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在从自身的角度讲,我们要了解自己喜欢做什么?对什么职业有兴趣?是一个什么样的价值观?以及自己适合做什么而又擅长做什么,能够做什么等等。而外界的环境就要考虑当前的整体就业环境和就业趋势,各行各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自己面临的一些就业机会,以及自己的家庭环境等因素。
然后结合以上的因素做一个综合分析,来确定我们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在就业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这并不是说那些不适合自己的就不能去做。毕竟“先就业、再择业”“先求生存、后图发展”的就业思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大多数应届毕业生找工作都将具有战略指导意义。
不要刚走出校门就想打下自己的一片天地,毕竟我们还欠缺了太多的知识,给自己定一个明确的职业定位,那么我们的职业生涯才不会产生迷茫。
4.名牌大学毕业生的困惑:高不成,低不就
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人们内心一种本能的心理取向。很多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都会抱着一种很高的期望值,着眼于丰厚的薪水,荣耀的岗位,要么大型企事业单位,要么党政机关公务员。特别是那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期望值更高。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起点高,进步快,发展空间大。
第一章 高学历不一定有好工作,你缺的是就业…
但事实呢?往往期望值越高的人,到最后越是找不到好工作,从而形成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高薪职位固然有,但并不是谁都能得到的,而且并不一定让你如愿以偿。因此,很多的名牌毕业生们在“高不成”的情况下,往往“低也不肯就”,导购、促销员、录入员,东奔西跑的销售、业务员等普通的就业岗位,在他们的眼中,这简直是对他们的羞辱。所以,他们宁愿待着,也不愿意去干那些有碍“身份”的工作。
钱小强是北京某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已经毕业两年了,在十月份的时候从某石油销售公司辞职,现在一直在找工作。但一直也没能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钱小强说,自己刚毕业那会儿,他不顾在京好友的劝阻“毅然决定回到家乡”。因为凭借着自己名牌大学毕业生的身份,他觉得自己能找到很好的工作。他说“我家乡中学的同学几乎没有回乡工作的。”
凭着一张化学工程的学士文凭,钱小强找到了一家销售公司干了一年多,但最后因为各种原因以及对条件的不满意,钱小强辞职了。他觉得自己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但离开那家企业以后才发现,现实真的很残酷,最近这段时间,他在网络上发了不少简历,还和家乡的一些大企业主动联系,但是当他把简历发给对方之后,却很少得到回复。
也有些小企业对钱小强发来了邀请,但钱小强对那些小企业根本就看不上,毕竟自己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怎么能够屈膝去干那些丢面子的活呢。所以,钱小强至今还在找着他的理想工作。
在如今的职场上,像钱小强这样的人所占并不是少数。为什么他们那令人羡慕的名牌大学“就业资本”没有被好好利用,反而成为了他们职业生涯的障碍呢?其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对自身竞争力和含金量的错误判断,是面子思想在作祟。结果到最后,“名牌大学”反而成为了累赘,导致很多人在找工作的路途中历经“坎坷”,最后“高不成低不就”,只能待业在家。
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职业发展资源运用好,那么它就能成为有助于我们发展职业生涯的最佳机会;但如果你以此为资本而一叶障目,可能真正适合你的工作就与你失之交臂了,职业生涯规划将无从建立。
我们一定要明白,好高骛远只能让你的脚步永远停留在取与舍之间难以定夺。走不出自己高傲规划的圈子,那么你就只能永远蜷缩在那个自视清高的世界中,无法瞻望到更为远大的梦想与将来。
有一位职业心理人士明确指出,“高不成低不就”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是事业成功与生活快乐的绊脚石。为此,尤其是大学生,是最旺盛活泼的群体和处于知识和能力的最佳接受期,一方面注意加强各种实践锻炼,善于挖掘自己的潜能,另一方面就是摆正心态,既有大目标又有小目标,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而不要想一口吃个大胖子,这才是最重要的。
或许,名牌大学的光环,是能够让你的选择范围和层次可以广阔些。但是,缺乏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才是就业真正的最大劣势所在。其实,决定我们未来的是我们的能力,而不“名牌大学”的光环。所以,不要再怀揣着“名牌大学”的牌子而“高不成低不就”了,放低身段,从低处爬起,把你的“名牌大学”的光环变成你最坚实的地基,这样,你才可以在上面建起更高的楼。
第一章 高学历不一定有好工作,你缺的是就业…
所以,我们一定要试着学会从企业低层开始锻炼,当你终于能够做出一番自我成就之时,那么“名牌大学”的光环才会真正的亮起来。如果你还在高不成而低不就,那么你终将无所作为。不弯下腰,你如何捡拾躺在地上的成功呢?
5.社会不看成绩单,把每个机会都当救命稻草
在求职的时候,把自己在校优秀的成绩单和获奖情况等等重要的信息写进求职简历里,相信是很多应届毕业生的做法。但这有用吗?似乎未必,因为如今工作单位正注重的是个人能力。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我们需要把握住面前的每一次机会。
毕业就失业,这句话对某些大学生来形容一点儿都没错。其实他们不是找不到工作,只是因为不甘于选择平凡的岗位,于是空有一番报国志,感叹无处安放自己的满腹才华。是什么让他们感到自我优越呢?其中主要一方面就是他们的“成绩”。在校园他们是天之骄子,但出了校门,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骄子了,在用人单位的眼里,你什么都不是。
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生”已经不再是一个值得炫耀的事情了,它早已经不是过去的那种所谓的高端人士了。在求职的道路上,如果你不能够脱去“长衫”换上打工者的“短打”,那么你说不定就会成为鲁迅笔下的“唯一穿着长衫却站着喝酒”的人了。
也许你认为自己上大学花了很多钱,还浪费了时间,毕业以后就应该得到一份好工作,要求待遇好一点,以补偿四年来的损失,看似很公平。但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如果你不符合企业的要求,企业凭什么为你“买单”呢?所以说,在求职的时候,不要拿你的“成绩”、拿你的“辉煌”、拿你的“架子”来说事,无论你受教育的程度如何,你都要记住——社会不看成绩单。你所要做的是要去最大化的了解企业的需求,把每个机会都当救命稻草来抓住。
杜威是某科技大学的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他在简历上都标注了自己大学期间各学科的成绩,以及所获奖励,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有一次,他看中了一个销售的岗位,是一家外资企业,待遇也比较优厚,他立即投了一份简历过去,并在简历上附了自己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和在国家重点刊物发表的论文。但让他意外的是,这家外资企业尽管很快就做出了回复,但回复的内容却让他哭笑不得。
这家外资企业的招聘人员回复他说:“亲爱的杜同学,非常感谢你对我们公司的信任,很荣幸能收到你的简历,但我们觉得,你的成绩更适合去社科院一类的机构,而不是我们这样的销售部门,祝你好运!”
看到这则消息,杜威当时差点儿崩溃了。曾经最让自己引以为豪的成绩单却成了别人拒绝自己的理由。
面对无数人才市场的火爆场面,更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覆盖性的多投,存有侥幸的心理,依仗着自己的“成绩”,妄图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但真正的情况是大多数的简历如同石沉大海,甚至连回复都收不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错了,我们现在的位置在等待着用人单位的选拔,而不是我们在选拔用人单位。
如果你想尽快找到工作,那么你应该放弃那种漫天撒网的心态,改变这种漫无目的的状态。在求职的道路上,应切记群发简历,幻想天上掉馅饼,只有认真地去面对每家企业,放下自己心里的那份骄傲感,才能真正地为自己找到机会。如果你看中了一家单位,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关注这个企业的动向上,去了解