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激励中等生的60个细节》
作者:岳贤伦
内容简介:
《激励中等生的60个细节》紧紧围绕中等生的心理、性格、行为、思维、情商、人格、素质、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和解决方法。对于那些在学习上长期找不到较好方法的中等生来说,《激励中等生的60个细节》将为你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对于那些在素质教育的路上蹒跚前行的家长来说,《激励中等生的60个细节》将为你指明正确的方向,并给出具体可行的实施步骤。
作者介绍:
岳贤伦,笔名西岳,曾经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一线教育工作经验。现为高级图书策划编辑,主要致力于家教理论研究和相关图书的策划工作。家教类成果主要有《抓住孩子成长的8大关键期》、《哈佛家训:情商版》、《一句话改变孩子一生》、《12岁前,习惯决定孩子一生》等。
文章试读:
对有些家长而言,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可能都是中等生。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是中等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甚至感觉很没面子。然而中等生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其实他们是很有潜力的一个群体,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群体,只不过暂时还没有被挖掘出来。读完此书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所谓“中等生”,主要是指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奉行“抓两头、促中间”的思想,可事实上却形成了“忙两头、丢中间”的局面。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当然备受老师青睐,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因问题太多也颇受老师关注。唯独中等生学习成绩不好不坏,很容易被老师忽略。
然而,恰恰是这些被忽略的中等生,占到了班级中的绝大多数。打个比方:一个班级里面优等生占20%,差等生占20%,剩下的中等生就占到了60%。也就是说,60%的学生没有得到老师真正的关注。
对于中等生来说,这是不公平的!就整个教育事业来说,这无疑也是一个莫大的遗憾!
由于长期得不到足够的关注,中等生群体中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问题:在个性方面,有些中等生缺乏主见,性格内向孤僻、沉默寡言,不善交际;在情绪方面,有些中等生缺乏学习热情,消极厌学,自卑抑郁,没有与人竞争的勇气;在意志方面,有些中等生做事缺乏自信,瞻前顾后,缺少果断性。
事实上,大多数中等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他们之所以被人们看做“中等生”,是因为他们的潜力暂时还没有被发现、被挖掘出来。只要我们仔细去观察,就会发现古今中外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有许多在上学时都是中等生。
就其个人的人生发展来说,中等生处在一个十分微妙的位置。如果得到密切的关注、合理的引导,他很有可能发挥自己的潜力,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其实,中等生最需要的,并不是亿万财富,也不是稀世奇珍,而是一份贴心的激励。这份激励每个人都可以给予,但不同的人激励的效果自然不同。
那么,最有力的支持来自哪里?
来自家庭,来自一个充满阳光、温馨和睦的家庭,来自父母的一声声问候、一句句叮咛。只有父母才能给中等生最强烈、最持久的激励。
第一部分
第一章 激励中等生,请先走近中等生(1)
前言
对有些家长而言,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可能都是中等生。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是中等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甚至感觉很没面子。然而中等生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其实他们是很有潜力的一个群体,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群体,只不过暂时还没有被挖掘出来。读完此书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所谓“中等生”,主要是指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奉行“抓两头、促中间”的思想,可事实上却形成了“忙两头、丢中间”的局面。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当然备受老师青睐,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因问题太多也颇受老师关注。唯独中等生学习成绩不好不坏,很容易被老师忽略。
然而,恰恰是这些被忽略的中等生,占到了班级中的绝大多数。打个比方:一个班级里面优等生占20%,差等生占20%,剩下的中等生就占到了60%。也就是说,60%的学生没有得到老师真正的关注。
对于中等生来说,这是不公平的!就整个教育事业来说,这无疑也是一个莫大的遗憾!
由于长期得不到足够的关注,中等生群体中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问题:在个性方面,有些中等生缺乏主见,性格内向孤僻、沉默寡言,不善交际;在情绪方面,有些中等生缺乏学习热情,消极厌学,自卑抑郁,没有与人竞争的勇气;在意志方面,有些中等生做事缺乏自信,瞻前顾后,缺少果断性。
事实上,大多数中等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他们之所以被人们看做“中等生”,是因为他们的潜力暂时还没有被发现、被挖掘出来。只要我们仔细去观察,就会发现古今中外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有许多在上学时都是中等生。
就其个人的人生发展来说,中等生处在一个十分微妙的位置。如果得到密切的关注、合理的引导,他很有可能发挥自己的潜力,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其实,中等生最需要的,并不是亿万财富,也不是稀世奇珍,而是一份贴心的激励。这份激励每个人都可以给予,但不同的人激励的效果自然不同。
那么,最有力的支持来自哪里?
来自家庭,来自一个充满阳光、温馨和睦的家庭,来自父母的一声声问候、一句句叮咛。只有父母才能给中等生最强烈、最持久的激励。
话又说回来,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所有的父母没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懂得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这份爱。有时候,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非但没有帮助孩子,反而害了孩子。这样的事情在当今社会不胜枚举、屡见不鲜。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激励中等生呢?如何才能更恰当、更有效地教育孩子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开始了这本书的写作。在本书中,紧紧围绕中等生的心理、性格、行为、思维、情商、人格、素质、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和解决方法。
对于那些在学习上长期找不到较好方法的中等生的家长来说,本书将为你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对于那些在素质教育上蹒跚前行的家长来说,本书将为你指明正确的方向,并给出具体可行的实施步骤。
愿今天的中等生都能成为明日的栋梁!
愿每一位中等生都拥有一个辉煌的人生!
编著者
2011年春
第一章 激励中等生,请先走近中等生(2)
细节1 中等生为什么会“中等”
长期以来,在学校里老师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两个群体之上:一是优等生,二是学习障碍生。
其实,老师这样做不无道理。优等生基础好,容易出成绩,能支撑“门面”。学习障碍生培养有一定难度,但如果不对他们抓紧些,无疑会让他们拖班级的后腿。反过来说,只要学习障碍生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就能够显露出来,成为鲜明的榜样。因此不管在哪一所学校,“培优辅差”都是学校教育的重心,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则。
唯独处在中间的这部分学生,成绩不高不低,表现不好不坏。他们虽不能为班级增光添彩,但也不会给班级惹什么麻烦。他们是班级里最稳定的群体。因此,老师对他们特别放心,放心之余,自然就很少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给予太多的关注。
此外,中等生的出现也跟家长的教育方式不无关系。
许多家长对学习的观念本身就存在着偏差。比如,个别家长认为金钱至上、读书没用等,从而在家庭里形成一种不良的学习气氛。在这种环境里,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自然会大打折扣。
家长对孩子过高的期望也是影响孩子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原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人父母,有这样的期望自然可以理解,但这种期望一定要以孩子的智力发展和接受程度为基础。
调查表明:上海有95%的父母期待子女能上大学,98%的父母期待子女从事脑力劳动,当公务员、企业高管、医生、律师等。由此可见,望子成龙之心何等迫切!但是事实表明,他们的愿望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