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机智诡辩术-超级舌战技巧入门-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假设了“演戏是真的”与“演戏是假的”两种情况,是真的则不能下

跪,是假的则不能审问他。
几句话,把县官问得张口结舌,县官只好看着艺人大摇大摆地走出了具
衙。


二难诡辩术实际上是以两个条件命题和一个析取命题为前提进行推演的

诡辩方法。
因此,要正确地运用二难诡辩就必须注意:
一是,前提中条件命题必须真实;
二是,析取命题必须将某个方面的情况列举完全;
三是,必须遵守条件命题、析取命题的有关推演规则。


28。各路设卡多方刁难
——多难诡辩术

多难诡辩术,是指在论辩过程中,一方列举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情况,迫
使对方在其中加以选择,而事实上不管选择哪种情况,都可能陷入一方布下
的圈套之中,而处于一种欲罢不能、进退不得的尴尬境地。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被西方尊为“无神论之父”,他以有力的论据证
明了神不存在,对有神论进行了严厉的驳斥。他说:
“我们应该承认,神或是愿意但没有能力除掉世间的丑恶,或是有能力
而不愿意除掉世间的丑恶;或是既有能力而且又愿意除掉世间的丑恶。
“如果神愿意而没有能力除掉的丑恶,那么它就不算是万能的,而这种
无能为力,是和神的本性相矛盾的。
“如果神有能力而不愿意除掉世间的丑恶,那么这就证明了它的恶意,
而这种恶意同样是和神的本性相矛盾的。
“如果神愿意而且有能力除掉世间的丑恶,那么,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
世间还有丑恶呢?”
伊壁鸠鲁列举了各种关于神的解释的可能性,不管选择哪种可能,结论
都是有神论者难以接受的。伊壁鸠鲁在这里使用的就是多难诡辩术。
使用多难诡辩术和二难诡辩术一样,应在各路设卡,断其后路,使对方
无法逃遁。
运用多难诡辩术时,先要想好结局,即堵死对方回答问题的两个或几个
路口,使他无论如何都必须按照你的意愿掉进语言“陷阱”。
要善于引诱,想尽办法使问题让对方看起来简单,而实际回答起来较难,
使他不知不觉地上当。
运用多难诡辩术,其推理要严密,不能给对方以任何缝隙,否则,不但

无法驳倒对方,自己反倒会一败涂地。
在阿凡提的故事里,就有这种机智回答的事例。
一天,阿凡提被请到清真寺演讲。
当阿凡提走上清真寺的讲台上时,大声问听众:“我要跟你们说什么,

诸位知道吗?”
“不,阿凡提,我们不知道。”听众答道。
“跟不知道我要说什么的人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阿凡提自言自语地说道,便走下了讲台。
过了几天,阿凡提又被请到清真寺演讲。他站在讲台上,又大声地问听

众:
“我要跟你们说什么,诸位知道吗?”
清真寺的听众想,上回我们说不知道,他没把话说出来,那我们这次就

说知道吧,于是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我们知道啦!”
“既然你们都知道了,那我还说什么呢?”
阿凡提说完,又走下了讲台。
清真寺的听众坐在一起商量:这个阿凡提真是个难不倒,我们说不知道

他不演讲,我们说知道他也不演讲,他要下次再来的话,那我们就一半人说
知道,一半人说不知道,看那个臭要饭的还能使出什么花招?


隔了几天,阿凡提第三次被请到清真寺演讲,他还是把前两次的问话重

复了一遍,下面的听众大声回答说:
“我们一半人知道,一半人不知道!”
“那好吧,知道的人就告诉不知道的人吧。”说完,阿凡提又离开清真

寺了。听众这下可真傻眼了。
阿凡提凭藉他那特有的机智,巧妙地作了回答,也可谓是个“三难不倒

翁”了。


29。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连锁诡辩术

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的、环环相扣的必然条件联系,甲现象必
然引起乙现象,乙现象又可必然引起丙现象。根据这种环环相扣的必然条件
联系进行论辩的方法,便是连锁诡辩术。

据《韩非了·喻老》载:
有一次,纣王要人给他制了一双象牙筷子。箕子见后,感到忧愁恐惧。
他说:

“如果有象牙筷子,就不会再用土陶器,而用犀玉之杯;象牙筷子、犀
玉之杯不会用来盛豆叶蔬菜,而必定是旄象豹胎;旄象豹胎这样的食物,必
定不会穿着粗布短衣进食于茅屋之下,而必定会锦衣九重、广室高台;要供
给这些东西,尽天下之力也难以办到!这种后果不能不令人恐惧啊!”

过了五年时间,纣王果然设置酒池肉林,炮烙之刑,于是纣便灭亡了。
由于箕子正确地把握了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条件联系,所以能高瞻远

瞩,见微知著,见象著而知天下之祸。
善于运用连锁诡辩术,往往能极大地表现一个人的聪明才智。
连锁条件诡辩术有下面两种形式:

·连锁分离式。
连锁分离式是以一系列的环环相扣的条件命题为前提,通过肯定第一个
条件命题的前件而得出肯定最后一个条件命题后件的结论的论辩形式。

·连锁拒取式。
连锁拒取式是以一系列的环环相扣的条件命题为前提,通过否定最后一
个条件命题后件而得出否定第一个条件命题前件的诡辩方法。
前汉时,黄霸为颖川郡的郡守,他刚到任就有两个妇人为争夺一个小男
孩吵着到官府告状来了。
黄霸派人抱了那个孩子放在坪院中间,对两个妇人说:
“你们抢吧,谁抢着了归谁。”
那两个妇人都没命地扑向孩子,一个抱着孩子的腰,一个抱着孩子的腿,

果真抢了起来。那孩子哪受得了呢?于是就哇哇大哭起来。孩子一哭,一个
妇人就松了手,也哭了起来。黄霸指着夺得了孩子的妇女说:“这孩子不是
你的,你怎么赖人家的孩子?”

她却分辩道:“你明明说谁抢到了孩子,孩子就是谁的,我抢到了孩子,
怎么又说不是我的呢?”

黄霸厉声喝道:“如果这孩子真是你的,你是孩子的母亲,你就会心疼
孩子;如果你心疼孩子,你就会怕孩子受伤;如果你怕孩子受伤,你就不会
咬牙切齿地抢孩子而不松手。现在你死命地拖抢孩子,可见这孩子不是你
的!”

黄霸在与这一妇女的论辩中,使用了连锁拒取式,通过否定最后一个条
件命题的后件“你死命地抢抱孩子”,得出否定第一个条件命题的前件的结
论:“这孩子不是你的。”黄霸的诡辩有着不容置疑的说服力。

客观事物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环扣一环的复杂的条件联系。在论辩中,利
用这种连环条件联系,可以步步深入地揭示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把前后论
辩过程密切地串连在一起,使我们的论辩语言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雄辩的说


服力。


30。似是而非入木三分
——喻证诡辩术

喻证法是一种人们常用的论证手段。这种手法是以某一类的属性来证明
另一对象(即类)也具有某种相似的特征与共性(即瞩性)。这就叫做喻证
法。

喻证诡辩术则是在论辩中利用关系迁移的合理性证明来满足其主观意识
的、有效的诡辩手法。
有人到魏王面前进谗言:“惠施说话爱用喻证,假使不让他用,他就什

么事情都说不清楚。”
第二天,魏王看见惠施说:“请你以后说话直截了当,不要用什么喻证。”
惠施:“现在有人不知道什么是‘弹’,如果他问‘弹’是什么样的?

就告诉他说‘弹就是弹’,能明白吗?”
魏王:“不能明白。”
惠施:“如果告诉他:‘弹的形状像弓,它的弦是用竹子做成的’。他

可以明白不?”
魏王:“可以明白。”
惠施:“比喻就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之。你叫我不用比喻,那怎么行

呢?”
魏王:“你说得很对。”
魏王的本意是希望惠施直言而无“譬”,但惠施却用“譬”的方法使魏

王信服了“譬”的重要性。
喻证诡辩术可用于驳斥对方,它在论辩场合的运用,有着出乎意料的针

对性和征服性。
肖伯纳喜种花卉,几座大花园是他的重要产业。
一日,一位朋友去拜访他,发现他的屋内只有几个作为装饰品的花瓶,

感到很奇怪,于是问肖伯纳:“我一向以为你是爱花的,没想到你的屋内却
连一朵花也找不到。”
肖伯纳不慌不忙地回答:“我也很喜欢儿童,但是我并不把他们的头割
下来供养在瓶子里。”
人们把儿童比喻为花朵,肖伯纳偏把花朵比为儿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