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辈清史专家郑天挺的看法 是颇有道理的,他说:“八旗究竟是一种什么制度呢?有人认为八 旗制度是军队制度,实际它并不是单纯的军事制度,有人说是户 籍制度,其实它也不单纯是户籍制度。因为它还有应尽的其他义 务和应享的其他权利。可以说这是在民族联盟的残余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一种阶梯统治,它是满人人关前的政冶制度广〃〕应该 说,八旗制度也是旗人介人政治的一种媒介和渠道。由于八旗制 度所特有的氏族残余性质的军事民主意味,旗下政治在满清未人 关之前主要表现为旗下人较为普遍的议政与参政,在上层表现为 八贝勒共议国政,连诸贝勒与汗(皇太极)相见之礼居然是他们 “各至汗前,依次抱见。”〃3在中下层则表现为各旗内部的相对自
〔1〕郑天挺:《湥芳蚴觥坟谢榫郑1980年。第29页。 〔2〕I满文老档3,中华书局,第885页。
5
治和甲喇、牛录及披甲人对各自事务的发言权。这在游牧、半游 牧的氏族军事民主制度中是常见的情况(八旗是由原来极民主的 穆昆塔坦制度发展而成的;)。
清朝皇帝接受汉化的诚意与速度是在他们之前的所有少数民 族统治者所不能望其项背的,汉化速度最快的部分,莫过于政洽 制度,从皇太极开始,清朝皇帝制度汉化的最大敌人,就是八旗 的议政制度与传统。不言而喻,这场较量皇权取得了胜利,但是 这个过程也小是一帆风顺。顺治应该说不箅是位很热心汉化的皇 帝,但突然发病身死的他,身后却冒出来一个痛悔自家“渐习汉 俗,于淳朴旧制,日有更张”,“委任汉官”,“以致满臣无心任 事”〔。即后悔汉化太快的“遗诏”。显然,这是满人元老意志的体 现。实际上是旗下政治传统对制度汉化的反弹。康熙时,辅政大 臣鳌拜在小皇帝面前还敢“攘拳咆哮”’抗旨不遵,把这种现象说 成是鳌拜有不臣之心其实是后来的诛心之论,说穿了不过是满人 军事民主传统的孑遗而已。直到雍正继位,满人人关已历半个世 纪,他还接二连三地采取措施削弱八旗旗主的地位,往八旗各派 御史二员,“稽察八旗一应事务”,改八旗都统在“私家办事”为 “俱于公所办事”/”并将旗都统的印信“固山额真”改为“固 山昂邦”,把旗主的意思抹掉。这说明,直到这时,八旗各旗自冶 的遗风尤存。
当然,满清人关以后,旗下政治还是发生『较为根本性的变 化。八旗原有意义上的“议政”传统在帝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 打击下的确逐渐消亡了,但旗人对国政的发言权和影响力却没有 也不可能消失,用康熙的话来说,“满洲乃国家根本”,醉心集权 的清初诸帝,一方面伸出拳去打击旗下政治对皇权的干预,一方
:! 1《洧世祖实录》,卷144,厢治十八年疋月丁已丨 〔2〕《洧世宗实录》,狯9,雍正元年七月癸已。
6
面却又要将自家的脊背靠在旗人身上,因此势必要给旗人更大的 政治发言权。在晚清之前政冶系统中的重要位置,7般由旗人占 据,纵然满缺和汉缺对等,比汉人少得+的满人显然机会要多得 多。在没有相权的情况下,皇帝实际上‘集帝相角色于一身,既 然又是国家元首又是行政首脑,所以处理行政事务不但要有自己 的班子(南书房和军机处、还要依靠有关人员的〃议政”,遇有 重大事项,不但要交各部议,而且还要征集督抚的意见。虽说这 种“议政”与清初议政王大臣的议政有本质的不同,但至少也是 ―种参政,甚至说参与决策的形式。在这种议政中,旗人的分量 无疑是最重的。
旗人对政治的影响力并不仅仅限于正式途径。私下议论、小 道传播、暗中托请等非正式途径无疑也是旗人千政的又一法宝。这 种七嘴八舌外加七姑八婆令人夹缠不清的舆论与托请的力量,从 来都是不能令人小窥的。康熙曾斥责议政处说:“今闻会议之事, 尚未具题,在外之人,即得闻知。此皆会议处不加缜密、不严行 约束闲杂随从之人,以致听闻传说,将国家大事,预先泄漏。”〔1〕 这种随意泄餺机密,议论国是的现象,后来也免不了。乾嘉时,军 机处的台阶上下,窗外廊边,常有人“藉回事画稿为名,探听消 息,折稿未达于宫廷,新闻早传于街市,广为谈说,信口批评。”〔2〕 自恃有特权的旗人就更肆行无忌,先是泄秘,而后就是议论和托 请、干请。如果“具题”之事不合袓制或者侵犯了旗人的利益,后 续的活动也许就会更热闹些。
旗下政治在满清人关后并没有因统治者的汉化进程而融人汉 人政治传统之中,由于旗人隔离与半隔离的生活状态,和他们所 恃的政治特权,使他们仍然保留了自己的政治传统和习惯,清初
「1:康熙八年八月初六日上谕。
〔2〕《湥首谑德肌罚76,軎庆五年^一月丙申。
7
会议政务,“满洲官议内无一汉官;汉官议内无…满官”,后来隔 离的情况虽有所改善,但即使与汉官交契融洽的满员,也仍旧有 自己的旗下圏子,也必须遵行那个圈子的规矩和惯例。
满清入关之后,旗人生活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圏子呢? 一想到 这个问题,对清史稍有常识的人都会浮现出一幅手铃鸟笼,无事 泡茶肆酒楼戏苑的“八旗子弟行乐图”。显然,这并不是八旗生活 的全部,但却是很惹眼的一种象征。八旗兵曾是何等的耀眼,仅 仅十几万人马,从山海关打到云南,无坚不摧,攻无不克,其晓 勇善战,世所罕及。但是天下初定,满载饱掠的子女玉帛的八旗 将士,在清廷厚饷饫粮的喂养下,居然汉化或者说腐化得比他们 的主子还要快。八旗兵无师自通地将往日的骁勇用在了醇酒妇人 上,用在琴棋书画上,几年之内,战斗力锐减,顺治七年 (冗^^));当国者便不得不聱告八旗说:“曙后满洲官民不得沉湎嬸 戏,耽娱丝竹。违者即拿送法司治罪但是没有用,八旗将士 仍旧“怠于武事,以披甲为畏途”〔2〕毫无起色。及到康熙朝平定 三藩收复台湾之时,八旗兵巳大不济事,朝廷不得不依靠绿营充 当主力,害得康熙老着脸皮自我解嘲道:“自古汉人逆乱,亦惟以 汉兵剿平,彼时岂有满兵助战哉!”〔”满洲兵从主战沦为“助战”, 据说仍然观望不前,“诸将皆闭营全拥诸妇女逸乐而已。?4:1
当八旗勋旧抱怨颀治帝汉化太快时,顺治也在指责八旗人等 的“习汉书,人汉俗”,顺治以后的一连串满清“圣主’’、“英主” 及不圣不英之主无不以为八旗的腐化是由于汉化的缘故。将板子 都打在汉文化的屁股上,当然并不全是冤枉,/^旗子弟确大有人 热衷于诗书经史、琴棋书画、清玩清供,也有人因效慕汉俗而邯
〔1〕《湥雷媸德肌罚48,顺治七年三月戊寅。 〔2〕《清世祖实录》,卷106,順治十四年正月甲子。
1《洧圣祖实录》,畚85’康熙十八年十月辛未。 〔4〕昭链:《啸亭杂录)卷10。
8
郸学步,甚至连姓名也汉化掉了,比如将钮祜禄氏改为郎姓,再 取上些漂亮的汉字意思的名字,什么甘露珠、嘉木灿之类。至于 沉溺于八股制艺,头顶高头讲章者,更是车载斗量。因此而荒疏 了骑射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只会张嘴说别人的满清皇帝,自己也 挡不住汉文化的诱惑,汉化得比谁都厉害,康熙的经史功夫,雍 正的书法都是令人刮目相看的,至于乾隆就更了不得,光炮制的 诗词就成千累万,巡幸四海,到处舞文弄墨,至今各地的断碑残 石,犹有遗文,自家拼命附庸风雅,偏要“奴才”们恪守旧俗,怎 么可能呢?况且,旗人汉化也不是没有好处的,旗人吸收了处于 较螅翁暮何幕诮隙痰氖奔淠冢杆偬岣吡俗陨淼奈幕恪〈危行┤说奈难г煲瑁尤淮锏搅肆詈鹤迨看蠓蛞蔡疚壑沟摹〉夭剑苎┬蚧箍梢运凳呛壕欤陨碛泻何幕幕颍悄伞±夹缘碌拇剩宓氖憧啥啦揭皇保抛樱骸敖章薹缪牛≡妒ず喝耍1〕之语,怕也是由衷之言。更何况,通过吸收汉文化, 旗人也相应地提螅苏嗡胶托姓芰Γ酥寥敝鞘酰〕稚偈褡逋持蔚於巳瞬胖M巧偈褡逭ǎ摹∶晒湃耸贾找糠耄斯倮羧纯芍苯印澳撩瘛⒙宄ご280 余年的统治,不为无因。事实上,低层次文化的少数民族在置身 螅愦挝幕耐粞蟠蠛V械氖焙颍肟咕芨卟愦挝幕挠栈蟆∈遣豢赡艿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