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苏共:一个大党衰落的启示-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月第
版,第
页。

第 113 页
肆无忌惮的官僚主义
权力失去制约,必然导致腐败。苏共党内的腐败现象,发端于
斯大林时期。
有一种说法认为,斯大林时期苏共党内没有腐败现象,或腐败
现象非常罕见。这是有待商榷的。我们知道,腐败现象不单单是
一种作风,而是附生在失去约束的权力之上的毒瘤。斯大林时期
腐败现象不如后来严重,这是事实。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腐败现
象才像瘟疫般泛滥开来。但是,很难把这一点作为说明腐败现象
和高度集权没有联系的理由。腐败本质上是权力的滥用。至于权
力滥用以什么样的形式体现,则要依具体情况而定。一方面,在计
划经济(即短缺经济)、而不是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物质生产还
处于低水平的条件下,在货币甚至被看做是资本主义因素的条件
下,腐败现象不可能表现为后来我们看到的那种权钱交易。另一
方面,在斯大林个人独揽大权的情况下,这种权力滥用的形态在很
大程度上要取决于他个人的好恶。一旦失去斯大林的信任,一个
人的政治生命乃至物理生命都可能会完结。斯大林个人对腐败现
象肯定是深恶痛绝的。这样,权力滥用就以更加隐蔽的形式出现,
更多地要表现为其他形态,例如官僚主义、欺压群众、特权现象等。
这是斯大林时期一个很大的特点。
利用国家权力为少数人服务,是斯大林时期最无可置疑的事
实。斯大林时期,对党的各级干部,一方面实行高压政策,强迫服
从、严厉镇压;另一方面,又许以种种特殊待遇。干部特殊化逐渐
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此基础上,逐渐产生了一个其利益和普通
大众有别的官僚特权阶层。在这一时期,列宁时形成的配给制发
展到了非常精细的程度。有各种各样的配给制:供家属用的,供职
工用的,供人们在工作单位用的,还有几类专门供首长使用的,即

第 114 页
所谓的字母卡。作为补充,还有各种商品的购货证和票券。普通
老百姓是绝对没有可能得到这些东西的。因此,把配给的和用购
货证买到的酒类、衣料、鞋套、鞋类及其他各种杂物拿来进行投机
倒把,几乎成了高中级干部家庭正常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在这
方面,前美国驻苏大使戴维斯有一个自相矛盾的说法。他认为党
和政府领导人的个人生活“无可挑剔

“。高级官员中没有贪污现
象,他们的习惯很简单。在克里姆林宫他们过着优越的生活,在乡
村有自己的别墅,配有汽车和各种舒适的生活用具。他们非常注
意避免炫耀。委员的工资据报道每月不超过
卢布,不过他们
做什么事都不要钱。
”如此“无可挑剔”!
这一时期,最低工资和最高工资之比大约为
。其实,工资
的差别不是最主要的东西。表面看,甚至可以说工人和行政人员
在工资水平上实际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如果从特权的角度看,情
况就大不相同。党和国家的官员有自己的特供商店、内部餐厅、豪
华住宅、郊外别墅等。行政命令体制的加强不仅使行政人员数量
增加,而且也使特权阶层扩大,出现了为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规
定的各种不同待遇的等级制度。工作人员根据不同职务到不同的
专门医院就诊。斯大林还在官员中实行“钱袋(
”即中国人所说的
“红包
”)制度,即领导人员的工资附加款。其数量按职位高低从
几百卢布到几千卢布不等。这笔钱装在信封里秘密发给,不上税,
甚至交党费也不包括在内。部长级人员从这里面可得到
万多卢
布,相当于
年改革后的
多卢布(这一时期机关工作人员
的月工资大致为卢布)。连戴维斯也认为,在苏联“,政
府本身成了打上各种阶级烙印的官僚机构。如特权、高水准的生
[俄]格

阿尔巴托夫:《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新华出版社
年版,第
页。
[美
约瑟夫
戴维斯:《出使莫斯科》,红旗出版社
年版,第
页。

第 115 页
活等等。实际生活表明,政府高级官员可以享受特别的高级生活
服务,例如在克里姆林宫饭店为他们提供高级生活享受。这里从
上到下都能发现阶级的迹象”。“党员构成了一个明显的特权阶
层。便说一句,在整个官僚阶层中,党的官员又居于它的上
层。党的机关工作人员的待遇要比一般政府人员的待遇更好些。
年,党内官员的工资比同级政府官员的工资可高出
罗兰,

甚至对苏联满怀热爱之心的法国著名文学巨匠罗曼
年应邀对苏联作了一个月的访问后也坦率地承认,“对党
自身来说,可能不知不觉地形成由久经考验的领导人、忠于党的技
术工作者、各种先进生产者以及工人大军、集体农庄庄员大军和士
兵大军的精英人物组成的特殊的共产主义特权阶层”。他观察
到“,宫廷中的达官显贵(即使应该得到这种恩赐)过着特权阶级
的生活,但人民却仍然不得不为了谋取面包和空气(我想说的是
住房)而进行艰苦的斗争”。看到这一切,笃信苏联人确实是“在
为全人类更美的、最好的、灿烂的未来而工作”的罗曼
罗兰是很
受刺激的。
当然,以今天的观点看,这点特权也许已经不算什么。但是,
如果考虑到,一方面,是官员无所不在的特权,另一方面却有几百
万普通农民饿死在穷乡僻壤,那么可以说,这种特权给共产党执政
的合法性带来的冲击,绝不亚于今天的腐败现象。
实际上,因看到特权现象而对社会主义信念产生疑问的不仅
仅是国外的旁观者,更主要的是本国的普通党员和群众。也就是
从这里开始,以前形成的道德标准逐渐走向崩溃。“许多共产主
义原则被迫放弃。至少是暂时放弃。‘无阶级’社会的设想在实
[美]约瑟夫
戴维斯:《出使莫斯科》,红旗出版社
页。
年版,第
〔法]罗曼
罗兰:《莫斯科日记》,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
[法
罗曼
罗兰:《莫斯科日记》,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

第 116 页
践中已经或正在被摧毁。
”①
官僚阶层一旦形成并把自我服务作为目的,国家遭受巨大的
浪费和损失就不可避免了。赫鲁晓夫在他退出领导岗位后经过反
思,清楚地描绘了斯大林时期官僚机构已经具有的那种自我服务
的性质:“每个庞大的行政管理机关总是要设法表明自己的存在
是有道理的。为此,它炮制出一封封的电报,到处派出视察员,来
来回回地重复电报中提过的事情,检查本部经费的使用情况,以及
发出诸如‘只应喝煮沸过的水’等陈腐无味的通告。
”②
官僚主义的泛滥和官僚阶层的形成,不能不对党和国家的性
质产生影响。至于这种影响达到的程度,学者们的看法不完全相
同。苏联学者布坚科把官僚阶层看做一个独立的阶级,断言
“:斯
大林政权就其社会阶级本质而言是党和国家官僚的政权。”他论
证说,这个政权从工人阶级政权蜕变而来:国家职能与工人阶级和
劳动者的利益越来越分离,因此具有相对独立性并进而具有另一
种内涵,即国家机关越来越受制于党和国家官僚以及斯大林上层
统治集团的压力。官僚是由社会分工必然产生的,但官僚阶层的
出现则由于权力失去监督,官僚脱离群众,如列宁所说,变为脱离
群众、站在群众之上、享有特权的人物
“,这就是官僚制的实质”

布坚科认为,以往对官僚往往笼统地否定他们的独立作用,认为他
们“虽力求达到个人专制,但它终究是统治阶级的工具”,这显然
估计不足。另一个苏联学者布列特涅娃也认为,在实行公有制的
社会主义国家中
“,国家管理机关已经变成了惟一的、有无限权力
①[美]约瑟夫
戴维斯:《出使莫斯科》,红旗出版社
页。
《赫鲁晓夫回忆录》,东方出版社
年版,第
年版,第
页。
③马尔科维奇、塔克等:《国外学者论斯大林模式》上册,中央编译出版社
年版,第
页。
《列宁全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月第
版,第
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

第 117 页
的支配者,因此也就是国家财产的实际占有者,国家管理机关甚至
通过自己的指示、命令和规章,即通过企业的惟一行动指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