和被
领导的关系。

月党的十七大决定中央监察委员会更名为党的监
察委员会,并由中央委员会委派一名书记担任其领导人,取消了中
央监察委员会委员不得兼任中央委员的规定。至此,监察委员会
对中央委员会的隶属关系正式确立。
年十八大进一步确定,监察委员会不再由代表大会选举
产生,而由中央委员会直接任命。并强调它是中央委员会的下设
机构,在中央委员会领导下工作。监察委员会相对权力机关的独
立性完全丧失。

月党的十九大再次修改党章的有关条款,索性完
全取消了实际上已经无法履行的监督党和中央委员会决议执行情
况的权力,只把检查党员遵守党纪情况、对违反党纪的行为追究责
任的权力保留下来。
监察委员会放弃了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作用,强化了作
为掌权者实施压制的工具的作用。这就难怪反对派要对它进行猛
烈的抨击:“中央监察委员会已成为一个纯粹的行政机构。它支
持由其他官僚机构推行的高压政策,承担了它们的工作,甚至采取
了一系列惩罚措施,并压制党内出现的各种独立的思想、各种批评
[英]伦纳德夏皮罗:《一个英国学者笔下的苏共党史》,东方出版社年
版,第页。
美]罗伯特文森特丹尼尔斯:《革命的良心苏联党内反对派》,北京
出版社
年版,第页。

第 159 页
的呼声、对党的命运深表忧虑的任何情感和对某些党的领袖提出
的各种批评意见。

失去监督的干部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斯大林是清楚的。在

月的一次演说中,他曾深刻地抨击过党内官僚主义事
件,对其原因、严重性和铲除办法都讲得十分到位
“:试问,这是偶
然的吗?为什么在我们党组织的某些环节中会发生这种腐化堕落
的可耻事件呢?这是因为有些人把党的垄断弄到了荒谬的地步,
压制了下层的呼声,取消了党内民主,培植了官僚主义。怎样来消
除这种祸害呢?我认为要消除这种祸害,除了组织党员群众自下
而上的监督以外,除了发扬党内民主以外,没有而且不可能有其他
任何办法。
”但是,斯大林没有意识到,他说的这种情况,已经不
仅仅是个别事件,而是整个苏共状况的写照。
解不开的党内矛盾之结
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没有任何前人的经验可寻的情况下,党
内存在不同意见是十分正常的。由意见的不同而引发党内斗争的
情况也并不罕见。因此,如何处理党内矛盾,是共产党需要认真探
索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
斯大林时期对党内不同意见和矛盾斗争的处理是非理性的。
在苏共那里,如何处理党内矛盾问题,是一个始终没有解开的死
结。
随着地位的日益巩固,斯大林也越来越难以容忍任何不同意
见。他干脆把在社会上对付敌对阶级的那一套做法搬进了党内。
[美]罗伯特
文森特
丹尼尔斯:《革命的良心苏联党内反对派》北京
出版社
年版,第
页。
《斯大林全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月版,第
页。


第 160 页
按照他的思维逻辑,党内不同意见和矛盾是社会上的阶级斗争在
党内的反映。用这种思维指导解决党内矛盾问题,带来了一系列
有严重后遗症的结果。
首先是党内不同意见的销声匿迹。
既然任何思想斗争都被看做是阶级斗争的反映,那么,用处理
阶级斗争的办法来对待党内的不同意见,显然是合乎逻辑的。我
们知道,斯大林在同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人的斗争
中,采用惊人地相似的办法:先是就事论事;然后开始上纲上线,扣
上阶级倾向的帽子;继而揭历史的疮疤,特别是把被打击对象与列
宁意见相左时的所作所为都抖搂出来;接着就采取组织手段,剥夺
职权。现在,为了改变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又用同样的办法
向布哈林开战了,而且还加上了最后从肉体上消灭的残酷手段。
布哈林和列宁一样,在布尔什维克取得政权后努力想把理论
和实践相结合。所以,他的观点并非首尾连贯,有时相互矛盾,包
括和列宁有过激烈的争论。这也正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
中不可避免的。斯大林却抓住这一点大做文章。一方面,他把列
宁的思想神圣化,力图把它塑造成一贯正确的神谕,而对他思想中
不太正确的、明显过时的观点蓄意掩盖;另一方面,他又抓住布哈
林的上述特点,来作为打击的重点。在这方面,斯大林确实要比布
哈林、托洛茨基等人做得无懈可击得多他没有和列宁论争的
功底和资格,对列宁思想中他不同意的部分只能保持沉默。而现
在,这成了他始终与列宁站在一起的例证!即使布哈林认了错,斯
大林也仍然穷追猛打。他把认错的声明称为托洛茨基分子的“退

”手腕。
思想、理论的进步,不经过争论、探讨、切磋,是不可能实现的。
把党内正常的争论夸大为思想路线斗争,似乎非要辩出个对与错、
进步与反动,必然使探索无法进行,理论无法前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